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17篇
  免费   1302篇
  国内免费   11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3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087篇
临床医学   5543篇
内科学   594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184篇
特种医学   13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4683篇
综合类   8314篇
预防医学   1598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3137篇
  116篇
中国医学   5810篇
肿瘤学   203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307篇
  2023年   948篇
  2022年   1202篇
  2021年   1580篇
  2020年   1219篇
  2019年   1020篇
  2018年   410篇
  2017年   896篇
  2016年   957篇
  2015年   1105篇
  2014年   2005篇
  2013年   1822篇
  2012年   2155篇
  2011年   2289篇
  2010年   1936篇
  2009年   1717篇
  2008年   1732篇
  2007年   1440篇
  2006年   1371篇
  2005年   1311篇
  2004年   1074篇
  2003年   877篇
  2002年   687篇
  2001年   553篇
  2000年   452篇
  1999年   365篇
  1998年   272篇
  1997年   223篇
  1996年   203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探讨个体化数字导板结合3D打印技术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 2011年6月至2014年7月,采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16例。术前行64排螺旋CT及3.0T MRI扫描,建立膝关节三维解剖模型并模拟手术及设计复位导板,应用熔融沉积成型技术制作实体导板,术中引导骨肿瘤截骨。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5~44个月,平均31个月,总优良率为88.1%。膝关节活动度为伸膝0°、屈膝90°~125°(平均106°)。术后肿瘤局部复发4例,但无假体松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可减少骨与假体之间的应力,降低假体松动及疲劳性骨折发生率,因此旋转铰链型膝关节置换术是膝部恶性骨肿瘤较理想的保肢方法。而应用个体化数字导板可减少手术操作时间,提高假体安装精度,从而达到更佳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92.
以最小的创伤获取最佳的治疗收益,这种微创理念由来已久。单髁关节置换就是以治疗膝关节病变间室、保存正常关节结构为目的的微创手术技术。由于这种有限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较小,术后康复快,因此近年来受到关节外科医生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单髁关节置换要获得良好的效果,病例选择是关键的第一步。由于单髁关节置换以内侧间室为主,故本部分将对内侧  相似文献   
993.
双侧全膝关节同期置换(simultaneous bilateral total knee replacements,SBTKR)较单侧全膝关节置换(unilateral total knee replacement,UTKR)的比例在逐年增加。行初次UTKR的患者中约30%同时合并对侧膝关节的剧烈疼痛[1],而且初次UTKR患者中有10%会在1年内行对侧全膝关节置换[2]。双膝关节置换可以分为同期或分期手术进行,所谓同期是指在一次麻醉下行双膝关节置换术。双关节同期置换的主要标准取决于双侧关节症状的严重程度及患者的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晚期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4年11月,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6例(45膝)。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58~79岁,平均72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膝疼痛,屈曲挛缩畸形及功能受限。术后随访膝关节(HSS评分)及放射X片影像学改变。结果:所有病人术后平均随访43个月,无1例出现假体周围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5例术后出现腓总神经麻痹,经过营养神经等保守治疗,术后半年恢复。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51.75±4.14)分上升至术后(85.75±2.47)分,与术前HSS评分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优31膝,良9膝,优良率达89%。膝关节假体X线片影像学随访未见假体松动。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通过精确的截骨纠正下肢力线以及合理的软组织松解治疗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比较开放性滑膜切除术与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膝关节弥漫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4年3月至2013年10月手术治疗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膝关节弥漫型PVNS患者47例,所有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放性手术组和关节镜手术组,其中开放性手术组17例(接受开放性滑膜切除术)、关节镜手术组30例(接受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两组术后常规放疗。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5.7±16.3)个月(10~30个月),记录所有患者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关节活动度、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以及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复发率。结果随访期间共8例患者复发,复发率17.0%;其中开放性手术组3例复发,复发率17.6%;关节镜手术组5例复发,复发率16.7%;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放性手术组末次随访和术前的膝关节活动度、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分别为(97.5±14.3)°和(69.7±12.6)°,(74.5±6.1)和(38.6±5.4)分,(77.5±5.8)和(42.4±4.6)分,关节镜手术组末次随访和术前的膝关节活动度、IKDC评分以及Lysholm评分分别为(128.6±13.9)°和(64.9±13.2)°,(87.4±6.7)和(37.2±4.9)分,(86.2±6.2)和(41.9±5.3)分,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均<0.05),关节镜手术组末次随访的关节活动度、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均较开放性手术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开放性滑膜切除术与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弥漫型PVNS的复发率相当,但后者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前者,所以关节镜治疗膝关节弥漫型PVNS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96.
