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对多层螺旋CT图像伪影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CT图像伪影的病例,并把它们分别整理归类;采用螺旋扫描方式,对CT质控模体进行扫描,分别改变层厚、螺距、重建间隔和模体位置,对阶梯状伪影进行分析。结果阶梯状伪影的大小与重建间隔和模体位置有关,不仅随层厚的增加而增大,也随螺距的增大而增大。结论CT伪影种类繁多,选择正确的扫描方法和参数,对于避免伪影的产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大螺距扫描模式联合低浓度、低剂量对比剂在颈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06月至2019年0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收治80例行颈动脉CTA检查的颈动脉病变引起脑供血不足患者,根据扫描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CTA各段血管腔的平均CT...  相似文献   
33.
肺结节螺旋CT检测的螺距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螺旋CT在检测肺结节时增加螺距和常规螺距的不同效应。材料与方法:对100例转移癌肺结节患者以1.0螺距行胸部螺旋CT扫描:随机分别以1.2(n=33)、1.5(n=34)与2.0(n=33)的增加螺距在同样的扫描断面对患者行进一步扫描;配对分析结节的数量、大小和分布。结果:在以螺距1.5和2.0的扫描上发现漏检病变的倾向,但均无显著性差异;对于螺距1.2,1.5与2.0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982,k=.977与r=.989。螺距为2.0的扫描因其显示小的孤立性结节的清晰度很差而低估了病变分期。结论:增加螺距与否对扫描检出效果通常无大影响;但对于孤立性结节患者,增加螺距扫描会低估疾病。对于肺转移性疾病的最初分期,扫描螺距宜小于1.5。  相似文献   
3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imaging quality of pitch on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CTA) with 64-detector row CT. Methods 566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ccording to heart rate (≤ 50,51-70,71 ~ 80 and ≥ 80 bpm). Three 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s were used such as volume rendering (VR)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 and 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 Each group was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cxperimential group randomly, using normal pitch and revised pitch respectively, and the imaging quality and influencing factons were analyzed among the four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maging quality among the four groups (P < 0.05). Each group had difference in imaging quality with normal pitch and revised pitch. Conclusions The revised pitch helps to improve the imaging quality and meet the demand of diagnosis.  相似文献   
35.
肺结节螺旋CT检测的螺距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螺旋CT在检测肺结节时增加螺距和常规螺距的不同效应。方法 对100例转移癌肺结节患者以1.0螺距行胸部螺旋CT扫描。也随机分别以1、2(n=31)、1.5(n=34)与2.0(n=35)的螺距在同样的扫描断面对患者行进一步扫描。按对分析结节的数量、大小和分布。结果 在以螺距1.5和2.0的扫描上注意到了低估病变的倾向。但并无显著的重要性。对于螺距1.2,1.5与2.0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982,r=0.977与r=0.989。在螺距为2.0的扫描上显示小的孤立性结节的清晰度很差而低估了其分期。结论 螺旋CT增加螺距扫描所见通常与标准螺距扫描所见相符;不过,对于孤立性结节患者,增加螺距扫描有低估疾病的很大风险;对于肺转移性疾病的最初分期,扫描螺距应限于不大于1.5。  相似文献   
36.
目的评价第二代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螺旋扫描(Flash Spiral)高心率冠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准确性及有效射线剂量。方法前瞻性入选心率〉65次/min的连续性患者26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134例,采用Flash Spiral模式扫描,采集图像时间为RR间期20%-30%;B组134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Spiral)扫描。30d内A组有4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CA)检查(A1组),B组中有45例行CCA检查(B1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图像质量评分、图像噪声、对比信噪比(CNR)和有效射线剂量。以CCA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A1、B1两组FlashDSCT显示冠脉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①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不可诊断节段基于血管节段评价分别为1.52%和1.74%,基于患者评价分别为7.5%和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45,P=0.812)。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均数分别为1.064±0.306和1.084±0.3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A组平均图像噪声19±27(21.4±4.5)HU,CNR6.4-25.3(12.1±4.2):B组分别为19±28(20.9±4.3)HU和7.1-28.2(13.8±5.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心率变异性:A组图像质量评分3分的病例平均心率变异性明显小于B组。④与CCA比较,两组患者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⑤射线剂量:A组平均有效射线剂量显著低于B组[(1.04±0.16)mSv比(7.05±1.05)mSv,P=0.001]。结论高心率患者(心率〉65次/min)采用Flash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在RR间期20%±30%成像,图像质量、准确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接近,而有效射线剂量显著减低。心率变异性对高心率患者FlashSpiral模式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7.
