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61篇 |
免费 | 139篇 |
国内免费 | 7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篇 |
儿科学 | 4篇 |
妇产科学 | 15篇 |
基础医学 | 20篇 |
口腔科学 | 15篇 |
临床医学 | 95篇 |
内科学 | 116篇 |
皮肤病学 | 7篇 |
神经病学 | 7篇 |
特种医学 | 1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45篇 |
综合类 | 504篇 |
预防医学 | 1186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413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1084篇 |
肿瘤学 | 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44篇 |
2021年 | 55篇 |
2020年 | 50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36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68篇 |
2014年 | 120篇 |
2013年 | 139篇 |
2012年 | 166篇 |
2011年 | 435篇 |
2010年 | 335篇 |
2009年 | 321篇 |
2008年 | 181篇 |
2007年 | 138篇 |
2006年 | 121篇 |
2005年 | 143篇 |
2004年 | 143篇 |
2003年 | 134篇 |
2002年 | 88篇 |
2001年 | 81篇 |
2000年 | 92篇 |
1999年 | 86篇 |
1998年 | 73篇 |
1997年 | 66篇 |
1996年 | 61篇 |
1995年 | 50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43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以来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收治的76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研究组给予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等。结果: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 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应用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能有效增强治疗疗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并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 研究茶叶粗多糖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方法 茶叶粗多糖经DEAE-纤维素DE-52柱色谱纯化,获得3个纯化的茶多糖组分:TPS-Ⅰ、TPS-Ⅱ和TPS-Ⅲ.结果 其中性糖质量分数分别为42.2%、21.7%和14.6%,糖醛酸质量分数分别为21.1%、55.0%和18.8%,蛋白质质量分数分别为3.35%、3.14%和3.29%.HPGPC-ELSD分析茶多糖纯化组分的均一性分布及所占比重,揭示TPS-Ⅰ由8种均一组分组成,TPS-Ⅱ和TPS-Ⅲ有3种均一组分;紫外-可见光扫描发现,茶叶粗多糖和TPS-Ⅲ在258nm处有特征吸收,TPS-Ⅰ和TPS-Ⅱ组分无特征吸收,红外光谱揭示3组分的糖类化合物特征;圆二色谱分析了TPS-Ⅰ、TPS-Ⅱ和TPS-Ⅲ的cotton效应,拟合计算了3组分所含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分量.结论 为茶多糖的生物活性筛选和组效关系研究提供理化特性信息. 相似文献
35.
茶氨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茶氨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为临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4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茶氨酸予处理组和茶氨酸治疗组。麻醉后分离血管,采用基底动脉、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动脉不结扎,予处理组在缺血前应用茶氨酸,治疗组在缺血后应用茶氨酸,缺血组不作特殊药物处理。各组分别在规定时间点即缺血前、再灌注后30min、1h、2h采血测定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取脑组织活检观察超微结构,处死动物测定脑含水量。结果茶氨酸予处理组和治疗组以上各项指标均较脑缺血组有显著的改善,提示茶氨酸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实验还显示茶氨酸予处理组在再灌注30min时NSE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无差异,提示用茶氨酸予处理后可能使缺血后脑损害的发生延迟,为进一步的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结论茶氨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 探索莓茶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大鼠糖脂代谢及肝脏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ce information regulator 1, SIRT1)、AMP活化蛋白激酶(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 coactivator-1α, PGC-1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高脂高糖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35 mg/kg)腹腔注射建立T2DM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莓茶低剂量组(0.4 g/kg)、莓茶高剂量组(0.8 g/kg),另设普通饲料喂养大鼠为正常组,每组8只。各组灌胃给药6周后,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计算血糖-时间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ELISA法检测空腹血胰岛素(fasting insulin, FINS)水平,计算稳态模型以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tic model asses... 相似文献
38.
目的 以金丝皇菊为主要原料,辅以玫瑰花、枸杞子、红枣、桂圆,研制皇菊元气茶,确定最佳复配比例和最佳冲泡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方法 以茶汤的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的复配比例;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茶水比、冲泡温度、冲泡时间对茶品质的影响,以此获得皇菊元气茶的最佳冲泡工艺。通过测定茶对DPPH、ABTS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及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评价其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结果 皇菊元气茶的感官评价得分最高的原料配比为金丝皇菊0.9 g,玫瑰花0.8 g,红枣1.0 g,枸杞子1.2 g,龙眼肉1.2 g。选用80 mL 90℃的蒸馏水冲泡皇菊元气茶15 min时,茶汤中黄酮、多酚等有效成分的含量最高,且对DPPH、ABTS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分别为46.36%、44.44%、44.00%,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为40.00%。结论 优化复配比例与冲泡工艺得到的黄菊元气茶各项指标最佳,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降血糖功效。 相似文献
39.
茶氨酸是茶叶的特殊次生代谢产物,系茶叶中所特有的且含量最高的非蛋白质游离氨基酸之一,近年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成熟及应用,茶氨酸的药理机制被广泛研究,研究表明茶氨酸及其衍生物在防治肿瘤方面具有很强的功效,本文综述了茶氨酸在体内吸收代谢及其防治肿瘤方面的研究成果及机制. 相似文献
40.
茶氨酸最早在日本绿茶中分离得到,结构与谷氨酸相似.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茶氨酸可通过血脑屏障,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改善微循环,减少细胞凋亡,以及与炎症因子、神经递质的相互作用对脑缺血起保护作用,同时它还具有改善学习记忆,增加多巴胺释放等作用,在脑保护上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