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78篇
  免费   1580篇
  国内免费   857篇
耳鼻咽喉   187篇
儿科学   178篇
妇产科学   57篇
基础医学   891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3132篇
内科学   1278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143篇
特种医学   7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6篇
外科学   259篇
综合类   8288篇
预防医学   1304篇
眼科学   15866篇
药学   2644篇
  53篇
中国医学   3323篇
肿瘤学   160篇
  2024年   254篇
  2023年   957篇
  2022年   1098篇
  2021年   1144篇
  2020年   922篇
  2019年   805篇
  2018年   527篇
  2017年   833篇
  2016年   880篇
  2015年   916篇
  2014年   1504篇
  2013年   1408篇
  2012年   1917篇
  2011年   2035篇
  2010年   2089篇
  2009年   1998篇
  2008年   2077篇
  2007年   1907篇
  2006年   1960篇
  2005年   1921篇
  2004年   1699篇
  2003年   1413篇
  2002年   1195篇
  2001年   1154篇
  2000年   926篇
  1999年   791篇
  1998年   722篇
  1997年   629篇
  1996年   570篇
  1995年   514篇
  1994年   419篇
  1993年   353篇
  1992年   328篇
  1991年   243篇
  1990年   197篇
  1989年   226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王倩  杨婧研  刘月明  陈梦曦  魏文斌 《眼科》2021,30(2):102-107
目的 使用相干光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技术动态观察巩膜放射敷贴治疗前后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密度的变化情况,探索放射性视网膜病变(RR)发生前的眼部血流变化情况.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诊断为脉络膜黑色素瘤并进行碘125(125I)巩膜放射敷贴治疗的患者30例...  相似文献   
96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全球工作年龄人群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根据国际糖尿病地图研究预测,2045年中国糖尿病患者将达1.74亿,DR正在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就DR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发病机制作一阐述,从DR的流行病学推测疾病将来会波及的人群数量,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本病的预防。从糖尿病的病程发展推测可能的病因学,从氧化应激等反应来研究DR的发病机制,以便开发可靠和有力的手段识别高风险患者,并在视力丧失发生之前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963.
目的 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信号通路介导的氧化应激反应对早期小鼠视网膜爆震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雄性C57BL/6小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对照组小鼠常规饲养,模型组小鼠接受爆震冲击处理。去除建模过程中5只死亡小鼠,最终纳入对照组16只小鼠、6 h模型组19只小鼠、48 h模型组20只小鼠。分别于建模后6 h、48 h腹腔注射200 g·L-1戊巴比妥钠过量麻醉处死小鼠,解剖取材。对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进行HE染色,计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并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Nrf2蛋白、HO-1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Nrf2蛋白、HO-1蛋白、SOD2蛋白、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6 h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结构疏松,细胞排列紊乱,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及外核层出现核浓缩和空泡现象;RGC数减少(P<0.05),RNFL厚度增加(P<0.05);48 h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细胞排列更为杂乱疏松,RGC数明显减少(P<0.05),RNFL进一步增厚(P<0.05),并伴有新生血管生成。与对照组[(7.85±1.16)%]相比,6 h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Nrf2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升高至(16.78±1.38)%;48 h模型组进一步升高至(20.01±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4.67±0.98)%、(4.15±1.11)%]相比,6 h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HO-1蛋白、SOD2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升高至(7.95±1.27)%和(6.14±0.90)%;48 h模型组继续升高,分别为(12.34±1.48)%、(10.25±1.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6 h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Nrf2蛋白、HO-1蛋白、SOD2蛋白、iNOS蛋白、MDA5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8 h模型组进一步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Nrf2/HO-1信号通路介导的氧化应激反应参与早期视网膜爆震伤的发生,其作用机制与上调SOD2蛋白、MDA5蛋白、iNOS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64.
