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1.
目的本研究意在探讨螺旋CT小螺距薄层重叠扫描技术CT值测定对于椎间盘突出时间判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螺旋CT小螺距薄层重叠扫描,对38例不同时期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扫描,测定不同时期突出部分与同层椎间盘中心部分CT值进行比较。结果在螺旋CT小螺距薄层重叠扫描技术下,能够较好地弥补常规CT扫描部分容积效应对测量CT值带来的不准确性,使CT值的测定更加准确更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并且其测量结果与相应椎间盘突出时间成正相关。结论螺旋CT小螺距薄层重叠扫描技术CT值测定对于判定椎间盘突出时间范围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2.
目的 研究螺距变化对影像质量影响,为优化扫描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使用腹部螺旋扫描类型,准直器宽度16×1.5mm,获取螺距分别为0.563、1.063的两组影像资料。按照双盲法的原则,由三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以三个等级标准对图像质量和伪影进行主观评价,得到的数据做Ridit非参数检验的统计分析。记录所有病例的CTDIv;测量门静脉分叉平面的主动脉CT值,以标准差表示图像噪声;测量6点钟方向的空气背景噪声,求得组织信噪比;CTDIv、组织信噪比进行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图像质量优、良、差,0.563螺距为23例、18例、3例;1.063螺距为20例、16例、3例。伪影方面优、良、差,0.563螺距为25例、15例、4例;1.063螺距为19例、17例、13例。螺距0.563、1.063的CTDI均值为16.03、16.01,信噪比均值为2.26、2.70。统计结果显示两组资料的图像质量、伪影、CTDI、信噪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一定范围内螺距加大,图像质量保持稳定,不影响病灶的可探测性。  相似文献   
93.
超声测定脐带螺距值及脐动脉血流S/D比值与胎儿结局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彩超测量脐带不同位置的螺距值及脐动脉血流S/D比值,预测脐带过度扭转,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降低脐带因素致死率。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产妇184例,孕37~41周,以脐带起始段、中间段、入胎盘段三段来测量脐带螺旋距离及脐动脉血流参数,并进行分析,对胎儿出生后的脐带进行解剖测量,脐血血气分析,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超声诊断脐带过度扭转和产后解剖诊断脐带过度扭转结果吻合率为91%;脐带扭转螺距值越小(<2.0)及脐动脉血流S/D比值增高(>3.0),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的机会越大,新生儿1minApgar评分越低,脐血PH<7.2越多见。利用超声测量脐带三段螺距值可以早期诊断脐带螺旋程度,发现过度螺旋和螺旋不良,指导分娩方式,采取必要措施,减少死胎发生。结论彩超测量脐带不同部位的螺距值及脐动脉血流S/D比值对减少脐带因素导致围产儿的死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的实用方法和技巧。方法选择后处理重建的136例骨和血管病变。扫描层厚0.75~5mm,重建间隔0.75~3mm,螺距0.7~2.0,数据输入ST-PACS型GVCM工作站,根据需要分别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表面遮盖显示(SSD)。结果 132例后处理图像均显示良好,病变全貌、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均从不同位置和角度得以最充分实现,较单纯轴位CT图像可获得更丰富的临床信息。结论高质量的后处理图像依靠扫描及重建参数的合理选择与匹配,医技人员的操作技巧、熟练程度和扫描CT机器的质量等。  相似文献   
95.
目的评价Flash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flashspril)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30例患者行Flash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CA)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Flash双源CTCA显示冠脉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统计冠状动脉各段图像质量评分及有效射线剂量。结果①准确性评价:基于节段水平分析,敏感性93.2%,特异性96.8%,阳性预测值86.0%,阴性预测值98.5%。基于血管水平分析,敏感性97.9%,特异性83.8%,阳性预测值88.7%,阴性预测值96.8%。基于患者水平分析,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100%。CTC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结果与CCA高度一致。②图像质量:右冠状动脉不可诊断血管节段占右冠状动脉的3.4%,左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不可诊断血管节段为0,回旋支不可诊断血管节段低于1.0%。③射线剂量:平均有效射线剂量(1.72±0.10)mSv。结论Flash双源CTflashspril模式CTCA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高,图像质量好,运动伪影小,有效射线剂量低。  相似文献   
96.
