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8篇 |
免费 | 24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117篇 |
内科学 | 103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21篇 |
外科学 | 15篇 |
综合类 | 137篇 |
预防医学 | 33篇 |
眼科学 | 4篇 |
药学 | 60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25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36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45篇 |
2007年 | 35篇 |
2006年 | 40篇 |
2005年 | 70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探讨扶正化痰活血法对压力超负荷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压力超负荷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扶正化痰活血方,治疗6个月,对超声心动图指标、临床症状、体征、NT-proBNP、CRP评价,对比临床疗效,随访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IVST分别为(11.09±1.13)mm、(9.86±1.05)mm,LVPWT分别为(10.42±1.26)mm、(9.35±1.17)mm,E/A比值分别为(1.01±0.13)、(1.14±0.18),心悸气短分别为(0.67±0.34)分、(0.35±0.21)分,脘腹满闷分别为(0.54±0.29)分、(0.29±0.21)分,头晕目眩分别为(0.53±0.31)分、(0.27±0.20)分,自汗分别为(0.47±0.24)分、(0.23±0.18)分,NT-proBNP分别为(601.30±148.53)pg/ml、(357.62±127.89)pg/ml,CRP分别为(4.63±1.82)mg/L、(3.27±1.68)mg/L,对照组上述指标与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改善率74.36%低于治疗组改善率92.31%,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因心脏事件死亡病例,对照组再入院率20.51%高于治疗组5.13%,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扶正化痰活血法对压力超负荷致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较好,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和左室舒张功能,降低NT-proBNP、CRP水平,再入院率低。 相似文献
22.
血浆内皮衍生性舒缩因子对急性肺损伤患者肺循环动力学及呼吸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 1 (ET 1 )、一氧化氮 (NO)及ET/NO对急性肺损伤 (ALI)患者肺循环动力学及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ALI患者 8例 (ALI组 )和非ALI患者 1 1例 (nALI组 )经右心导管监测血液动力学指标 :心率 (HR)、平均肺动脉压 (MPAP)、收缩期肺动脉压 (SPAP)、舒张期肺动脉压 (DPAP)及肺血管阻力 (PVR) ,计算肺血管阻力 /系统血管阻力 (PVR/SVR)。用热稀释法测心输出量 (CO)。即刻抽取肺动脉血及股动脉血作血气分析 ,再取肺动脉血保存 ,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浆ET 1含量 ,用比色法测血清NO含量 ;所有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 ,治疗中监测呼吸力学指标 :呼吸频率 (RR)、吸气峰值压 (PIP)、平台压 (Pplat)。计算气道阻力 (Raw)及肺顺应性 (Cst)。结果ALI组SPAP、DPAP、MPAP、PVR及PVR/SVR较nALI组均显著升高 (P <0 0 5) ,RR、PIP、Pplat及Raw亦明显高于nALI组 (P <0 0 5) ,而Cst和PaO2 显著低于nALI组 (P<0 0 5) ;血浆ET 1含量明显高于nALI组 (P <0 0 0 1 ) ,血清NO水平显著低于nALI组 (P <0 0 1 ) ,ET/NO则明显高于nALI组 (P <0 0 5)。血浆ET 1含量与肺损伤评分 (LIS)、SPAP、MPAP、PVR/SVR及气道阻力均呈显著正相关 ;NO则与PaO2 呈显著正相关 ;ET/NO与PaO2 呈显著负相关 ,与其它指标则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观察健康男性口服中药复方冠心Ⅱ号对心血管功能,尤其是冠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无创超声心动图技术,测定11名健康男性口服冠心Ⅱ号前后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A峰及E/A值和左前降支(left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LAD)的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diastolic peak velocity,Vmax)及舒张期血流速度时间积分(diastolic flow velocity time inte—grals,VTI)的变化。结果服药后各时间点的测量值与服药前比较,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射血分数、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A峰及E/A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脉血流显像测量值、Vmax和VTI在30、60、90、120min较服药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增加冠脉血流量可能是冠心Ⅱ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5.
通冠胶囊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通冠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重构的临床治疗效应,方法:将7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在给予溶栓治疗或介入治疗的基础上均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通冠胶囊口服。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患者入院后第1d、2周、6周、半年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舒张早期和晚期充盈速度比值(E/A)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并进行2组的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LVEDVI和LVESVI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E/A、LVEF较基础值有所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可有效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发生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26.
正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solated diastolichypertension,IDH)是中青年常见的高血压亚型,多见于高血压较早期阶段。随着病程延长,极易转变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和收缩、舒张期高血压(SDH)[1]。由于IDH存在脑卒中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风险,因此应当重视其治疗。笔者采用降压汤联合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治疗中青年IDH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7.
28.
我国成年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目的评估我国成年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患病率及其人群分布。方法亚洲国际心血管病合作研究(InterASIA)于2000至2001年进行,应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选择15540名35~74岁成年人为代表性样本,分析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和其他亚型高血压的患病率。应用标准问卷调查高血压病史及其治疗情况。血压值为休息5min后3次坐位血压测量值的平均值。未接受抗高血压治疗的个体通过以下标准确定高血压亚型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为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舒张期血压<90mmHg;单纯性舒张期高血压为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而收缩期和舒张期联合性高血压为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结果15540名35~74岁成年人样本中,76%(1181人)患有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74%(1150人)患有收缩期和舒张期联合性高血压,而44%(683人)患有单纯性舒张期高血压。收缩期高血压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老年女性比老年男性更为常见。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没有明显差异;农村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城市。结论我国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9.
<正>近年来,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胎儿宫内生长发育情况日益受到重视,死亡围生儿中有30%~50%的疾病与胎儿宫内窘迫有关。脐带作为母体与胎儿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和代谢产物排出的唯一通道,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可反映胎儿、母体及胎盘的某些病理、生理变化。多普勒技术测定胎儿脐动脉血流速度波形是判断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及安危状态的一种良好的指标。尤其是脐动脉血流速度的收缩期峰值(S)与舒张期峰值(D)的比值作为预测胎儿宫内状况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单纯性舒张期高血压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非诺贝特在降压治疗的基础上改善血脂异常对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舒张压的影响。结果经8周治疗发现,治疗组舒张压、三酰甘油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诺贝特与氯沙坦钾氢氯噻嗪联合用药治疗难治性舒张期高血压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具有更好的调脂、协同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