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53篇
  免费   513篇
  国内免费   210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392篇
妇产科学   101篇
基础医学   454篇
口腔科学   72篇
临床医学   3364篇
内科学   541篇
皮肤病学   94篇
神经病学   251篇
特种医学   8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5455篇
综合类   7628篇
预防医学   1253篇
眼科学   391篇
药学   3007篇
  38篇
中国医学   1202篇
肿瘤学   141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414篇
  2022年   458篇
  2021年   403篇
  2020年   520篇
  2019年   632篇
  2018年   342篇
  2017年   371篇
  2016年   541篇
  2015年   714篇
  2014年   1311篇
  2013年   1242篇
  2012年   1627篇
  2011年   1778篇
  2010年   1719篇
  2009年   1580篇
  2008年   1584篇
  2007年   1418篇
  2006年   1232篇
  2005年   1338篇
  2004年   993篇
  2003年   955篇
  2002年   851篇
  2001年   708篇
  2000年   448篇
  1999年   382篇
  1998年   294篇
  1997年   296篇
  1996年   219篇
  1995年   207篇
  1994年   163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91.
患者男,63岁:反复活动后胸闷、气急伴浮肿1月余。于2006年8月22日入院。体检:颈静脉怒张,脉搏80次/min,心律不齐,心前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双侧颈部、锁骨上、腋窝、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肝脾不大.纵隔淋巴结不大,血常规、血压正常。心电图示:房颤(缓慢型),T波改变。心脏三位CR示:心影增大,左室增大为主。CT颅脑增强+胸腹部平扫+增强示:心脏肿块、心包积液(图1)、头颅CT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992.
刘旭 《时尚育儿》2018,(4):223-224
目的:观察并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2013年4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成人疝气患者中选择84例作为此次研究并实施分组治疗.以信封法作为分组依据,共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传统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选择使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各42例.结果:对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VAS评分、并发症发生几率等指标,结果提示观察组所得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疝气的效果较为理想,患者术后康复较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经腹腹膜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疝囊完整剥离后3-0 ProleneTM缝线假性疝囊缝合固定治疗男性腹股沟直疝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4例男性腹股沟直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TAPP术中行常规假性疝囊拉出治疗。观察组TAPP术中疝囊完整剥离后用3-0 ProleneTM缝线假性疝囊缝合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住院费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水平、术后7 d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3个月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1、3 d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并发症发生率为4.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疝囊完整剥离后3-0 ProleneTM缝线假性疝囊缝合固定治疗男性腹股沟直疝患者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假性疝囊拉出治疗。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儿童腹股沟区域瘢痕挛缩手术修复方式。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22年5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烧伤科进行手术治疗的腹股沟区域瘢痕挛缩1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范围为1~11岁,平均年龄为6.25岁。瘢痕生长周期3~12个月,均伴有髋关节屈伸功能及行走功能障碍,部分患儿同时出现会阴部畸形。分别采用旋髂浅动脉皮瓣、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跨区旋髂深动脉穿支皮瓣对瘢痕挛缩松解创面进行一期修复。结果术后患儿腹股沟区皮瓣均成活良好,髋关节功能障碍消除,会阴部畸形得到纠正,供瓣区一期缝合封闭。随访中未发现该区域再次出现瘢痕挛缩及功能障碍。结论旋髂浅动脉皮瓣、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跨区旋髂深动脉穿支皮瓣是对儿童腹股沟区瘢痕挛缩松解创面进行修复的较为理想方案,最大程度上减轻了供区损伤引发继发畸形的情况,最大程度上减轻对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观察斜肋缘下横腹平面阻滞(oblique subcostal 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 OSTAPB)和经肋软骨周围入路胸腹神经阻滞(thoracoabdominal nerves block through perichondrial approach, TAPA)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7~10月行全身麻醉下“三卡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O组和T组,每组30例。O组于全身麻醉诱导前行双侧OSTAPB,T组于全身麻醉诱导前行双侧TAPA。记录术后每6h时间段及术后24h舒芬太尼用量;记录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30min(T1)、1h(T2)、2h(T3)、6h(T4)、12h(T5)、24h(T6)静息及咳嗽时NRS评分;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术后首次使用镇痛泵时间、补救镇痛人数;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24h的QoR-40量表评分。结果 T组术后24h舒芬太尼用量、术后6~12h, 12~18h时间段舒芬太尼用量、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O组(P<0.05);T组术后T3、T4、T5静息时及T2、T3、T4、T5咳嗽时NRS评分均显著低于O组(P<0.05);T组首次使用镇痛泵时间显著延长(P<0.05);T组术后24h的QoR-40量表评分高于O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双侧TAPA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更完善,减少了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提高了患者早期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低温芒硝序贯疗法在预防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后血清肿发生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在万安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和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疝与腹壁外科收治的120例行TAPP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电脑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予以腹股沟区创面200 mL 4 ℃生理盐水冲洗+术后腹股沟区冰敷2 h+术后芒硝外敷2 d的3种联合措施,对照组仅予以TAPP术后常规处理;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肿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切口疼痛、VAS评分、恶性呕吐、尿潴留及肠梗阻发生率和远期随访指标包括慢性疼痛、补片感染、疝复发等。