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1篇 |
免费 | 65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篇 |
基础医学 | 20篇 |
口腔科学 | 318篇 |
临床医学 | 203篇 |
内科学 | 25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16篇 |
外科学 | 44篇 |
综合类 | 284篇 |
预防医学 | 40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69篇 |
中国医学 | 31篇 |
肿瘤学 | 8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48篇 |
2013年 | 57篇 |
2012年 | 68篇 |
2011年 | 63篇 |
2010年 | 62篇 |
2009年 | 65篇 |
2008年 | 57篇 |
2007年 | 72篇 |
2006年 | 58篇 |
2005年 | 60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52篇 |
2002年 | 54篇 |
2001年 | 44篇 |
2000年 | 35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0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2.
3.
4.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3)在舌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探索舌癌淋巴转移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技术,对90例不同分期的舌癌肿瘤进行VEGFR3的检测,与10例正常舌黏膜标本进行对照。采用SAS6.12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通过与正常组对照,Ⅰ、Ⅱ、Ⅲ期肿瘤中VEGFR3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Ⅳ期肿瘤中VEGFR3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转移组与非转移组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VEGFR3参与微淋巴管的生成,随着肿瘤的临床分期增高,其表达虽呈缓慢增高趋势,但尚不足以作为判定是否发生淋巴转移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年轻舌癌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对37例年轻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全部术后创口愈合良好。结论在年轻舌癌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提供舒适的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对其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 18年放射治疗舌癌的经验。方法 :对 1979~ 1996年 18年间放射治疗的 96例舌癌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男 6 8例 ,女 2 8例 ,年龄 2 0~ 72岁 ,Ⅰ期 3例 ,Ⅱ期 8例 ,Ⅲ期 4 0例 ,Ⅳ期 4 5例 ,晚期病例 (Ⅲ ,Ⅳ期 )占 88.5 4 % (85 / 96 ) ;单纯放疗者 2 9例 ,手术 术后放疗 6 7例。结果 :全组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75 .1% ,4 6 .6 % ,35 .6 % ,手术 放疗治疗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87.5 0 % ,4 9.6 2 % ,37.4 6 % ,单纯放疗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4 5 .83% ,2 0 .83% ,17.6 4 % ,(Log -Rank =16 .75 ,P <0 .0 1)。结论 :舌癌术后放射治疗能提高患者生成率。 相似文献
7.
<正>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女性,48岁。于2008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被诊断为舌癌遂行舌全切手术,2010年12月来本院修复口腔牙列缺失。检查:患者下颌颜面皮肤正中瘢痕,皮肤、肌肉运动受限;开口度2指,上下颌牙槽嵴顶3指;口裂间距离4~6 cm;左侧下颌关节开闭略偏斜,影响不大,前伸牙合0.8 mm。上下颌牙列缺失,45、46缺失处牙槽嵴相对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ATA结合蛋白(TBP)异常表达与舌粘膜癌变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差异表达基因,STEM和Cytoscape plugin cyto Hubba分析舌粘膜癌变过程中0 (正常,为方便叙述取代号C),12 (癌前病变,代号M),28 (鳞癌,代号E)周的动态基因变化。差异表达基因定义为基因在组间变化倍数(FC)≥2,P≤0.05。STEM (short time-series expression miner)阳性表达模式为P <0.05。hub基因取MCC评分大于20。免疫组化法检测TATA结合蛋白(TBP)在人舌癌中的变化,阳性细胞> 5%为阳性表达。结果与正常相比,TBP在癌前病变(E vs C)和鳞癌(Mvs C)中表达升高,其表达趋势符合14号模式曲线(P=1.1×10-123),MCC评分为28。在人舌癌中,TBP表达为阳性(χ2=11.11,P <0.005)。结论 TBP是舌粘膜癌变中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七氟醚对舌癌根治术患者外周血NK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舌癌根治术患者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44~67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醚组(S组),每组20例。P组采用丙泊酚2.0~2.5mg/kg、瑞芬太尼1~2μ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mg/kg静脉麻醉诱导,丙泊酚4~6mg·kg-1·h-1及瑞芬太尼0.2~0.3μg·kg-1·min-1静脉输注维持麻醉;S组采用8%七氟醚、新鲜气体流量5L/min吸入,瑞芬太尼1~2μ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mg/kg静脉注射诱导,瑞芬太尼0.2~0.3μg·kg-1·min-1静脉输注及2%~3%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分别在麻醉诱导前30min(T0)、麻醉后1h(T1)、3h(T2)、5h(T3)、手术结束时(T4)、手术结束后24h(T5)、48h(T6)、72h(T7)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NK细胞(CD3-CD16+56+)及B淋巴细胞(CD3-CD19+)百分比。结果与T0时比较,T1~T5时两组CD3-CD16+56+和CD3-CD19+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T6时S组CD3-CD16+56+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T2~T6时S组CD3-CD16+56+百分比明显低于P组(P0.05),两组各时点CD3-CD19+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七氟醚比较,丙泊酚可维持较高的NK细胞百分比,有利于维持舌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