目的:应用OCT及OCTA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行巩膜扣带术(SB)术后的黄斑形态结构、黄斑及视盘血管密度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

方法:横断面病例对照研究。将2014-07/2021-03在赣州市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RRD的患者25例25眼纳入本研究。对比术后末次随访患眼和健眼黄斑浅层血管(SVC)的血管密度(VD)、黄斑深层血管(DVC)的VD、视盘SVC-VD、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黄斑中心凹厚度(CMT)、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黄斑外层结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影响末次随访患眼BCVA(LogMAR)的相关性指标。

结果:术后末次随访患眼与健眼黄斑SVC-VD、黄斑DVC-VD、视盘SVC-VD、RNFL、CMT、SFCT无差异(均P>0.05); 末次随访患眼与健眼OCT下黄斑外层结构对比显示外界膜(ELM)、肌样体区(MZ)、椭圆体带区(EZ)、光感受器外节(OS)的光带完整性无差异(均P>0.05),嵌合体区(IZ)光带完整性则有差异(P=0.014); 末次随访患眼与健眼BCVA有差异(P=0.002)。术后末次随访患眼BCVA与有无波及黄斑、视盘SVC-VD、黄斑外层结构ELM、MZ、EZ、OS、IZ光带完整性有显著相关性,其中与有无波及黄斑呈现正相关(rs=0.401,P=0.047); 与视盘SVC-VD、黄斑外层结构ELM、MZ、EZ、OS、IZ光带完整性呈负相关(均P<0.05)。

结论:OCT及OCTA用于观察RRD行SB术后眼底改变可获得与视力预后相关的长期随访信息,其术后视力预后取决于视网膜外层结构的恢复情况而定,IZ结构的完整性对于视力恢复更为重要; 视盘SVC-VD与视力预后有相关性,视盘SVC-VD的改变与术后眼压是否相关还需要术后连续数据进一步观察验证。  相似文献   

965.
青光眼是一组由病理性眼压升高导致进行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和视野缺损的眼病,通过延缓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凋亡进度对受损视神经进行保护是青光眼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近几年在对视神经保护的药物研究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受到广泛关注。EPO 通过与红细胞膜表面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 EPOR)结合,抑制不同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如 HIF-1/iNOS 通路、RhoA /ROCK 通路等),从而抑制细胞内诱导凋亡发生的 Bax/Bcl-2等复合物的形成,发挥视神经保护作用。(国际眼科纵览,2016,40:155-160)  相似文献   
966.
目的寻找一种效果好的视网膜固定方法.方法 30只小鼠取出眼球后在角巩膜缘刺一小口,A组24只眼球,用体积分数10%中性甲醛固定;B组16只眼球,用FAA固定液(体积分数10%中性甲醛10 mL、体积分数95%乙醇85 mL、冰醋酸5 mL混合)固定;C组20只眼球,置于FAA固定液中浸泡1 min后用体积分数10%中性甲醛固定过夜,脱水后去除角膜、虹膜和晶状体,分别做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镜下观察其差异.结果大体观察A组大部分眼球皱缩变形,视网膜脱离率高;B组、C组眼球形态均无明显变化,无视网膜脱离发生.HE染色示A组标本视网膜结构疏松,有较多裂隙,且易发生视网膜碎裂;B组标本视网膜过度压缩,视网膜各层结构不清晰;C组标本视网膜结构清晰,细胞排列紧密,色泽艳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3组均显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但C组标本染色效果优于A组、B组,且脱片程度低,适用于视网膜组织的固定.结论采用FAA先浸泡再用体积分数10%中性甲醛固定视网膜组织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体积分数10%中性甲醛和FAA固定液.  相似文献   
967.