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肿发生率分别为1.7%(1/60)、16.7%(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例属于Ⅰ型;对照组10例中,Ⅰ型6例、Ⅱ型2例、Ⅳ型2例;Ⅳ型血清肿予以B超引导下穿刺抽吸后逐渐缓解,Ⅰ型、Ⅱ型血清肿予以芒硝外敷处理后均好转。试验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分别是5.0%、3.3%、3.3%,低于对照组的16.7%、13.3%、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3.1±0.6)分、下床活动时间(8.5±2.3)h、住院天数(3.5±0.6)d,均低于对照组的(4.8±0.8)分、(13.1±1.7)h、(4.5±1.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腹股沟区慢性疼痛、补片感染、肠梗阻、住院费用、疝复发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温芒硝序贯疗法能够有效预防TAPP术后血清肿发生,明显减轻病人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快速康复,不增加病人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携带腹外斜肌腱膜的髂腹股沟皮瓣修复足背肌腱及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6年10月—2020年1月,收治12例外伤导致的足背复合组织缺损。男9例,女3例;年龄32~65岁,中位年龄42岁。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8 cm×5 cm~12 cm×8 cm;创面均伴伸肌腱损伤,其中踇长伸肌腱缺损6例,趾长伸肌腱缺损5例,趾长、短伸肌腱缺损3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1~6 h,平均3 h。入院后急诊彻底清创,二期采用携带腹外斜肌腱膜的髂腹股沟皮瓣修复足背创面及肌腱缺损。皮瓣切取范围为10 cm×6 cm~13 cm×9 cm,腹外斜肌腱膜切取范围为5.5 cm×3.0 cm~8.0 cm×5.0 cm。供区直接缝合关闭。结果术后12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24个月,平均18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跖趾-趾间关节量表评分获优9例、良3例;伸趾功能重建满意。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未出现腹壁疝等并发症。结论髂腹股沟皮瓣供区隐蔽,切取位置表浅、易于修薄,可携带腹外斜肌腱膜修复肌腱缺损,是一期修复足背肌腱及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998.
肠造口在肠道良恶性疾病治疗和创伤救治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规范化实施是减少造口并发症、提高造口病人生活质量的关键。外科医师首先要建立肠造口是肠道与皮肤吻合口的概念,术前应由外科医师、造口治疗师、病人及家属共同选择造口部位。应采取个体化危险因素评估以决定是否行预防性造口。规范化操作包括:合理选择造口部位、腹部切口大小、腹壁通道宽度以及造口外置高度,良好缝合造口肠管与腹壁各层组织等。造口旁疝是最常见的造口远期并发症。女性、肥胖、糖尿病等是造口旁疝常见的危险因素,多项研究结果表明,腹膜外造口和预防性补片置入能降低造口旁疝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9.
【摘要】 目的:探讨同一体位下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12月我科采用O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35例腰椎结核患者,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33~68岁(51.1±12.8岁);术前术后均配合系统抗结核治疗。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相关并发症、植骨融合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分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病变节段后凸Cobb角、腰椎前凸角。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5~280min(168.8±51.4min);术中出血量260~1500ml(347.5±121.7ml)。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4~48个月(37.8±8.9个月);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ESR、CRP、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Cobb角及腰椎前凸角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术后不同时间点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13例神经损伤患者ASIA分级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2例患者于引流管口持续渗液合并窦道形成,予以换药、调整敏感抗结核药物及营养支持分别于术后3个月、术后5个月切口愈合;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合并胸腔积液,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性肝功能损伤,经药物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同一体位下O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安全、可行,病灶清除彻底,骨融合率高,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00.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LDD)的临床疗效。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OLIF与MIS-TLIF治疗LDD的临床对比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自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2月,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地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angle,LLA)、并发症发生率、融合率等指标,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均为队列研究,NOS评价均为中高质量。共有1220例患者,其中OLIF组572例,MIS-TLIF组64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OLIF组手术时间(MD=-26.00,95%CI:-38.69~-13.32,P<0.0001)和住院时间(MD=-2.81,95%CI:-3.71~-1.92,P<0.00001)更短,下地时间更早(MD=-0.54,95%CI:-0.70~-0.37,P<0.00001),术中出血量(MD=-44.04,95%CI:-46.97~-41.12,P<0.00001)更少,VAS评分(MD=-0.37,95%CI:-0.67~-0.06,P=0.02)、ODI(MD=-4.48,95%CI:-8.75~-0.20,P=0.04)、DH(MD=1.08,95%CI:0.73~1.43,P<0.00001)、LLA(MD=3.00,95%CI:1.61~4.38,P<0.0001)的改善均优于MIS-TLIF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OR=1.38,95%CI:0.96~2.00, P=0.09)、融合率(OR=2.13,95%CI:0.91~4.97,P=0.08)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相较于MIS-TLIF,OLIF治疗LDD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地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缓解疼痛和功能障碍、改善椎间隙高度和腰椎前凸角更优;而并发症发生率和融合率则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