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4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88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29篇
  2篇
中国医学   1241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61.
目的:对现代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为临床选穴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数据库,收集符合标准的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文献,对针灸处方腧穴的频次、归经、分布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临床上针灸取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78篇,合计穴位66个,总频次为829次,涉及12条经脉。结论:现代文献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取穴为关元、三阴交、气海、中极、子宫,经脉以任脉、足太阴脾经为主,主要分布在胸腹部,特定穴以募穴为主。  相似文献   
962.
《光明中医》2021,36(5)
目的通过查阅古籍,总结历代医家临床应用照海穴的主治病证、配伍腧穴及其刺灸法的特点。方法以"照海""阴跷"作为检索词对大型电子丛书《中华医典》(第五版)进行检索,筛选符合条件的相关条文,并与原著进行校对,建立数据库进行古代文献研究。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共计267条文献,涵盖47本古籍,其中照海单穴及配伍主治病证共计101种,总频次为502次;照海穴的配伍应用腧穴总计167个,频次821次;刺灸法35条,总频次47次。结论照海穴善于治疗中医内科学疾病,尤其是脾胃病证,经统计排名前10位的优势病证为:便秘、淋证、腹痛、嗜卧、中风、呕吐、郁证、疝气、疟疾和喉痹;腧穴配伍属膀胱经最多,前7位优势配伍腧穴为: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内关、气海、太溪和申脉;常用的刺灸法为灸法、针刺法,灸量多为3~7壮,针刺深度多在3~4分。  相似文献   
963.
《辽宁中医杂志》2016,(10):2176-2179
目的:通过整理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痔疮的腧穴,归纳总结出主治痔疮的"同功穴",为腧穴配伍及针灸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网络检索和人工检索两种途径,检索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痔疮的腧穴,分析痔疮的"同功穴"及其规律,并对其进行频次、归经、所在部位的统计分析,同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主治(GB/T30233-2013)》进行对照。结果:经统计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痔疮的"同功穴"有36个,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为主,部位以下肢部、上肢部、臀部和腰背部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主治(GB/T 30233-2013)》中主治痔疮的腧穴有11个穴位,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为主,部位以下肢部和臀部为主,其中30部针灸教材中主治痔疮的"同功穴"全部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主治(GB/T 30233-2013)》中主治痔疮的11个穴位。结论:选取主治作用相同或相近的"同功穴"为现代临床针灸治疗痔疮提供最佳的选穴方案及科研思路,进一步佐证腧穴配伍的协同增效作用,提高临床针灸治疗痔疮的疗效。  相似文献   
964.
目的:总结急性期肩周炎患者力敏腧穴的分布规律,观察力敏推拿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为优化临床选穴提供依据.方法:探查40例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体表力敏腧穴并记录,分析力敏腧穴与肢体部位、经脉、经穴的关系及其敏化反应特征;选取3~4个力敏腧穴,对患者进行力敏推拿治疗,连续治疗5天,比较治疗前、治疗1天及5天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变化.结果:(1)探查力敏腧穴共247穴次,出现频次由高到低依次是肩井、风池、缺盆、臂臑、云门、承山、大椎、清冷渊、手三里穴区,与经穴位置重合的力敏腧穴占70.45%.(2)足少阳胆经(46穴次,18.62%)、手阳明大肠经(38穴次,15.38%)、手太阳小肠经(33穴次,13.36%)、手少阳三焦经(28穴次,11.34%)上力敏腧穴分布频次最多.(3)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当天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治疗1天相比,治疗5天后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均有明显差异(均P<0.01).结论:(1)急性期肩周炎患者力敏腧穴分布最多的部位是上肢部与肩背部,与足少阳胆经、手三阳经关系最为密切.(2)力敏推拿能够改善急性期肩周炎患者的症状与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65.
脑卒中(stroke)即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本病十分常见,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对卒中后的功能障碍恢复十分有益,如卒中后认知障碍、卒中后吞咽障碍、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卒中后情感障碍等。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是一门新兴学科,旨在提高和恢复患者日常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康复医学科是综合医院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针刺腧穴疗法与康复训练的联合应用近年来发现更有利于中风患者的康复,应用针灸与康复治疗技术的结合对卒中遗留有后遗症的应用进行分析总结,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卒中后相关功能障碍临床康复的疗效。关键词脑卒中;针刺;腧穴;  相似文献   
966.