目的 评价膝关节水平小剂量测试技术在大螺距、80 kVp下肢动脉CT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并评价下肢动脉CTA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方法 将共60例怀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分为两组。A组:30例患者,CTA扫描使用大螺距(3.0),80 kVp,重组方法为迭代重组。B组:30例患者,CTA扫描参数为螺距1.0,120 kVp,滤过反投影法重组。所有A组患者利用膝关节水平小剂量测试扫描个体化计算CTA扫描触发时间。比较两组CTA图像平均血管强化CT值、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评级及辐射剂量。结果A组血管平均CT值、SNR及CNR分别为(494.41±89.27) HU,50.12±19.21、43.37±16.83,B组对应值分别为(320.52±73.29) HU、36.71±10.43、26.27±9.54,两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01)。两组间图像质量评级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剂量长度乘积具有统计学差异[A组(152.20±10.23)mGy×cm,B组(789.14±96.89)mGy×cm,P<0....  相似文献   
97.
多层螺旋CT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经建 《山东医药》2001,41(9):59-60
多层螺旋 CT(MSCT)是继滑环技术用于 CT使之产生螺旋 CT后的又一次重大技术性突破。 MSCT不但具有普通螺旋 CT的技术性能 ,而且在一些领域拓宽了其应用范围。1  MSCT与普通螺旋 CT的不同点MSCT与单层螺旋 CT(SSCT)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探测器结构和数据采集系统 (DAS)两方面的根本性改进 ,同时优化了重建算法 ,更新了螺距的概念。1.1 探测器的改进  MSCT的最大改进就是将 SSCT的单排探测器 (90 0个左右 )改为几排或几十排的探测器 ,形成一个巨大的探测器阵列 ,根据不同的设计在 Z轴方向上可为 8~ 34排。现在具有生产 MSC…  相似文献   
98.
【摘要】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前门控大螺距扫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行DSCT血管造影并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7例,34例行前门控大螺距扫描(大螺距扫描组),33例行前门控序列扫描(序列扫描组)。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有效辐射剂量及诊断效能。结果:大螺距扫描组与序列扫描组大血管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23,P>0.05),大螺距扫描组心内结构和冠状动脉近中段评分低于序列扫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74、4.728,P<0.05)。两组升主动脉、主肺动脉、左心室、右心室的CT值、噪声值及信噪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螺距扫描组和序列扫描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0.36±0.08)mSv、(0.51±0.08)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00,P<0.05)。大螺距扫描组和序列扫描组对心血管畸形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82%、9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7,P>0.05)。结论:DSCT前门控大螺距扫描用于小儿先心病能够获得较高的图像质量和诊断符合率,且辐射剂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大螺距双源 CT 低剂量血管造影技术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疑似主动脉夹层的危重患者,采用第2代双源 CT Flash 技术(螺距3.2,100 kV,100 mAs),使用较低的对比剂量(60 mL),在不使用心电门控状态下行全主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所有受检患者均在接受了尽可能低的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的同时,获得了准确的,包括主动脉内膜破口的位置、内膜片、真假腔及病变累及的范围等血管征象及解剖关系信息,Stanford A 型2例,B 型19例,2例主动脉破裂。平均扫描时间2.6 s,平均有效辐射剂量270 mGy·cm。结论大螺距双源 CT 低剂量血管造影技术配合低对比剂量,能快速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优质图像,为全身重度复合伤的危重患者是否合并主动脉夹层提供了安全、可靠、即时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的螺距(pitch)与有效层厚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Lightspeed 16层螺旋CT和腹部螺旋扫描模式,分别采用pitch为0.562、0.938、1.375、1.75对层敏感度曲线测试模体进行扫描,重建层厚0.625进行重建;然后使用Sensation 16层螺旋CT和腹部螺旋扫描模式,分别以pitch为0.5、0.75、1.0、1.25、1.5对层敏感度曲线测试模体进行扫描,重建层厚0.75mm进行重建.分别制作两种CT不同pitch的层敏感度曲线,求出有效层厚.结果 对于Lightspeed 16层螺旋CT,不同pitch时测试的有效层厚分别是0.732、0.918、0.929、0.942mm.对于Sensation 16层螺旋CT,不同pitch时测试的有效层厚分别是0.894、0.914、1.048、1.026、1.047mm.有效层厚均大于重建层厚(标称层厚).结论 对于多层螺旋CT,pitch小于1.0时有效层厚随pitch的增加明显增大,pitch大于1.0时pitch的改变对有效层厚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