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4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88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29篇
  2篇
中国医学   1241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中极(Zhong ji) 归经穴属任脉,为膀胱之募穴;交会穴之一,为任脉、足三阴经的交会穴。 定位腹部正中线上,脐下4寸处。 取法仰卧,在肚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连线的上4/5与下1/5的交点处取穴。 刺法直刺0.8~1.2寸;斜刺1.5~2.5寸;灸法;电针;穴位注射。 主治1、遗尿、尿失禁A、毫针刺法,用2  相似文献   
912.
周章玲  王芳 《家庭中医药》2003,10(12):17-17
胃俞(Wei Shu) 归经 穴属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 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刺法 直刺0.5~0.8寸;点刺放血;灸法;火罐;穴位注射。 主治 本穴是治疗胃病的常用穴,临床用于: 1、胃脘痛 急、慢性胃痛取本穴  相似文献   
913.
腧穴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朱江  付平  梁军  程凯  王燕平 《中国针灸》2003,23(3):183-186
目的:介绍腧穴研究进展情况并进行评价。方法:对1998-2001年国内4种针灸杂志刊载的相关论文进行综述。结果:近4年我国腧穴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腧穴特异性研究,腧穴定位研究,单穴主治研究。结论:腧穴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在系统性,科学性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腧穴主治范围将得到进一步确定,腧穴机理研究将为针灸治病原理的揭示掀开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914.
古代文献中脾经及其腧穴主治的统计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计算机对 93种古医籍中有关脾经及其腧穴 (本文简称为“脾经穴”)的主治内容进行检索 ,剔除其中明显抄录前人者 ,共得文献 12 61条 ,涉及症名 2 46个 ,总计 3 2 2 1症次。再对其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结果显示 ,脾经穴的常用功效共 17项 ,其名称及症次分别为 ,健脾和胃 496,调治腹疾3 2 4,疏理下肢 2 3 6,安神 197,调经引产 194,治阴疗疝 164 ,消肿 161,利尿 144 ,散寒 13 3 ,止血 10 1,理气 99,清热 98,宽胸利膈 94,补虚 87,疏肝利胁 77,宁心 62 ,宣肺 61。这 17项功效可归纳为三类 ,其一为治疗脾经循行部位的疾患 ,脾经行于下肢内侧 ,“…  相似文献   
915.
根据传统的腧穴取穴方法与实际测量值的差异,比较各种取穴方法之间有无差异性,以及由于时代的发展,人体本身的固有分寸有无变异性。通过比较发现,运用古代文献资料数据与本实验实际测量值存在有差异,须在临床使用时具体调整,从而提高腧穴取穴的准确性以及针灸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16.
运用计算机对93种古医籍中有关小肠经及其腧穴(本文简称为“小肠经穴”)的主治内容进行检索,剔除其中明显抄录前人者,共得文献768条,涉及症名213个,总计2013症次。再对其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结果显示,小肠经穴的常用功效共17项,其名称及症次分别为:安神195,疏理上肢174,疏颈理项140,明目108,消肿100,清头健脑89,清热83,聪耳78,疏肩理腋76,散寒58,利咽57,宣肺57,祛风56,健脾和胃55,健口强齿50,截疟46,疏胁消疸44。  相似文献   
917.
针刺对健康大学生关脉脉图参数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脉像仪观察针刺前后脉图的变化。90例健康大学生配对分成3组,分别观察针刺曲泉、阴陵泉、阑尾穴前后两关脉脉图参数变化。结果:针刺曲泉穴后右关脉脉图主波波幅明显增高(P<0.05);针刺阴陵泉穴后左关脉脉图主波波幅显著增高(P<0.01),右关脉脉图降中波波幅明显增高(P<0.05);两组左右关脉脉图的脉动周期均明显延长,以左心室舒张期延长为主(P<0.05);左心室舒张期在前组明显延长,P<0.05,而在后组则明显缩短,P<0.05,且而组间有明显差异。针刺阑尾穴后两关脉脉图的参数无明显变化。提示针刺肝脾经腧穴在关脉部位上有不同表现,即支持寸口六部分候法,与传统的“左关候肝”,“右关候脾”不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918.
刺灸方法正确与否,对于保证针灸安全和疗效,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在阐述穴位刺灸法时,大多没有阐明穴位的具体针刺方向及其与针刺深度的关系,不同针刺方向和深度的疗效差别,以及每一穴位的具体灸法等。不同的针刺角度,针感不同,则疗效也不同,应将主治与针刺角度结合起来介绍;不同的角度,其入针深度相同,但垂直深度不同,故应分别写明直刺和斜刺的具体尺寸;人有大小胖瘦,针刺深度用绝对尺寸表示,很不合理,而应改用同身寸来表示;灸法方法很多,一概言可灸或不可灸,不够具体,理应写明具体灸法。  相似文献   
919.
《黄帝内经》一书,今日所见,即宋以后遗存之《素问》与《灵枢》,为中医学术的奠基之作,故后世奉之为经典.就其内容而论,涉及中医理论与学说的诸多方面,"腧穴"问题,其中之一也.然就今存《素问》与《灵枢》文本之有关篇章,对腧穴之某些问题,存有诸多疑处,以下仅从两个方面,举例说明,并聊为考析.  相似文献   
920.
背俞穴在临床上主要是诊察和治疗与其相应的五脏疾患,募穴多用于治疗腑病,背俞穴与其相应的募穴联用称俞募配穴.俞募配穴法充分体现了经络的调节阴阳作用,对治疗阴证阳证俱见的脏腑病症疗效显著.详述六腑俞募相配的作用和主要治疗范围,望对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