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3篇 |
免费 | 31篇 |
国内免费 | 34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18篇 |
口腔科学 | 11篇 |
临床医学 | 26篇 |
内科学 | 12篇 |
特种医学 | 10篇 |
外科学 | 7篇 |
综合类 | 293篇 |
预防医学 | 554篇 |
药学 | 227篇 |
中国医学 | 47篇 |
肿瘤学 | 3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38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52篇 |
2006年 | 43篇 |
2005年 | 73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71篇 |
2002年 | 60篇 |
2001年 | 77篇 |
2000年 | 56篇 |
1999年 | 67篇 |
1998年 | 52篇 |
1997年 | 80篇 |
1996年 | 68篇 |
1995年 | 92篇 |
1994年 | 69篇 |
1993年 | 99篇 |
1992年 | 74篇 |
1991年 | 52篇 |
1990年 | 67篇 |
1989年 | 77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51.
一种新来源天然冰片与合成冰片的致突变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与方法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比较天然冰片与合成冰片的致突变作用.结果在标准平板掺入法试验中,天然冰片与合成冰片在0.4~250.0μg/皿范围内,无论有或无S9活化系统,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突变株(TA97、TA98、TA100、TA102)的回变菌落数均无明显影响,且回变菌落背景正常.结论新来源天然冰片与合成冰片在该实验室条件下均不具致突变效应. 相似文献
52.
山梨酸,其化学名为2,4—己二烯酸,分子式为C_6H_8O_2,分子量为112.13。难溶于水,易溶于酸、醇等有机溶剂,为无色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味,稍有特殊气味,对细菌和霉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与灭活作用。加入食品中不改变食品的性状,食品成份对其抑菌与杀菌能力没有影响。无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53.
本实验以剂量为0.79g/kg(相当于1/2LD50)的溴酸钾乳化液对昆明种小鼠灌胃,以观察在不同条件下,受试物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受试物诱发骨髓微核的最佳染毒次数为四次染毒,末次染毒后24小时是微核出现的高峰时间。本结果为致突变试验选择染毒次数和采样时间提供了依据。作者建议经国标法骨髓微核试验,结果是阴性的化合物。应采用多次染毒法重做试验。 相似文献
54.
蚂蚁酒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研究刘翠娥,王海玉河南省卫生防疫站(郑州450003)拟黑多刺蚂蚁体内含有26种游离氨基酸,17种蛋白水解氨基酸,28种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B1、B2、E和多种酶,甾族类化合物等。具有广泛的医疗保健作用。作为保健食品,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55.
“胖大海凉茶”急性毒性和致突变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胖大海属梧桐科落叶乔木,药用成份为其成熟的种子,具有开肺气,清肺热、润肠通便之功效,临床用于肺热声哑、咽喉疼痛、痰热咳嗽等症.近来有不少饮料厂家以胖大海为主要原料开发出保健饮料,在市场上颇受欢迎.为科学地评价此种饮料对人体的安全性,我们依据《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对胖大海饮料进行了第一、二阶段的毒性试验,对其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6.
目的 介绍大鼠及小鼠 Pig-a基因突变试验方法,并汇总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 2015—2022年开展的基于免疫磁珠检测法的大鼠及小鼠 Pig-a 基因突变试验背景数据。方法 阴性物质包括超纯水和 0.5%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雄性 C57BL/6J 小鼠间隔 24 h ig 0.5% CMC-Na,连续 7 d;雄性 SD 大鼠间隔 24 h ig 0.5% CMC-Na,连续 14 d;大鼠间隔24 h ig 超纯水,连续 3 d。阳性对照为已知致细菌突变化合物,包括 N-乙基-N-亚硝基脲(ENU,10、40 mg·kg-1)、盐酸丙卡巴肼(PCZ,60、150 mg·kg-1)、乌拉坦(EC,300、800 mg·kg-1)、N- 亚硝基二甲胺(NDMA ,1.5 mg·kg-1)、N- 亚硝基二乙胺(NDEA,15 mg·kg-1)。小鼠间隔 24 h ig ENU 40 mg·kg-1,连续 3 d;间隔 24 h ig NDMA 1.5 mg·kg-1、NDEA 15 mg·kg-1,连续 7 d。