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3篇
临床医学   115篇
内科学   7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79篇
预防医学   7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6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胃癌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表面加强激光解析(SELDI)技术检测胃癌血清中相对分子质量11 100~11 900的一簇蛋白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分离该簇蛋白,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分析该簇蛋白的肽指纹图,经数据库搜索进行鉴定分析.结果 分析显示.相对分子质量11 100~11 900的一簇蛋白峰在胃癌患者血清中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同时该蛋白峰的表达水平术后显著下降,经鉴定该簇蛋白峰为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采用ELISA方法进一步验证了胃癌血清中SAA的表达.结论 胃癌患者SAA对于监测胃癌具有重要意义,可能成为胃癌诊断和病情监测一个新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42.
除二维凝胶电泳和质谱分析外 ,最近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电泳、靶蛋白芯片等新技术被应用于大肠癌蛋白质组的研究。继初期建立蛋白质组数据库后 ,大肠癌蛋白质组研究更加深入 :在大肠粘膜恶性转化的分子机制研究中 ,发现在转化过程中和转化后有多种多肽或蛋白质的变化 ,不同的基因如 p5 3基因和APC基因突变引起不同的细胞内变化 ;在放化疗机制方面的研究初步表明肿瘤化放疗后的改变涉及凋亡、信号传导等多种机制 ;在标志物的的研究方面发现了 3个较特异的标志物———S10 0A8、S10 0A9、S10 0A11。  相似文献   
43.
崔金环  杨光  陈姝  李鸣  梁彩红  曾劲伟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6):1050-1051,1054
[目的]比较液相与固相蛋白芯片检测多肿瘤标记物的临床应用效果,并探讨液相蛋白芯片应用于临床检验的可行性。[方法]分别用液相与固相蛋白芯片方法检测45例临床送检样本的AFP、CA125、CA242及CEA,对两种方法的操作步骤、有效检测范围、参考临界值及检测结果进行比较。f结果1与固相蛋白芯片相比,液相蛋白芯片检测多肿瘤标记物的操作至少节省1h,标本用量节省80μl,线性范围至少增大1倍;两种方法检测AFP、CA125、CA242及CEA的参考临界值相同,阴阳性判断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97.78%(44/45)、86.67%(39/45)、88.89%(40/45)、86.67%(39/45)。统计学分析表明两种方法检测的阴阳性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液相蛋白芯片检测多肿瘤标志物具有操作简便、标本用量少、线性范围广、准确度高的优点,可推广应用于临床检验。  相似文献   
44.
患者男,76岁。因“消瘦6个月,排尿困难3个月”于2004年4月26日入院。患者纳差,易腹胀,偶尔腹泻,无脓血便及黏液便,近6个月体重下降15kg。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多发性脑动脉梗塞等病史。住院期间,血清学“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提示:游离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2.01pg/L(正常〈1.0μg/L),前列腺特异性抗原18.01μg/L(正常〈5.0μg/L)。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重组血管基膜衍生多功能肽(rVMBDMP)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12)信号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12细胞,C57/BL6小鼠皮下基质胶填塞法观察HUVE-12细胞体内管状结构形成;高通量蛋白磷酸化芯片研究rVBMDMP对HUVE-12细胞信号蛋白磷酸化水平改变。结果:C57/BL6小鼠皮下基质胶填塞法证实:rVBMDMP(1.0,10.0μmol/L)能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激活的内皮细胞体内管状结构形成。蛋白磷酸化芯片检测结果显示:rVBM-DMP(1.0μmol/L)处理HUVE-12细胞后,死亡信号蛋白(caspase-3,death receptor 3,4,5)和整合素亚单位(integrinαv,β1,β3)磷酸化蛋白较对照组增高2倍以上,而EGFR,pEGFR,VEGFR-1和Survivin磷酸化蛋白较对照组降低50%以下。结论:rVBMDMP可能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激活的内皮细胞生长和诱导凋亡发挥抗血管生成效应。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简称C-12)对肿瘤的筛查和常见的5种肿瘤检出的优势。方法用该检测系统测定分析500例恶性肿瘤患者,150例良性疾病患者和16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12种常见肿瘤标志物(CA199、NSE、CEA、CA242、CA125、CA153、AFP、Ferritin、free-PSA、PSA、β-HCG及HCH)的水平。结果恶性肿瘤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健康体检组。C-12对相关5种恶性肿瘤检出的灵敏度高于肿瘤标志物单项指标,对健康人群检测的特异性为95%,对健康人群肿瘤的检出率为0.2%。结论运用蛋白芯片技术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可以明显提高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同时也可以作为无症状人群的早期肿瘤普查手段之一,尤其对肿瘤高危人群的防癌普查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7.
宋晓玉  李力  熊英  胡新民  范仲元 《四川医学》2005,26(12):1408-1409
目的 研究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技术对肿瘤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技术,对健康体检496例、各期肿瘤163例、肿瘤术后监测者29例的12种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同时使用AXSYM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496倒健康体检者中6例超出参考值范围,163例肿瘤患者中133例异常,阳性结果占81.59%;29例术后监测者中3例异常。结论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对肿瘤早期诊断有较大潜力,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肿瘤的早期筛查、预后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48.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中C-12的检测及其预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C-12)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病情监测、治疗反应观察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该芯片检测系统测定57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化疗前后血清中12种肿瘤标志物(CA19-9,NSE,CEA,CA242,Fe,HCG,AFP,FPSA,PSA,CA125,HGH,CA15-3)的水平,观察化疗疗效与C-12的关系。结果 57例病人中不同疗效组患者自身前后对照,其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和C-12总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在剔除各组中C-12阴性病例后,PR组中的C-12阳性病人治疗后有CA19-9、CA15-3及Fe显著性降低(P〈0.05),而NC组中的C-12阳性病人各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在化疗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该检测系统在监测C-12阳性肺癌的治疗效果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作适当改进,将能更有效地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9.
王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2):3955-3956
目的分析结核菌的特异性细胞壁脂阿拉伯甘露糖(LAM)的抗体、16KDa抗体和38KDa抗体3种特异性抗体的检出率及临床意义。方法用PBI型生物芯片识别系统及相应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在检测的434例标本中,全阴占62.7%,3种抗体均为阳性的占4.1%,LAM抗体和38KDa抗体同时阳性占29.5%,LAM抗体单项阳性的占2.8%,16KDa抗体单项阳性占0.9%。结论LAM抗体、16KDa抗体和38KDa抗体的检测对结核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0.
蛋白芯片技术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于肿瘤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多肿瘤标志物蛋自芯片检测仪检测168例健康的体检者,211例各期各种恶性肿瘤患者和36例肿瘤手术后患者血清中的12种肿瘤标本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68例健康体检者用蛋白芯片检测有5例受检者出现异常结果,后证明为癌症早期;已明确诊断的各期肿瘤患者中有148例次指标结果异常,与临床及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6.32%,追踪观察36例原发性肝癌手术前后检测结果,19例1年内结果正常,17例结果异常。结论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参考价值,可广泛用于肿瘤的早期筛查、预后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