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27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06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7篇
  3篇
中国医学   9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联合抗蛇毒血清治疗蛇咬伤所致急性重症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67例毒蛇咬伤致急性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采用单纯抗蛇毒血清进行治疗(对照组),35例在抗蛇毒血清的基础上进行血液灌流(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F)、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浓度(Fg)]、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肾功能[尿素氮(BUN)、肌酐(Cr)]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88.6%vs59.4%,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凝血及肝肾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T、APTT、TT、ALT、AST、TB、BUN、Cr及CK-MB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Fg有所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各个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抗蛇毒血清治疗急性重症蛇咬伤疗效确切,且利于促进患者凝血、肝肾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联合季德胜蛇药片救治蛇咬伤致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接诊69例毒蛇咬伤后急性肾损伤患者,用随机数字表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3例主要运用常规的抗蛇毒血清进行治疗,观察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液净化联合季德胜蛇药片,治疗后对比两组疗效及肾功能Cr,BUN,Cys-C,β2-MG,KIM-1,NAG指标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比两组有效率,观察组有效率94.44%,对照组有效率75.76%,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统计对比两组数据,P<0.05;对比两组肾功能指标情况,观察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统计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血液净化联合季德胜蛇药片在治疗蛇咬伤致急性肾损伤中疗效确切,,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时有效的改善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腹蛇咬伤后咬伤部位早期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SD)结合三棱针打孔法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患者中毒时间、病情严重程度采用配伍设计,选取2012年7-8月份我院接诊手部腹蛇咬伤肿胀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切开引流组,10例,在咬伤部位行"+"字形切开至皮下层)、B组(切开引流+VSD组,10例,伤口"+"字形切开,然后行持续VSD)、C组(单纯三棱针打孔组,10例,在咬伤伤口周围用三棱针多点打孔20~30个)和D组(三棱针打孔+VSD组,10例,在咬伤伤口周围用三棱针多点打孔20~30个,然后行持续VSD).入院后同时给予抗腹蛇毒血清、抗感染及中医中药等治疗.观察患者患肢肿胀消退时间、伤口部位感染、脓肿、坏死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①各组间患肢肿胀消退时间差异显著,D组明显低于A、B、C组[(2.1±1.5)d比(5.0±2.7)d,(3.4±1.7)d,(3.1±3.0)d;P〈0.05];②B、D组无一例出现伤口部位感染、脓肿形成及坏死,与A、C组(20%和40%)比较差异显著(P〈0.05).③各组间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显著,D组均明显低于A、B、C组[(3.5±1.5)d比(7.5±2.5)d,(5.3±1.3)d,(4.7±1.3)d; P〈0.05].结论:腹蛇咬伤后咬伤部位早期三棱针打孔法结合持续VSD可显著缩短患者患肢肿胀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非出血倾向蛇咬伤患者的局部治疗。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切开组(A组)与保守组(B组),两组患者全身治疗方法相同。切开组患者给予局部皮肤切开排毒,以33%硫酸镁溶液湿敷患肢,保守组患者局部给予饱和盐水浸泡及33%硫酸镁溶液湿敷患肢,交替进行。比较两组患者脏器损伤、血肌红蛋白(Mb)水平、骨筋膜室综合征及感染发生情况、疼痛程度、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器官功能障碍、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情况、血Mb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切开组患者疼痛程度及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保守组患者(P<0.05),且住院时间显著长于保守组(P<0.05)。结论:对于脏器损伤水平为轻型且无出血倾向的蛇咬伤无需将伤口切开引流,局部治疗可采用患肢的高渗液体浸泡与湿敷。  相似文献   
25.
蛇咬伤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我院既往采用血液透析(HD)治疗,近年来应用腹膜透析(PD),共治疗12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抗蛇毒血清联合季德胜蛇药治疗蝮蛇咬伤致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蝮蛇咬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仅接受抗蛇毒血清治疗,试验组接受抗蛇毒血清联合季德胜蛇药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脏器功能。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脏器功能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抗蛇毒血清联合季德胜蛇药片治疗蝮蛇咬伤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7.
