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9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34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209篇
内科学   11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87篇
预防医学   23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63篇
  1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阿泰宁对噁唑酮诱导的大鼠结肠炎模型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嗯唑酮诱导的大鼠结肠炎模型.观察阿泰宁对噁唑酮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经直肠注入嗯唑酮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组,n=8),模型组(n=10),美沙拉秦组(正常组,n=10),阿泰宁组(n=10),治疗21d后处死动物,肉眼观察结肠病变,分别测体质量、结肠湿质量、脾脏质量和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IL-1β、IL-10、TNF-α以及结肠黏液内容物sIgA含量,考马斯亮兰法测定血清总蛋白,溴甲酚绿比色法测定白蛋白以及肠道菌群培养.结果:模型组、阿泰宁组和美沙拉秦组大鼠体质量均比正常组显著降低(均P<0.01).美沙拉秦组和阿泰宁组血清球蛋白含量、结肠湿质量指数较模型组差异显著(29.9±5.7,29.1±5.4vs23.7±9.5:6.0±0.9.6.2±0.4vs7.4±1.6,均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含量较正常组、美沙拉秦组和阿泰宁组差异显著(44.6±17.2vs8.8±7.9,14.5±4.7,8.6±3.4,均P<0.01;33.5±7.2 vs 22.6±6.7,22.3±9.2,24.4±10.8,均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IL-10含量较正常组、阿泰宁组差异显著(101.5±35.8vs280.5±36.1,271.3±33.8,P<0.01).阿泰宁组脾脏指数、sIgA含量比正常组显著升高(3.4±0.8vs2.7±0.3;46.0±20.3vs23.4±18.5,均P<0.05),而美沙拉秦组差异不显著.较模型组双歧杆菌数量,阿泰宁治疗后明显上升,梭杆菌数量明显下降(9.7±0.1vs9.3±0.2:3.7±0.3vs5.8±0.7,均P<0.01).结论:阿泰宁能够有效治疗噁唑酮诱导的大鼠结肠炎.  相似文献   
62.
蒋曼  蔡素芬  康辉 《现代保健》2014,(28):54-56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78例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思密达),观察组在思密达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腹泻持续时间、肺炎治疗疗程、住院时间和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腹泻持续时间、肺炎治疗疗程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94.9%(37/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27/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疗效确切,可有效修复肠黏膜屏障,迅速缓解腹泻症状,缩短肺炎疗程,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防治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首先按照年龄大小分为A组(1个月至1岁)140例,B组(1~3岁)160例,AB两组内再随机分成观察组150例(来源于A组:70例,B组:80例)与对照组150例(来源于A组:70例,B组:80例)。对照组应用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感染,出现腹泻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片,出现腹泻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继续服用该药物。观察指标包括腹泻发生率、治疗总体有效率、腹泻持续时间3项。结果观察组腹泻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腹泻治疗总体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腹泻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中观察组的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中的观察组(P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防治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疗效显著,尤其对于1~3岁年龄的小儿AAD预防效果更加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4.
目的:建立艰难梭菌分离培养与鉴定的表型诊断技术,并对分离获得的艰难梭菌进行分子学特征研究。方法采集杭州某医院ICU住院患者肛拭标本,接种厌氧血琼脂平皿,置厌氧培养箱,可疑菌株采用厌氧菌鉴定试剂条鉴定;用VIDAS荧光酶联免疫技术检测A/B毒素;用PCR技术检测艰难梭菌毒素基因和核糖体分型。结果28例 ICU 患者检出艰难梭菌9株,检出率为32.14%。9株艰难梭菌中, A/B 毒素表型阳性7株(77.78%),毒素基因检测均阳性。9株艰难梭菌可分为3种核糖型,其中R3型为优势株,占77.78%。结论杭州市ICU患者检出艰难梭菌的比例较高,均携带A/B毒素基因,且存在优势型别。  相似文献   
65.
目的 以rakicidin B1为起始原料,经2步反应合成得到4个全新结构的rakicidin B1衍生物,并对其进行生物学活性研究,以期获得低细胞毒、高效抗艰难梭菌活性的化合物。方法 课题组前期首次发现rakicidin B1具有较强的抗艰难梭菌活性,在其结构基础上进行修饰和优化,通过氨基甲酸酯连接基团引入含氮杂环,设计合成得到4个全新目标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结构经高分辩质谱和核磁确证,并经抗艰难梭菌活性测试和细胞毒性活性测试。结果 在合成的4个化合物中,有3个化合物具有与先导化合物更强或相当的抗艰难梭菌活性;同时,MTT测试结果表明,3个化合物的细胞毒性降低,以3b的细胞毒性降低最多。结论 通过对rakicidin B1母核结构进行修饰和优化,获得全新结构的rakicidin B1衍生物并对其进行抗菌和细胞毒活性筛选。其中,化合物3b保留潜在抗艰难梭菌活性且细胞毒性降低最多,作为全新结构类型的抗艰难梭菌活性化合物,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析酪酸梭菌二联活菌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行性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接收并实施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70例,按出生时间先后顺序分为探析组(n=35)与对照组(n=35),分别施以酪酸梭菌二联活菌配合蓝光治疗与单纯蓝光治疗。对治疗前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情况予以比较分析。结果经组间比较显示两组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探析组1 d、3 d、5 d酪酸梭菌活菌散剂配合蓝光治疗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应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配合蓝光治疗效果理想,可加快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促进机体康复,故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7.
目的:评价头孢他啶与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活菌胶囊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微创术后的胃肠功能的恢复及其对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8年9月间收治的行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6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头孢他啶预防术后感染,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的差异,以及用药后炎症因子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炎性因子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头孢他啶和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者,有效促进了胃肠功能的恢复,和炎性因子水平的改善。  相似文献   
68.
为观察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口服联合常规疗法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将55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酪酸梭菌活菌胶囊,疗程为6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结肠镜复查结果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症状效果、结肠镜复查结果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联合常规疗法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优于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69.
目的检测艰难梭菌毒素B(TcdB)对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研究其引起细胞凋亡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TcdB处理SW480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结果TcdB显著抑制了结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作用48 h后的抑制率为46.36%,呈一定的时间-浓度相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浓度为800 ng/ml的TcdB作用48 h,SW480细胞凋亡率为20.83%,呈一定的时间-浓度相关性。结论艰难梭菌毒素B能够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启动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分析中国部分地区5岁以下腹泻患儿分离的艰难梭菌的分子型别和耐药特征,为后续研究及临床用药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2010-2020年云南、山东、上海、陕西、河南和北京6省市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通过厌氧培养分离和鉴定艰难梭菌.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进行毒素基因检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核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