目的 选取10例身高在120.0 cm左右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分上下两段行螺旋断层治疗(HT)实现全身照射(TBI),通过分析衔接处靶区剂量分布的变化情况,寻找最佳靶区间隔距离所对应的计划设计参数。方法 选取的研究对象使用德国Siemens公司定位CT获得层厚为5 mm的全身图像,同时在髌骨上方10 cm处放置铅丝,作为上下两段靶区的分割线。在美国瓦里安Eclipse 13.5医生工作站进行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勾画,其中上下靶区在铅丝分割处依次分别内收不同距离,然后传至HT计划工作站进行计划设计,其中射野宽度(FW)分别选择5.0、2.5、1.0 cm,螺距分别选择0.430与0.287,调制因子1.8,剂量计算网格(最精细:0.195 cm×0.195 cm),其余计划参数都保持一致。将其分两段照射的上下靶区依据不同参数进行计划设计,并将设计好的不同参数的计划分别对应叠加在一起进行分析衔接处靶区剂量分布的变化情况。结果 通过比较不同螺距和射野宽度所对应不同间隔距离的衔接处靶区的剂量分布,发现只有射野宽度才影响衔接处靶区的剂量分布:当射野宽度为5.0 cm时,靶区间隔距离为5.0 cm在衔接处的剂量分布最佳;同理当射野宽度为2.5和1.0 cm时,靶区间隔距离分别为2.0和1.0 cm时最佳,即衔接处靶区的最佳剂量分布所对应的间隔距离与射野宽度保持一致。而螺距对衔接处靶区剂量和总治疗时间比值没有影响,总治疗时间长度与射野宽度保持一致反比关系。结论 对于HT进行分段式TBI治疗时,采用如上的计划设计参数,同时靶区勾画时间隔距离与射野宽度保持一致,能保证在进行分段TBI治疗时衔接处靶区不会出现剂量冷热点,确保了治疗的精确与安全。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为达到治疗效果与效率的平衡,需要选择合适的计划参数。  相似文献   
38.
目的通过实验来探讨多层螺旋CT的重组图像空间分辨率与扫描时所用螺距的关系,以便为优化设置扫描方案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方法在多台多层螺旋CT机上,应用不同螺距扫描线对测试模块,并将各种不同扫描方案的扫描数据重建为层厚、间距均为0.625 mm的轴位像(axial image),以轴位像为基本元素重新组合为新的平面图像,即多平面重组(MPR)。采用相同的窗宽(window width)、窗位(window level)显示各种不同扫描方案的MPR图像,鉴别线对测试模块的线径粗细级别,也就是在同一窗宽、窗位情况下对各组多平面重组图像空间分辨率进行评价。结果螺距Pitch&Speed(mm/rot)为0.531:1、10.62扫描的MPR图像可显示6个级别粗细的线径,对应的线对数是0.45 mm(11 LP/cm);而螺距Pitch&Speed(mm/rot)为1.375:1、27.50扫描的MPR图像只可显示4个级别的粗细的线径,对应的线对数是0.55 mm(9LP/cm);两种扫描方式的MPR图像空间分辨率差别明显。结论在使用对称型排列探测器的多层螺旋CT机时,如果加大扫描螺距,会使重组图像噪声增大,空间分辨率降低,图像质量变差。所以在患者清醒和配合良好又不要求高时间分辨率的情况下,要把扫描方案中的螺距因子尽量设为≤1或小螺距,减少大螺距对MPR图像空间分辨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评价佳能Genesis640层CT可变螺距技术在使用心电门控的主动脉血管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临床上行主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组1(n=31):采用可变螺距技术进行扫描,根据部位需要进行三段螺距以及心电门控状态切换.第一段:胸廓开口-气管分叉,螺距HP 91,心电门控关闭;第二段...  相似文献   
40.
本文综述了螺旋CT的纵向分辨力的表达方式、影响因素,探讨了改善螺旋CT纵向分辨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