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5—6岁蒙古族和汉族儿童智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2.
通辽市蒙汉族中小学生视力及屈光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蒙汉族中小学生视力及屈光状态,为中小学生视力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对通辽市2002年至2005年7~18岁蒙汉族、城乡中小学生以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进行裸眼视力检查,对视力低常者做常规眼科检查。共调查学生35944名,蒙族学生9084名,汉族学生26860名。正常视力者24471名,占总数68.1%。在视力低常学生中抽取2760名,除11名其它眼病外,对2749名进行散瞳验光,汉族1576人,蒙族1173人。结果视力低常者为11473名(22946眼),占受检总数31.9%,其中小学生视力低常率为18.8%,初中为39.2%,高中为55.9%。蒙族视力低常率为28.4%,汉族为33.1%。随学龄增长增高4.6倍。视力低常者中近视眼有3518眼,占视力低常者64%,轻度近视占视力低常者的38.5%,中度近视22.7%,重度近视2.8%;远视眼占18.8%,正视眼占12.1%,混合散光5.1%;弱视占1.6%,其它占0.4%。视力低常者中近视居首位,7岁时近视眼42.3%,13岁时近视眼66.7%,16岁时近视眼77.9%。随着年龄增长而近视眼患病率增高。视力低常率、近视患病率在中小学生、蒙汉族、城乡、男女之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蒙族学生低于汉族,男生低于女生,农村低于城市。结论通辽市蒙汉族中小学生视力低常率高于国内报告的其它少数民族地区,视力低常率近视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中小学生视力低常的主要原因是近视眼。  相似文献   
93.
目的:选择汉族与蒙族青年作为调查对象,比较汉族与蒙族青年的外向性人格结构。方法:于2005-07/2005-09在广州、湛江、东莞、天津、西安、长沙、沈阳、内蒙古自治区等地进行样本采集。①实验对象:在汉族被试中发放问卷共1370份,在蒙族被试中发放问卷共720份,所有被试均知情同意。②实验操作:在不同年级中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某一班级开家长会的家长进行团体施测。汉族被试者平均年龄(33.1±0.3)岁,蒙族被试者平均年龄(30.7±0.8)岁。选用中国人人格形容词评定量表,选取其中测量外向活跃因子的共24个项目,采用6级评分,要求被试对每一个项目做1到6的评定(完全不符合自己的情况到完全符合自己的情况)。将构成中国人人格形容词评定量表中外向性维度的24个项目转换成标准分数后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在汉族被试者中发放问卷共1370份,回收问卷1368份,问卷回收率99%;在蒙族被试中发放问卷共720份,回收问卷710份,问卷回收率98.6%。根据回答量表的有效情况,筛选汉族有效被试共985名,蒙族有效被试共708名。①汉族的外向性维度包括乐群乐观、内向沉静和消极孤僻3个因素。3个因素分别解释总方差的20.74%,11.49%和6.48%,3个因素共解释总方差的38.70%。②蒙族则包括活跃开朗、热情主动、深沉孤僻3个因素。3个因素分别解释总方差的20.97%,12.39%和5.92%,3个因素共解释总方差的39.28%。结论:①汉族与蒙族的外向性人格结构的因子内涵及其包含的项目均与原来量表中各层面的对应关系有明显变化,提示两个民族外向性人格结构内涵存在差异。②汉族与蒙族可能因各自生态环境的差异而导致了文化形态的不同,从而导致了两个民族所形成的行为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食管癌遗传易感性相关的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蒙古族人群中食管癌发病风险的关系,并比较这些遗传变异在汉族人群和蒙古族人群中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based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ssay,PCR-RFLP)方法,检测了188例蒙古族食管癌患者和324名蒙古族正常对照者的FAS-670G/A、FAS-1377G/A、FASL-844T/C、COX-2-1290A/G、COX-2-1195G/A、STK15 Phe31lie、MMP-2-1306C/T和MMP-2-735C/T共8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型频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各基因型携带者食管癌的发病风险.并将以上结果 与已报道的汉族人群中的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在蒙古族人群中,与携带STK1531Ile/Ile基因型者相比,携带STK15 31Phe/Phe者罹患食管癌的相对危险性增加(校正OR=2.20,95%C/值:1.12~4.31).携带MMP-2-735TT基因型者罹患食管癌的危险性明显高于携带-735CC基因型者(校正OR=4.82,95%C/值:1.59~14.60),未发现其他遗传变异与食管癌的患病风险相关.我国蒙古族和汉族人群间FASL-844 T/C[0.264(171/648)/0.736(477/648),0.323(418/1296)/0.677(878/1296)]、COX-2-1195G/A[0.431(279/648)/0.569(369/648),0.492(1250/2540)/0.508(1290/2540)]、MMP-2-1306C/T[0.869(563/648)/0.131(85/648),0.835(1298/1554)/0.165(256/1554)]和MMP-2-735C/T[0.789(511/648)/0.211(137/648),0.748(1163/1554)/0.252(391/1554)]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03、7.84、3.94、4.05,P值均<0.05).结论 STK15 Phe31Ile多态和MMP-2-735C/T可能是我国蒙古族人群食管癌的遗传易感因素.我国蒙古族和汉族人群的遗传差异导致不同SNP与食管癌发病风险关联情况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