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7778篇 |
免费 | 8797篇 |
国内免费 | 789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011篇 |
儿科学 | 1236篇 |
妇产科学 | 1418篇 |
基础医学 | 8318篇 |
口腔科学 | 1239篇 |
临床医学 | 27787篇 |
内科学 | 24176篇 |
皮肤病学 | 966篇 |
神经病学 | 5667篇 |
特种医学 | 1142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76篇 |
外科学 | 16325篇 |
综合类 | 53703篇 |
预防医学 | 8495篇 |
眼科学 | 5460篇 |
药学 | 20361篇 |
372篇 | |
中国医学 | 10437篇 |
肿瘤学 | 589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574篇 |
2023年 | 3750篇 |
2022年 | 4585篇 |
2021年 | 6151篇 |
2020年 | 4680篇 |
2019年 | 3847篇 |
2018年 | 2057篇 |
2017年 | 3344篇 |
2016年 | 3963篇 |
2015年 | 4773篇 |
2014年 | 7669篇 |
2013年 | 7886篇 |
2012年 | 11127篇 |
2011年 | 12339篇 |
2010年 | 11691篇 |
2009年 | 12426篇 |
2008年 | 13387篇 |
2007年 | 12192篇 |
2006年 | 12049篇 |
2005年 | 11958篇 |
2004年 | 9406篇 |
2003年 | 8189篇 |
2002年 | 6670篇 |
2001年 | 5804篇 |
2000年 | 4168篇 |
1999年 | 3351篇 |
1998年 | 2872篇 |
1997年 | 2467篇 |
1996年 | 2242篇 |
1995年 | 1893篇 |
1994年 | 1552篇 |
1993年 | 1116篇 |
1992年 | 831篇 |
1991年 | 703篇 |
1990年 | 526篇 |
1989年 | 604篇 |
1988年 | 175篇 |
1987年 | 168篇 |
1986年 | 117篇 |
1985年 | 84篇 |
1984年 | 37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5篇 |
1977年 | 6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目的观察早期宫颈鳞癌患者术前血清miR-221-3p表达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 VEGF-C)水平变化,探讨其与早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的宫颈鳞癌患者214例,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48例为转移组,未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166例为未转移组;同期宫颈良性疾病患者60例为对照组。2组于入院次日采集血液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miR-221-3p相对表达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VEGF-C水平;Pearson相关法分析早期宫颈鳞癌患者术前血清miR-221-3p表达与VEGF-C水平的相关性;比较转移组与未转移组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前血清miR-221-3p相对表达量、VEGF-C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宫颈鳞癌患者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术前血清miR-221-3p、VEGF-C预测早期宫颈鳞癌患者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宫颈鳞癌组术前血清miR-221-3p相对表达量(3.96±1.01)、VEGF-C水平[(41.18±9.... 相似文献
942.
目的 观察恶性实体瘤患者采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 PD-1)抑制剂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变化,探讨其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恶性实体瘤患者146例,均采用PD-1抑制剂治疗,按照标准剂量2 mg/(kg·d)治疗,3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根据甲状腺功能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89例,甲状腺功能异常组57例(亚临床/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或亢进)。比较2组年龄、性别比例、KPS评分、肿瘤类型、手术史、放疗史、化疗史、治疗方式、治疗方案、靶向治疗史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恶性实体瘤患者采用PD-1抑制剂治疗后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146例恶性实体瘤患者PD-1抑制剂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异常57例,发生率为39.04%,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44例(30.14%),甲状腺功能亢进13例(8.90%)。甲状腺功能异常组有化疗史(68.42%)、治疗方式三线以上(40.35%)、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66.67%)比率均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44.94%、14.61%、35.... 相似文献
943.
目的 观察血管球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89例血管球瘤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血管球瘤位置、大小,有无骨质损害及多发病灶临床资料;观察拉夫氏试验、冷敏感试验等疼痛试验结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5 d及术后1个月时疼痛缓解情况,并进行比较。随访7~48个月,观察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89例患者年龄≤20岁者3例(3.4%)、>20~40岁者60例(67.4%)、>40~60岁者20例(22.5%)、>60岁者6例(6.7%);女性65例(73.0%),男性24例(27.0%);单发型83例,其中手指末端64例(77.1%),多发生于中指和环指末端(中指19例、环指22例);多发型6例。单发型血管球瘤直径<10 mm者61例,≥10 mm者22例;多发型血管球瘤直径差异较大(2.0~46 mm);单发型发生骨质损害3例,多发型发生骨质损害2例。术前87例患者行拉夫氏试验,阳性85例(97.7%);79例患者行冷敏感试验,阳性65例(82.3%);肿瘤位于手指末端... 相似文献
944.
血管外皮瘤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血管外皮细胞的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则属罕见。我科收治1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31岁。因左侧间歇性鼻塞伴涕中带血1年余于2006年12月入院。无头痛,无耳闷胀。鼻内镜检 相似文献
945.