腧穴定位法,是指在针灸临床上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腧穴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针灸治疗的效果。因此,腧穴的定位方法历来是针灸教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一些针灸专著甚至针灸教材,在此部分内容上有不  相似文献   
967.
徐然  王海丽  刘彤  王学东  王朝辉 《河北中医》2023,(4):603-608+612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PU)的选穴规律。方法 通过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检索发表日期为2012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针灸疗法治疗PU的临床研究文献,并将纳入的文献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Microsoft Excel 2021软件录入针灸处方腧穴,统计分析所用腧穴的频次、归经、特定穴及分布情况,并采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探讨所用腧穴之间的关联规律,采用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对所用腧穴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61篇文献,涉及腧穴47个,总应用频次为337次,其中频次最高的腧穴为中脘(55次),其次为足三里(49次)、脾俞(36次)等。47个腧穴共涉及经脉13条,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是任脉,共95次,其次是足阳明胃经(93次)、足太阳膀胱经(82次)等。通过对47个腧穴的特定穴归属分析显示,共包含12种特定穴,其中以募穴应用频次最多,共97次,其次为背俞穴(82次)、八会穴(63次)等。47个腧穴在人体的胸腹部、四肢部、背腰部及头面部都分布,其中胸腹部应用频次最多,为129次,其次为四肢...  相似文献   
968.
目的:运用复杂网络技术探讨针灸辅助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建库至2021年1月31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针灸辅助IVF-ET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进行描述性分析,利用IBM SPSS Modeler 18.0 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SPSS 25.0 Ward聚类法对高频腧穴进行聚类分析,采用Gephi 0.9.2软件对腧穴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124篇临床研究文献,提取出187条腧穴处方,涉及91个腧穴,使用总频次1296次,其中三阴交使用频次最高。常选用任脉、脾经、胃经腧穴,以下肢部、胸腹部腧穴为主,重视特定穴的使用。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腧穴间相关性最高的是关元和子宫。复杂网络K-core层次分析发现关元,三阴交,血海,合谷,太冲,气海和子宫为针灸辅助IVF-ET的核心腧穴。结论:针灸辅助IVF-ET常选用任脉、脾经、胃经腧穴,特定穴多使用交会穴。选穴多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补益肝肾为原则,“关...  相似文献   
969.
四关穴探析     
四关穴作为针灸临床要穴,不仅主治广,疗效高,而且见效快,取穴方便,被历代针灸医家和学者们所推崇。《针灸大成》中记载:“四关:四穴,即两合谷、 两太冲穴是也。”笔者在查阅经典古籍及现代文献后发现:开四关穴有众多的理论支撑,如标本根结理论、脏腑别通理论、五行生克制化理论、现代解剖理论、全息医学理论及微量医学观点等;同时,在临床运用上,合谷、太冲这一配伍有疏肝和胃、调畅气血;宣肺解痉、祛风止痛;醒脑开窍、镇惊安神之功。因此,本文从文献渊源对四关及四关穴进行辨析,对开四关穴的含义、理论依据和临床运用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能将四关穴更好地运用于针灸临床和理论研究中。  相似文献   
970.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尺泽穴的优势病症与配伍处方,总结其主治特点与配伍规律。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学术期刊全文、维普中文期刊资源、SinoMed、Web of Science和PubMed等数据库中检索尺泽在1949年10月1日到2022年6月30日期间的相关资料,建立SQL Server数据库,运用“五输穴主治与配伍数据挖掘软件V1.0”及Gephi可视化软件对数据进行复杂网络、复合关联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37篇。尺泽共16种单穴主治病症,优势病症包括支气管炎、膝骨性关节炎、急性扁桃体炎和急性胃肠炎等7种;59种配伍主治病症,优势病症包括脑卒中后遗症、哮喘、肱骨外上髁炎和痤疮等14种。高频腧穴包括合谷、三阴交、内关、足三里和极泉等43穴,配伍经脉以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少阴肾经等为主。复合关联经筛选后得出30条尺泽配伍的腧穴-病症关联规则。聚类分析产生了4类7组高频配伍穴类组合。结论:尺泽主治方面主要以腧穴所在部位之肘部疾病、经脉所过部位之肢体关节病症、肺与大肠系及肾系相关脏腑病症等为主,腧穴配伍主要以交接经、表里经和同名经等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