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326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41篇
预防医学   39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运用DGGE技术检测慢性牙周炎龈下菌斑和唾液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其菌群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4名慢性牙周炎志愿者,分别采集龈下菌斑和唾液样本,采用PCR扩增细菌16Sr RNA V3区后,运用DGGE技术分析各组样本微生物群落结构。通过数字化软件Im age J将DGGE凝胶图谱转成数字信息,对所得矩阵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 ipal ComponentAnalysis,PCA)、聚类分析(C luster Analysis)和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分析。结果:DGGE图谱显示:龈下菌斑DGGE条带数目为11~28,,平均19;唾液DGGE条带数目为11~24,平均17;PCA结果显示:龈下菌斑与唾液比较有明显的差异;聚类分析显示:龈下菌斑、唾液形成5个明显聚类群,在同一聚类群中相似度高,在不同聚类群中相似度低,表示龈下菌斑与唾液菌群之间有显著差异;PLS结果显示:慢性牙周炎龈下菌斑与唾液菌群有显著差异。结论:DGGE是一种能直观显示微生物群落的指纹技术。通过该技术能检测牙周、唾液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组成,本结果显示,慢性牙周炎龈下菌斑与唾液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慢性胃炎患者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Hu W  Cao C  Meng H  Zhang J  Ma D  Zhang L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5):1037-1041
目的 研究胃炎患者口腔内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Hp),并分析口腔内Hp与胃内Hp的基因型的异同。方法 依据Hp特异的尿素酶C和cagA基因设计引物,建立PCR方法。检测和鉴定32例慢性胃炎患者不同牙齿的龈上和龈下菌斑(每人检查6个牙12份菌斑)中的Hp,并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菌斑和胃内Hp的基因型异同。结果 32例患者中有27例口腔内至少一份牙菌斑中检出Hp,共计384份菌斑有113份(29.4%)检测出Hp,龈下菌斑中Hp检出率(37%),显著高于龈上菌斑(21.9%)(P<0.01)。同一家庭4例患者中有3例菌斑与胃内Hp的SSCP带型相同,4例患者菌斑中至少有一种相同SSCP带型的Hp。结论 口腔Hp可能是胃Hp感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建立牙周袋龈下菌斑中古细菌分布的基线信息,探讨其分布与牙周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运用古细菌通用引物扩增菌斑标本,PCR产物连接TA载体,挑选多个克隆测序.其结果使用数据库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随机采集牙周病患者龈下菌斑标本,按照牙周袋深度分组(A、B、C、D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菌斑中古细菌的检出率.结果 测序结果证实扩增产物为古细菌.临床标本中牙周袋较深组(C组和D组)的古细菌检出率显著高于浅牙周袋组(A组和B组).结论 古细菌的检出率随牙周袋探诊深度的增加而增高.提示古细菌可能参与牙周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口腔龈下菌斑中血链球菌、中间普氏菌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检查与记录60例研究对象(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各30例)的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探诊深度(PD)。应用生化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龈下菌斑中的血链球菌数,并用定性随机引物酶链反应法对两组研究对象龈下菌斑中的中间普氏菌进行了鉴定。结果:冠心病组的PD、PLI和龈下菌斑中的血链球菌数及中间普氏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组的牙周健康状况相对更差,与冠心病有关的口腔细菌除血链球菌外,龈下菌斑中的中间普氏菌也与冠心病的发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牙周炎活动期病人改良固相BANA试验结果与附着丧失程度的关系,为临床牙周病活动期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记录慢性牙周炎活动期病人附着丧失程度,并采集龈下菌斑标本进行改良固相BANA试验。结果:附着丧失程度不同所对应的改良固相BANA试验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Spearman秩相关检验r=0.7439,P〈0.05。结论:附着丧失程度与改良固相BANA试验结果呈正相关。改良固相BANA试验为临床牙周病活动期的诊断提供了更简洁、快速的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刃天青纸片法预测龋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龋活性试验(caries activity test,CAT)之一的刃天青纸片法(Rezazurin disctest,RD test)纸片变色程度与唾液、菌斑中致龋细菌以及龋失补牙数(dmft)的关系。方法 给94名受测试者应用RD法,检查受测试者dmft,并取其唾液和菌斑样本培养致龋细菌。结果 RD法纸片变色程度与唾液、菌斑中致龋细菌以及dmft呈正相关关系,敏感度为58-8%,特异度为83.7%,阳性预测值为70.2%。结论 RD法能反映唾液、菌斑中致龋细菌数量以及受测试者患龋现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唾液或血清SOD活性、MDA含量在牙周病中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5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CP组)、50例菌斑性牙龈炎患者(PIG)和50例健康者(对照组)。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羟胺法分别测定MDA含量、SOD活性。结果同对照组比较,PIG组唾液MDA含量并无明显改变,CP组唾液MDA含量明显升高;CP组和PIG组唾液MDA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病各患病组血清SOD活性明显下降(P〈0.05),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PIG组中,牙龈探诊出血的患者血清SOD活性明显低于牙龈探诊不出血者(P〈0.05)。不管牙龈探诊出血与否,CP组患者血清SOD活性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自由基增加对牙周疾病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菌斑染色片应用于刷牙指导的效果分析.方法对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幼儿园120名儿童进行口腔卫生指数(oral hygiene index,OHI)检查及刷牙指导后OHI调查追踪.结果通过应用菌斑染色片强化训练后,OHI指数比未强化训练儿童低.结论正确的刷牙方法指导并应用菌斑染色片强化训练对改善儿童口腔卫生状况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38例不同临床诊断的四组受检者龈下菌丛的暗视野显微镜观察表明,病变部位龈下螺旋体及能动菌数高于健康牙周。健康牙周龈下螺旋体为3.4%。健康与病变处各类菌分布的变异较大,提示单独作为牙周健康与否的诊断指标不准确。相关分析表明螺旋体数与临床指数值间呈正相关,球菌与BI、PD间呈负相关;袋深相同而病变性质不同的龈下螺旋体分布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