目的 观察脑梗死大鼠移植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 ADSC)后缺血区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4(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 4, TRAF4)、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etalloproteinase membrane type 1-metalloprotease, MT1-MMP)表达变化,探讨ADSC对脑梗死大鼠缺血区脑组织血管再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4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18只和观察组18只。模型组和观察组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制备脑梗死模型;假手术组不置入线栓,余操作同模型组和观察组。取SD大鼠3只,提取、制备ADSC悬液。造模24 h,观察组经侧脑室注射制备好的ADSC细胞悬液30μL;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不作处理。模型组、观察组分别在造模后4、7、14 d各取6只大鼠,假手术组于造模后14 d行改良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 mNSS);评分后处死... 相似文献
946.
摘 要 目的:探讨及比较宽体金线蛭和菲牛蛭对Tg(kdrl:mCherry)斑马鱼的血管新生影响。方法: 将受精后 6 ~ 8 h(6 ~ 8hpf)的胚胎暴露在含不同浓度宽体金线蛭和菲牛蛭水提取物的胚胎培养液中,每24 h更换一次含药培养液。72 hpf时,在显微镜下观察发育形态和节间血管,测定48,72 hpf孵化率,72 hpf节间血管数目、心率。结果: 在抑制血管新生方面,宽体金线蛭组浓度≥30 μg· ml-1时,菲牛蛭组浓度≥20 μg· ml-1时,斑马鱼节间血管数目均较空白组明显减少(P<0.01)。毒性方面,在48 hpf,给药组浓度≥40 μg· ml-1时,宽体金线蛭和菲牛蛭组斑马鱼的孵化率均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0.01);在72 hpf,宽体金线蛭组斑马鱼的孵化率在100 μg·ml-1时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0.01),而菲牛蛭组斑马鱼的孵化率在80 μg· ml-1就明显降低(P<0.01)。宽体金线蛭和菲牛蛭组斑马鱼的卵黄囊、心囊无明显水肿,脊柱未弯曲;两组心率显著降低(P<0.01),但在正常心率范围内。结论: 宽体金线蛭和菲牛蛭都具有抗血管生成活性,且菲牛蛭的抗血管生成活性强于宽体金线蛭。两者对斑马鱼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毒性不大。 相似文献
947.
目的 探究与分析哮喘患者血清白介素-13 (IL-1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 1)与气道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80例哮喘患者,按照急性发作期与临床缓解期分为观察A组与观察B组,每组各40例,另选择同时收治的健康体检人员4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三组人员的血清IL-13、VEGF、TGF-β 1,并给予肺功能检查,对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B组与观察A组相比IL-13、VEGF、TGF-β 1均较低,FEV1及FEV1/FVC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B组相比IL-13、VEGF、TGF-β 1均较低,FEV1及FEV1/FVC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3、VEGF、TGF-β 1水平互相呈正相关性,即三者若其中一项升高,另外两项也随之升高(P<0.05).血清IL-13、VEGF、TGF-β 1水平与FEV1及FEV 1/FVC分别均呈负相关性,即血清IL-13、VEGF、TGF-β 1水平升高时,FEV1及FEV 1/FVC降低(P<0.05).结论 哮喘患者血清IL-13、VEGF、TGF-β 1与气道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与诊断提供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48.
瑞替普酶是第三代溶栓药物,与rt-PA相比,其半衰期较长,对血栓有更好的渗透力。应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可以达到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及在可接受范围的出血并发症。但是,和rt-PA相同,瑞替普酶应用中仍存在血管再通后早期再闭塞的风险。因为研究发现,血小板激活机制参与该过程,但是理论上来说,瑞替普酶比rt-PA对ADP-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及GIIb/IIIa有更强的表达,从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其溶栓效能。溶栓和血小板GIIb/IIIa受体抑制剂联合应用可能提供相辅相成的优势。和rt—PA相同,瑞替普酶应用中仍存在血管再通后早期再闭塞的风险。 相似文献
949.
950.
目的:探讨中老年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与内皮素(ET)水平变化,观察高尿酸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35岁以上的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138例(高尿酸血症,UA组),年龄、地域相匹配的健康者8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PAI-1,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胰岛素抵抗指数采用稳态模型评估(HOMA—IR)。采用尿酸氧化酶法测定血尿酸。结果:(1)UA组PAI-1、ET水平高于正常对照(均P〈0.01)。(2)UA组收缩压、舒张压、腰围与臀围比值、体质量指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uA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糖负荷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4)UA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5)在以PAI-1为因变量的逐步回归分析中血尿酸、腰围与臀围比值、HOMA—IR进入回归方程(调整后R2=0.77,P〈0.01)。(6)在以ET为因变量的逐步回归分析中,血尿酸、血肌酐、腰围与臀围比值、HOMA—IR进入回归方程(调整后R2=0.70,P〈0.01)。结论:高尿酸是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独立的危险因素,降低血尿酸水平有望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