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0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104篇
耳鼻咽喉   32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14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603篇
内科学   8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442篇
特种医学   115篇
外科学   642篇
综合类   1157篇
预防医学   206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424篇
  5篇
中国医学   96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318篇
  2008年   312篇
  2007年   307篇
  2006年   261篇
  2005年   273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31.
目的:比较针刺夹脊穴结合温针灸与常规针刺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面肌痉挛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针刺选穴基础上取颈部夹脊穴(C3-C6棘突下旁开0.5寸,左右各4穴)和温针灸养老穴。结果:两组患者的面肌痉挛强度和频率均降低(P<0.05)。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90%)>对照组(63.3%),(Z=-2.815,P=0.005<0.01)。结论:针刺夹脊穴结合温针灸与常规针刺均可改善患者面肌痉挛症状,且夹脊穴结合温针灸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32.
卫华  李存江 《北京医学》2015,37(8):766-768
目的 加强对偏侧咀嚼肌痉挛这一罕见疾病的认识.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3例偏侧咀嚼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3例青年患者,病程长,反复发作性一侧咀嚼肌痉挛,累及咀嚼肌和颞肌,发作时不能张口,病初发作程度较轻,随病程发展,痉挛发作的持续时间及频率加重.诱发痉挛发作的常见因素有咀嚼、咬牙以及说话等.短暂的痉挛通常不伴有肌肉疼痛,严重时可以伴有疼痛.1例患者伴有痉挛侧面部肌肉肥大,2例伴有痉挛侧面部萎缩,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肌电图显示痉挛的咀嚼肌运动单位电位持续发放.2例患者经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对于偏侧咀嚼肌痉挛,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通常能够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3.
目的 观察α-受体阻滞剂联合Cox-2抑制剂对Ⅲb型前列腺炎(CPⅢb)的临床疗效,并结合其作用原理探讨CPⅢb的发病机制.方法 从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就医的CPⅢb患者中,经排粪造影检查筛选合并耻骨直肠肌痉挛并完成随访的患者40例,分为单用α-受体阻断剂盐酸坦索罗辛(A组)和盐酸坦索罗辛联合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组(B组),分别予以药物治疗,对治疗前及治疗2、4、6周进行IP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oL),依据症状改善评价疗效.结果 耻骨直肠肌痉挛患者排粪造影表现为排便时耻骨直肠肌压迹直肠肠壁形成“鹅征”.对诊断伴有耻骨直肠肌痉挛的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2组治疗效果在各期随访中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患者IPSS尿频、尿急等症状分数明显降低(P<0.05),治疗评价对比B组患者IPSS评分以及尿频、尿急、尿不尽等分项评分和Qol均比A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联合使用Cox-2抑制剂缓解耻骨直肠肌痉挛可明显提高CPⅢb的治疗效果,提示耻骨直肠肌痉挛与CPⅢb患者下尿路症状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式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2013年应用非恒定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式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3例,术前应用多普勒大体测定各穿支位置,利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式供血特点,选择距创面直线距离最近的穿支点做为旋转点切取皮瓣修复创面。结果术后23例皮瓣全部成活,经过6个月~2年随访,外观满意。结论非恒定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式穿支皮瓣不受蒂部位置艰制,切取灵活,是一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5.
目的:观察吊针疗法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方法:6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吊针疗法治疗,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3个疗程后根据Albert分级量表进行功能分级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Albert分级量表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但在治疗结束1个月后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吊针疗法和常规针刺疗法对面肌痉挛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吊针疗法的远期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36.
目的对在脑损伤肌痉挛的治疗中联合运用水疗与巴氯芬的临床改善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提高脑损伤肌痉挛患者的预后、改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于2015年2月~2017年2月接收的20例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肌痉挛症状,均给予为期3个月的水疗并联合巴氯芬口服治疗,观察患者肌痉挛改善效果。结果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其中显效13例(65.00%),有效4例(20.00%),好转2例(10.00%),无效1例(5.00%);治疗前患者MBI平均为(29.87±7.58),治疗后为(58.24±8.43),治疗前后患者MB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将水疗与巴氯芬联合应用于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肌痉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探讨对于下肢软组织缺损疾病,选取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行皮瓣修复术后对疾病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3月—2018年8月收治的80例下肢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手术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皮瓣修复术治疗,在术中主要选取患者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评价手术效果同时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调查。结果:78例患者经皮瓣修复后皮瓣均成活,2例患者移植皮瓣出现远端坏死;随访半年,患者的皮瓣均愈合良好,患者对皮瓣的满意率也显著,手术预后良好。结论:应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术对于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有很大帮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8.
目的:分析评价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我院于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28例足部深度烧伤患者,均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进一步对患者的创面修复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本次28例患者,经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后,皮瓣远端约1cm缺血坏死2例,在换药之后创面2期愈合,26例皮瓣均成活,1期成活率为92.86%;且供区创面愈合效果理想.术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皮瓣外形美观,未出现臃肿及挛缩症状,且未发生溃疡并发症;此外,患足功能恢复正常,行走能力正常.(2)在创面修复满意度方面,满意24例(85.71%)、基本满意3例(10.71%)、不满意1例(3.57%),总满意度为96.43%.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深度烧伤创面效果理想,术后成活率高,创面愈合效果理想,可保证皮瓣外形美观,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9.
140.
目的 针对原发性面肌痉挛的发病原因,结合神经内镜技术及锁孔技术探讨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入路下微血管减压术在原发性面肌痉挛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 对自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间收治并经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34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手术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总计39条责任血管中,动脉接触25条,动脉压迫6条,静脉接触与压迫8条.2条责任血管者9例(26.5%),小脑前下动脉压迫16例,小脑后下动脉压迫10例,椎动脉压迫3例,基底动脉压迫2例,静脉压迫者8例.32例患者随访2年,2例失访,术后20例(58.8%)抽搐症状立即消失,术后1个月内抽搐逐渐停止者10例(29.4%),1例术后1年左右抽搐才逐渐停止(2.9%),1例患者随访2年仍有间断抽搐发作需继续服用药物,1例有轻度同侧听力下降,其他患者症状均有效控制,无复发. 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非常有效的方法,术中应用微创的理念结合神经内镜的优势仔细辨别相关的责任血管,对面神经根部和远端进行全程探查和有效减压,是直接影响术后临床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