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5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88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29篇
  2篇
中国医学   124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91.
穴位贴敷治疗咳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穴位贴敷治疗咳喘的临床观察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50011)张晓莲杨培民指导:王秀英主题词:咳喘/外治法贴敷疗法腧穴咳嗽、气喘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治疗方法很多,我们根据中医传统的“冬病夏治”原理,自配药膏,于每年夏季三伏天进行外贴穴位治...  相似文献   
892.
谷忠悦  王哲 《辽宁中医杂志》1998,25(12):575-576
腧穴是针灸施治有效的部位,是针灸疗法的刺激、作用点。如何选穴、配穴将直接影响针灸治疗的效果。如何将人体的腧穴,特别是361个经穴,灵活、自如、准确地运用,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与临床体会试述如下,以飨读者。1以特定穴的理论为指导原则特定穴是十四经穴中具有...  相似文献   
893.
学习《针灸甲乙经》改革腧穴学教学300193天津中医学院佟秋芬孟红经教研室全体教师多次认真论证,对腧穴学教学进程方面做了一定改革。。改革的步骤分两步,第一步先在业余教育中进行,总结经验,找出应注意的问题,第二步在本科生教学中进行。改革的方法基本采用《...  相似文献   
894.
针刺三角区腧穴的解剖学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三角区腧穴的解剖学观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陈鸿斌关键词针刺腧穴三角区解剖结构临床上发生针刺意外,多数是因对该穴的层次解剖结构了解的甚少,盲目乱刺、深刺而造成的,尤其是一些结构特殊的部位,可能根本就不清楚,也就难免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在躯干的项、背部,...  相似文献   
895.
“泻南补北”的意义与腧穴配伍200080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张载义“泻南补北”是针刺的补泻方法之一,源于《难经·七十五难》,即“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泻南补北”的理论意义,历代诸家见仁见智,然今“东方实,西方虚”的病机,则涉猎者鲜,而“泻...  相似文献   
896.
目的观察内关、脾俞、足三里两穴、三穴配伍是否产生拮抗效应.方法以正常小鼠为观察对象,以胃肠推进率为观察指标.结果电针足三里、内关配脾俞、内关配足三里均能明显促进正常小鼠胃肠推进功能(与空白对照组比较,3组P值均<0.05),而足三里配脾俞及内关、脾俞、足三里三穴配伍,其效应均明显减弱(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两组P值均>0.05).结论脾俞配足三里及内关、脾俞、足三里三穴配伍可能存在拮抗效应.  相似文献   
897.
从“宁失其穴勿失其经”探讨经穴主治及取穴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鸥 《辽宁中医杂志》2002,29(4):227-227
“宁失其穴,勿失其经”是针灸界广为流传的一句名言,此说源于明·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卷二》,在注解《标幽赋》中“速效之功,要交正而识本经”条文中曰:“言能识本经之病,又要认交经正经之理,则针之功必速矣。”故曰:“宁失其穴,勿失其经;宁失其时,勿失其气。”其意是说既要能辨识本经经脉的病变,又要认清交经、正经方面的理论才能收到迅速的疗效。所以,临诊时先不要考虑病变所处穴位,而应该辨识清楚病变所在经络;宁可不拘泥于某日某时某穴开合的时……  相似文献   
898.
天灸"引赤发泡"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天灸” ,又称“自灸”、“冷灸” ,即是采用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部表面 ,使局部皮肤红赤充血 ,甚则起泡的一种治疗方法。因其能发泡而稍有痒、刺痛 ,刺激如火燎 ,故以“灸”名 ,又称发泡疗法。该疗法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 ,应用于内、外、妇、儿、骨、皮肤等各科疾病 ,尤其对免疫失调性疾病及风湿、类风湿性疾病具有显著的效果。目前对天灸的临床报道较多 ,但对其作用机制方面尚无系统的报道 ,笔者根据历代文献论述及临床报道并结合本人临床应用体会 ,认为天灸发泡的作用途径主要有下列几方面 ,供同道探讨。1 通过穴位—经络…  相似文献   
899.
腧穴间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腧穴间协同与拮抗作用。方法:回顾有关文献,从临床观察、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几个方面,对腧穴间存在的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腧穴作用的协同与拮抗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00.
腧穴组方对胃粘膜损伤大鼠胃粘膜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腧穴不同组方对急性胃粘膜损伤大鼠胃粘膜的保护作用。方法:以乙醇造成大鼠胃粘膜损伤后,动态观察针刺“足三里”不同组穴对胃粘膜损伤模型血清及胃粘膜组织中NO和ET含量的影响。结果:NO/ET的平衡与胃粘膜的保护机制有关。电针“足三里”等穴对胃粘膜具有保护作用,万以“足三里”+“内关”+“中脘”对胃粘膜保护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