大鼠间隔 24 h ig PCZ 150 mg·kg-1、EC 800 mg·kg-1、ENU 40 mg·kg-1,连续 3 d ;间隔 24 h ig PCZ 60 mg·kg-1、EC300 mg·kg-1、ENU 10 mg·kg-1,连续28 d。分别于给予受试物前,首次给予后14、28 d采集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红细胞表面 CD59蛋白的结合情况,结合免疫磁性计数微球技术计算网织红细胞(RETs)占总红细胞的百分率(%RET)(作为外周血毒性考察指标)、总红细胞中CD59表达为阴性细胞(RBCCD59-,即突变的总红细胞)发生率和RETs中CD59表达为阴性细胞(RETCD59-,即突变的 RETs)发生率。结果 各试验%RET数值均无大幅增加。SD大鼠和 C57BL/6J 小鼠的阴性对照组RBCCD59-和 RETCD59-突变率均低于 5×10-6,小鼠的背景值相对不稳定。连续 3 d ig给予小鼠 40 mg·kg-1的 ENU,RBCCD59-和RETCD59-发生率自给药后2周开始均大幅增加(P<0.05),给药后4周进一步增加(P<0.01、0.001);给予小鼠NDMA后2、4周,RBCCD59-发生率略有增加,但仍在阴性背景范围内,但RETCD59-发生率在给药后第2周大幅增加(P<0.001),给药后第4周则大幅回落;给予小鼠NDEA后2周,RBCCD59-和RETCD59-发生率均有所增加(P<0.05、0.001),给药后第 4 周则有所降低。连续3 d ig给予大鼠40 mg·kg-1 ENU,或连续28 d ig给予大鼠10 mg·kg-1 ENU,RBCCD59-、RETCD59-发生率自给药后第2周开始均大幅增加(P<0.001),给药后第 4 周进一步增加(P<0.001);连续 3、28 d ig 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 PCZ 或 EC 后,RBCCD59-和RETCD59-发生率的变化趋势与 ENU类似,但 EC诱发的突变细胞率低于 ENU和 PCZ。结论 体内 Pig-a基因突变试验可在首次给药后4周内有效检出致细菌突变化合物ENU、PCZ、EC、NDMA、NDEA的致突变性。提供了大鼠和小鼠Pig-a基因突变试验的背景值范围,为标准化试验方法的建立和研究结果的判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7.
三价铬和六价铬小鼠急性毒性及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价态铬化合物急性毒性及致突变毒性。方法采用鼠伤寒沙门菌/微粒体试验(Ames)实验、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和小鼠骨髓微核实验检测铬化合物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毒性。结果K2Cr2O2的LD50明显高于CrCl3;Ames试验CrCl3呈阴性结果,K2Cr2O7呈阳性结果。小鼠骨髓微核实验CrCl3呈阴性结果;K2Cr2O7各剂量组微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rCl3和K2Cr2O1各剂量组骨髓细胞PCE/RBC比值随剂量的增高均呈现下降趋势,但均高于0.1。结论本实验表明CrCl3不具有致突变作用,K2Cr2O3不但急性毒性明显高于CrCl3,而且具有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中药浮海石致突变性。方法本试验采用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哺乳动物培养细胞(CHL)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观察了浮海石的致突变作用。结果浮海石生理盐水浸提液0.5~5000μg/皿剂量下Ames试验结果阴性;250~1000μg/mL剂量下对CHL细胞无损伤作用,10~40g/kg剂量下对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无致畸变作用。结论浮海石无致突变作用,用于临床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9.
目的评价污水养殖鱼的细胞遗传毒理学安全性。方法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对采自广州市南、北排污河流域的污养鱼肉有机提取物进行致突变性检测。结果本次采集的3组污养鱼肉有机提取物均呈致突变阳性结果,而清养鱼有机提取物呈致突变阴性结果。结论污水养殖鱼体内含有致突变物质,这些物质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可能对人群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戊唑醇原药的诱变性及亚慢性毒性作用。方法按照我国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要求进行。结果 62.5~250μg/皿的Ames实验结果为阴性;染毒14.7~294 mg/kg的剂量组微核试验结果为阴性;染毒36.8~147 mg/kg的剂量组的小鼠睾丸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未见增加;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高剂量组(71.7mg/kg.bw/d)的雄鼠在染毒中后期出现精神不振、少动、被毛蓬松、会阴部污秽等中毒症状。结论戊唑醇原药无明显致突变作用。戊唑醇原药有一定的蓄积毒性作用,可引起潜在的慢性中毒,主要的毒作用部位是肝脏与血液系统。戊唑醇原药SD雌、雄大鼠亚慢性(90 d)经口试验未观察到有害效应的剂量水平分别为16.3、8.0 mg/kg.bw/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