《陕西医学杂志》2015,(6):686-688
目的:探讨髁限制型假体在复杂内翻膝关节初次置换中的应用。方法:对18例(21膝)复杂内翻的膝关节采用髁限制型膝关节假体进行初次置换,术后对畸形矫正、膝关节稳定性恢复、HSS评分、影像学改变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37.33±12.99月,所有假体无感染、松动翻修。HSS评分由术前32.43±12.51分升高到86.71±4.35分,关节稳定性侧方活动由术前7.52°±3.42°降低到2.29°±0.46°,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由术前85°±15.41°增加到术后113°±11.22°。术前患者内翻角度为26.95°±5.12°,术后患者内外翻角度为1.33°±1.06°,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复杂内翻畸形的初次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髁限制型假体,手术操作方便,畸形纠正明显,并获得了良好稳定性及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97.
1 术前减少出血的方法及影响因素 1.1 术前预采自体血及血小板凝胶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外科技术特别是高难复杂手术的开展,异体库血越来越难以满足临床的需求,以及对输异体血引发感染的忧虑等,使研制血液回收仪器受到了高度重视[1].Sinclair等[2]报道,对于成人,术前预采自体血500ml,不影响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并可显著减少TKA术后需要输异体血的概率.术前采集自体血小板凝胶并在手术结束后使用,可以减少术后失血量,并在术后疼痛、关节活动度、伤口愈合及预防关节纤维粘连方面有益处.  相似文献   
998.
目的通过玻璃酸钠注射配合三色敷药外用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根据其膝部症状、体征恢复情况作出客观评价,并进一步探讨其治疗作用机理。方法采用60例膝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三组,治疗一疗程(5周)后分别对三组病例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三组在治疗后与治疗前积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尤其是治疗组经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极其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Ⅰ、Ⅱ经治疗后疗效积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Ⅰ、Ⅱ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Ⅰ、Ⅱ有效率均为75%。故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Ⅰ、Ⅱ,两个对照组之间治疗效果相当。结论玻璃酸钠注射配合三色敷药外用,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外侧髌股关节损害对膝关节镜下术后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2例(共80膝)行膝关节镜下术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术前根据Altman评分将患者分为无髌股关节损害组22例(28膝),内侧髌股关节损害组24例(30膝)及外侧髌股关节损害组16例(22膝)。分别于术前、术后对各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三组患者均得到完整随访,随访中无下肢静脉血栓、感染、脂肪栓塞、脱位、假体松动及假体位置不良等并发症发生。股骨假体内外翻角度平均(5.7±0.8)°,屈伸角度平均(4.5±0.8)°,胫骨假体内外翻角度平均(2.2±1.1)°,屈伸角度平均为(2.4±0.4)°。内侧损害组与无损害组相比,术后AKS评分、WOMAC评分、OK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侧组患者术后AKS评分、OKS评分、WOMAC评分均高于无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髌股关节损害不会影响膝关节镜下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而术前外侧髌股关节损害可影响膝关节镜下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分析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损伤对患者功能恢复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63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关节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67.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684,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80.5±5.2)显著高于对照组(62.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51,P<0.05)。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各种膝关节损伤,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