目的 观察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EC)低氧模型中乙酰肝素酶(Hp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RNA 聚合酶-Ⅱ (Pol-Ⅱ)的表达变化,探讨低氧性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Hpa和VEGF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方法 使用低氧模拟剂氯化钴(CoCl2)造成HREC低氧模型,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低氧诱导组、磷酸甘露戊糖硫酸盐(PI-88)组和空白对照组。低氧诱导组为含CoCl2 100 μmol/ml的培养液培养48 h;PI-88组为含CoCl2 100 μmol/L和Hpa竞争性抑制剂PI 88 5 μg/ml的培养液干预48 h;空白对照组为等量PBS干预HREC 48 h。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正常对照组和低氧诱导组HREC中Hpa、VEGF以及Pol Ⅱ的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各组间Hpa和VEGF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低氧诱导组HREC细胞质内Hpa荧光和VEGF荧光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强;PI-88组细胞质内VEGF荧光较低氧诱导组减弱。低氧诱导组细胞核内Hpa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且分布与Pol-Ⅱ相吻合。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低氧诱导组Hpa蛋白和VEGF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a:F=-4.005,P<0.05;VEGF:F=-4.063,P<0.05);PI-88组VEGF蛋白表达较低氧诱导组VEGF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63,P<0.05)。结论 低氧诱导的HREC中,Hpa的表达增高,导致VEGF的增加,促进了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96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作为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传统上,DR主要被认为是一种微血管疾病,随着研究的进展,目前认为神经-胶质-血管单元(NVU)破坏及其耦联机制(coupling)失衡在DR发病的早期起到了关键作用。了解NVU的细胞和分子基础,以及糖尿病如何改变正常的细胞通讯和破坏细胞环境,对DR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视网膜NVU及其参与DR发病分子机制,基于视网膜NVU修复的DR治疗,并对DR未来发展前景及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69.
目的研究阿克替苷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5)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RGC-5细胞分为对照组、H_(2)O_(2)组、阿克替苷+H_(2)O_(2)组(1μmol·L^(-1)、10μmol·L^(-1)、30μmol·L^(-1)阿克替苷分别预处理细胞2 h),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后续实验阿克替苷+H_(2)O_(2)组选择阿克替苷30μmol·L^(-1)作为治疗浓度,荧光探针H2DCF-DA检测活性氧(ROS)产生和罗丹明123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Bcl-2、Bcl-2/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机制研究中首先用不同浓度阿克替苷单独处理RGC-5细胞24 h,Western blot检测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锌原卟啉(ZnPP)预处理RGC-5细胞1 h,而后30μmol·L^(-1)阿克替苷单独预处理后与200μmol·L^(-1)H_(2)O_(2)共孵育24 h,通过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_(2)O_(2)组中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1)。与H_(2)O_(2)组相比,阿克替苷+H_(2)O_(2)组中10μmol·L^(-1)、30μmol·L^(-1)阿克替苷预处理可显著提高细胞活力(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H_(2)O_(2)组RGC-5细胞ROS生成明显增加,线料体膜电位显著降低,同时Bcl-2/Bax比值降低和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均为P<0.05)。与H_(2)O_(2)组相比,阿克替苷+H_(2)O_(2)组RGC-5细胞ROS生成减少,线粒体膜电位增加,Bcl-2/Bax比值提高,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减少(均为P<0.05)。与阿克替苷未处理组相比,阿克替苷剂量依赖性诱导HO-1蛋白的表达,与阿克替苷+H_(2)O_(2)组相比,加入ZnPP后细胞活力降低(P<0.01),说明HO-1抑制剂ZnPP降低了阿克替苷对H_(2)O_(2)损伤的抑制作用。结论阿克替苷能够通过上调HO-1表达抑制H_(2)O_(2)诱导的RGC-5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970.
目的 探讨正常范围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与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17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随访时间7.5年,所有患者每年由专业眼科医师进行眼底散瞳检查。根据UACR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4组:Q1组患者UACR<6.24 mg·g-1(n=443);Q2组患者6.24 mg·g-1≤UACR<10.21 mg·g-1(n=446);Q3组患者10.21 mg·g-1≤UACR<16.79 mg·g-1(n=446);Q4组患者UACR≥16.79 mg·g-1(n=445)。使用Cox回归分析评价正常范围内不同水平的UACR与DR发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在未校正还是校正模型中,随着UACR的升高,DR的发病率也随之显著升高(均为P趋势<0.05)。以Q1组为对照,在未校正任何因素的情况下(模型1),Q4组发生DR的风险将升高4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