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496篇
  免费   15945篇
  国内免费   6767篇
耳鼻咽喉   3694篇
儿科学   2388篇
妇产科学   4901篇
基础医学   7844篇
口腔科学   4971篇
临床医学   88113篇
内科学   24503篇
皮肤病学   1335篇
神经病学   9022篇
特种医学   136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1篇
外科学   67011篇
综合类   161490篇
预防医学   29909篇
眼科学   11852篇
药学   68740篇
  1180篇
中国医学   27624篇
肿瘤学   7842篇
  2024年   2379篇
  2023年   10338篇
  2022年   9611篇
  2021年   12397篇
  2020年   12481篇
  2019年   13659篇
  2018年   6185篇
  2017年   12356篇
  2016年   13067篇
  2015年   14890篇
  2014年   28578篇
  2013年   27563篇
  2012年   33715篇
  2011年   35746篇
  2010年   33234篇
  2009年   30919篇
  2008年   32874篇
  2007年   29578篇
  2006年   26243篇
  2005年   27729篇
  2004年   22755篇
  2003年   21860篇
  2002年   16689篇
  2001年   13590篇
  2000年   9703篇
  1999年   7568篇
  1998年   6040篇
  1997年   5442篇
  1996年   4646篇
  1995年   3884篇
  1994年   3011篇
  1993年   1788篇
  1992年   1492篇
  1991年   1324篇
  1990年   962篇
  1989年   980篇
  1988年   272篇
  1987年   282篇
  1986年   184篇
  1985年   92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目的:通过分析动脉瘤中异常表达的lncRNA,探讨其在动脉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的重要功能。方法:检测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动脉瘤组织与正常颅内动脉组织中的lncRNA表达谱和mRNA表达谱,并探寻异常表达的lncRNA所靶向的mRNA。结果:lncRNA芯片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血管比较,血管瘤组织中存在1533种异常表达的lncRNA,其中520种lncRNA表达上调,1013种lncRNA表达下调。274种异常表达的lncRNA分别靶向于188种异常表达的mRNA,共形成了434对lncRNA和mRNA靶向关系。靶mRNA相关的信路分析显示,focal adhesion信号通路可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lncRNA基因与靶mRNA互作关系的网络分析显示,lncRNA n345160、XR_171115.1、NR_027671.2和ENSG00000261903.1在动脉瘤发生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lncRNA可能在颅内动脉瘤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lncRNA与编码蛋白的mRNA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这或许能为临床探索预防与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直丝弓和Tip-Edge Plus对安氏Ⅱ类Ⅰ分类牙周病正畸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安氏Ⅱ类Ⅰ分类牙周炎患者135例。对照组(n=66例)接受直丝弓正畸治疗,观察组(n=69例)采用Tip-Edge Plus正畸治疗。记录两组正畸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前牙唇侧角化龈宽度(KGW)、出血指数(BI)、牙周袋指数(PPI)、牙齿菌斑指数(DPI)、前牙和全牙Bolton指数、牙列排齐时间及满意度调查。结果:正畸术前,两组患者的VAS、KGW、PD、CAL、PPI、DPI、BI、前牙和全牙Bolton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正畸术后6个月,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KGW增高(P<0. 05),PD和CAL、PPI、DPI、BI、前牙和全牙Bolton指数明显降低(P<0. 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牙齐排列时间较短(P<0. 05),患者及口腔医师的满意度评分均增高(P<0. 05)。结论:与直丝弓比,采用Tip-Edge Plus正畸可明显缩短安氏Ⅱ类Ⅰ分类牙周病正畸患者的牙列排齐时间,改善病理性参数。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比较CO2点阵激光早期控制唇裂术后二期整复术术区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为43例接受唇裂术后鼻唇畸形二期整复术的患者,早期采用CO2点阵激光治疗,对照组为70例曾接受一期唇裂手术的患者,对两组6个月后的瘢痕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术后距离激光开始治疗时间的长短,性别两因素对激光治疗瘢痕疗效的差异。结果1)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00 1),治疗组中显效和有效所组成的总有效率达90.7%;2)男女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7),手术后1年内的患者,手术后距离开始瘢痕治疗的时间<3个月与≥3个月之间,疗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5)。结论CO2点阵激光在唇裂二期整复术术后瘢痕的治疗中具有较为确切的疗效。且与患者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手术后1年内的患者,术后距离开始瘢痕治疗的时间<3个月和≥3个月疗效无差异,因此在唇裂二期手术后的1年内早期对瘢痕进行干预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根部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根部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病人16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腹腔镜组78例,采取腹腔镜手术,开腹组85例,采取开腹手术,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病人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腹腔脓肿、残端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根部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在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采取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并分析。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9月期间医院收治的7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7例采取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37例采取腹腔镜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4%、治疗总有效率97.3%优于对照组的24.3%、78.4%,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5.7±3.4)mL、手术时间(40.7±4.4)min、住院时间(7.1±1.8)d、术后肠道恢复时间(3.3±1.2)d均低于对照组的(46.4±3.5)mL、(68.6±14.7)min、(12.6±2.3)d、(6.1±1.5)d,P<0.05。观察组躯体疼痛(87.3±0.5)分、总体健康(85.2±1.2)分、精神状况(86.4±1.3)分、社会活动评分(90.2±1.3)分均高于于对照组(78.3±1.2)分、(70.3±10.8)分、(71.3±0.5)分、(75.5±2.1)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效果良好,可有效减少患者病程,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7.
黎殿德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2):2149-2150
目的探讨腹腔镜引导下修补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有效性。方法选取阳春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20例食管裂孔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取腹腔镜引导下修补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引导下修补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08.
文章对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09.
110.
<正>老年2型糖尿病(T2DM)并发胆囊结石患者日益增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目前临床治疗常用手段之一。已知腹腔镜胃肠道手术后常会引起血清淀粉酶水平升高,一般认为是胰腺组织受损的表现[1],对于需要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老年T2DM患者而言,评估手术对于其胰腺功能的影响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对本院收治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老年T2DM患者术后24h的血清淀粉酶水平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