目的:评价蛋白强化的营养制剂在严重蛇咬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意义. 方法:将45例上肢毒蛇咬伤需行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病人给予口服蛋白强化的营养制剂,对照组口服普通饮食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住院时间、VSD治疗5d后伤口新鲜肉芽组织增生满意率和住院总费用.比较两组病人VSD治疗前后血清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前清蛋白(PA)、纤维连接蛋白(FN)水平的变化.两组病人住院期间死亡、伤口感染、肺部感染和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试验组病人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VSD治疗5d后伤口新鲜肉芽组织增生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病人VSD后的营养学指标水平较前有明显下降(P<0.05). 结论:对严重毒蛇咬伤病人,给予蛋白强化的营养治疗可通过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来加快伤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伤口和其他部位感染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竹叶青蛇咬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首诊患者病情轻重程度的影响因素,为竹叶青蛇咬伤的预防及控制院前中毒进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地收集2012-12-01—2017-12-01期间就诊于深圳市中医院蛇伤中心的593例竹叶青蛇咬伤患者信息,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同时以纳排标准从中筛选出460例患者,通过组间比较及二分类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竹叶青蛇咬伤患者首诊病情轻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并对构成影响的部分因素绘制ROC曲线,找出最佳cutoff值。结果:竹叶青蛇咬伤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夜间多发,高发人群是中青年男性,高发地点是在户外;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受伤后到院时间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咬伤后到院的时间长短是患者首诊病情轻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22,95%CI:1.011~1.032),患肢近端结扎是有利影响因素(OR=0.553,95%CI:0.311~0.985);ROC曲线显示咬伤后到院时间有预测价值(AUC=0.613),cutoff值为22 h。结论:深圳市及周边地区竹叶青蛇咬伤多发生在夏秋两季,夜间多发,高发人群是中青年男性,高发地点是户外;被竹叶青蛇咬伤后越久到专业医院采取有效治疗,其病情越严重,病情加重的时间窗为22 h;咬伤后院前予患肢近端结扎,能有效减轻到院病情严重程度,而院前进行伤口冲洗并没有对患者到院病情显示出有利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了解圆斑蝰蛇咬伤患者在广州周边地区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圆斑蝰蛇咬伤提供依据。 方法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圆斑蝰蛇咬伤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线性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咬伤后就诊时间与咬伤后出现急性肾损伤时间的相关性。 结果5年共收治毒蛇伤1481例,死亡3例,其中43例圆斑蝰蛇咬伤,死亡2例,占毒蛇伤总死亡率的66.7%(2/3);患者分布以广州珠三角地区(肇庆、云浮、佛山、江门)伤者居多,占74.4%,9~11月是咬伤高发月份,占44.2%(19/43),被咬伤者以农民为主,占53.5%(23/43),50~69岁为主要高发年龄,下肢咬伤占67.4%(29/43),蛇伤严重程度评分重度病例占74.4%(32/43)。咬伤后就诊时间与咬伤后出现急性肾损伤的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719,P<0.01)。 结论圆斑蝰蛇咬伤是广州周边地区毒蛇伤的主要死亡原因,应对高发月份、高发地区、高发人群及高发部位进行重点监测和干预,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一旦发生圆斑蝰蛇咬伤,应立即到正规医院接受针对性诊治,必要时接受血液净化治疗。  相似文献   
30.
洪燕丽  李兆生  黄翠莲 《河北医药》2006,28(10):953-954
破伤风是由侵入伤口的破伤风杆菌感染所产生外毒素引起的、以全身肌肉痉挛强直和阵发性抽搐为特征的疾病.一般发生在创伤后,多见于战后和肌肉丰满部位的各种创伤,也可发生于烧伤、冻伤、虫蛇咬伤,新生儿脐带残端和产后感染及手术后[1].而由鼻腔治疗引起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