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415篇
  免费   8494篇
  国内免费   6492篇
耳鼻咽喉   655篇
儿科学   2087篇
妇产科学   2050篇
基础医学   7218篇
口腔科学   1740篇
临床医学   34134篇
内科学   15542篇
皮肤病学   479篇
神经病学   13442篇
特种医学   81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5篇
外科学   9292篇
综合类   70502篇
预防医学   15400篇
眼科学   1566篇
药学   32819篇
  527篇
中国医学   19460篇
肿瘤学   4178篇
  2024年   1321篇
  2023年   4538篇
  2022年   5587篇
  2021年   6436篇
  2020年   5181篇
  2019年   5334篇
  2018年   2616篇
  2017年   4778篇
  2016年   5420篇
  2015年   6295篇
  2014年   10742篇
  2013年   10750篇
  2012年   13405篇
  2011年   14243篇
  2010年   13541篇
  2009年   12869篇
  2008年   13659篇
  2007年   12086篇
  2006年   11301篇
  2005年   11823篇
  2004年   9968篇
  2003年   9076篇
  2002年   7700篇
  2001年   7117篇
  2000年   5443篇
  1999年   4623篇
  1998年   4138篇
  1997年   3822篇
  1996年   3523篇
  1995年   2898篇
  1994年   2343篇
  1993年   1591篇
  1992年   1380篇
  1991年   1133篇
  1990年   977篇
  1989年   933篇
  1988年   258篇
  1987年   190篇
  1986年   152篇
  1985年   105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81.
82.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微RNA-26b和Unc-51自噬激活激酶-2(ULK2)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本院结肠癌患者150例,实时荧光逆转录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mi R-26b和ULK2在结肠癌组织及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结肠癌组mi R-26b、ULK2 mRNA表达水平、蛋白表达评分、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癌旁组(P<0.01);mi R-26b、ULK2蛋白表达与TMN分期、病理学分级、复发、浸润深度、淋巴血管间隙浸润、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相关性明显,且TMN分期越高、病理学分期越高、有复发、浸润深度越深、有淋巴血管间隙浸润、肿瘤最大径≥5 cm、有淋巴结转移,mi R-26b、 ULK2蛋白阳性表达率越低(P<0.01);mi R-26b、ULK2阳性组3年生存率及生存期均明显高于mi R-26b、ULK2阴性组(P<0.01)。结论结肠癌组织mi R-26b、ULK2表达降低;mi R-26b、ULK2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抑制作用;Mi R-26b、ULK2高表达的结肠癌患者能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慢性饮水砷暴露小鼠各组织及脑部分区组织中无机砷代谢产物的蓄积与分布规律。方法将40只健康8周龄清洁级昆明雌性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生理盐水)组、50、100和200 mg/L亚砷酸钠染毒组,每组10只。采用亚砷酸钠自由饮水方式染毒,染毒时间为6个月,检测肝脏、肾脏、脾脏、肺脏、膀胱、大脑皮层、小脑和海马组织中五价无机砷(pentavalent inorganic arsenic,iAs~(5+))、三价无机砷(trivalent inorganic arsenic,iAs~(3+))、单甲基胂酸(monomethylated arsenic,MMA)和二甲基胂酸(dimethylated arsenic,DMA)含量,并计算总砷(total arsenic,TAs)含量。结果与50 mg/L亚砷酸钠暴露组比较,200 mg/L亚砷酸钠暴露组小鼠肝脏和脾脏中TAs和iAs~(3+)的含量以及100、200 mg/L亚砷酸钠暴露组小鼠肾脏中TAs和DMA的含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00 mg/L亚砷酸钠暴露组比较,200 mg/L亚砷酸钠暴露组小鼠肾脏中TAs和DMA的含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50 mg/L亚砷酸钠暴露组比较,200 mg/L亚砷酸钠暴露组小鼠肺脏中TAs的含量及100、200 mg/L亚砷酸钠暴露组小鼠肺脏中iAs~(3+)的含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00 mg/L亚砷酸钠暴露组比较,200 mg/L亚砷酸钠暴露组小鼠肺脏中TAs的含量和膀胱中iAs~(3+)的含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50 mg/L亚砷酸钠暴露组比较,100 mg/L亚砷酸钠暴露组小鼠膀胱中TAs和DMA的含量及200 mg/L亚砷酸钠暴露小鼠膀胱中TAs、iAs~(3+)、MMA和DMA的含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50、100 mg/L亚砷酸钠暴露组比较,200 mg/L亚砷酸钠暴露组小鼠大脑皮层中TAs和DMA的含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50 mg/L亚砷酸钠暴露组比较,100 mg/L亚砷酸钠暴露组小鼠小脑中TAs的含量及200 mg/L亚砷酸钠暴露组小鼠小脑中TAs和DMA的含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50 mg/L亚砷酸钠暴露组比较,100 mg/L亚砷酸钠暴露组小鼠海马中MMA的含量及200 mg/L亚砷酸钠暴露组小鼠海马中DMA的含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浓度亚砷酸钠暴露组小鼠肝、脾和肺脏中的DMA含量,肾脏、大脑皮层、小脑和海马中的iAs~(3+)含量,肺脏中的MMA含量以及海马中TAs的含量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亚砷酸钠暴露浓度的升高,小鼠各组织中TAs和DMA的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肝脏、肾脏、脾脏和大脑皮层中iAs~(3+)的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肺脏、膀胱和海马中MMA的含量亦呈上升趋势。50和100 mg/L亚砷酸钠暴露组小鼠各组织中TAs和DMA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膀胱脑组织肝脏肾脏肺脏脾脏;iAs~(3+)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肝脏肾脏脾脏膀胱脑组织肺脏;MMA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肺脏膀胱脑组织。100和200 mg/L染砷组小鼠脑部分区组织中TAs和DMA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小脑大脑皮层海马。50、100和200 mg/L亚砷酸钠暴露组肺脏、膀胱和海马中可检测出MMA,其它各浓度亚砷酸钠暴露组小鼠组织中MMA均未检出。所有亚砷酸钠暴露组小鼠组织中均未检出iAs~(5+)。结论慢性饮水无机砷暴露小鼠体内无机砷代谢产物的蓄积与分布具有明显的组织和区域特异性。鉴于无机砷代谢产物的不同毒性,推测膀胱和脑组织可能是慢性无机砷暴露发挥毒性最重要的靶器官,但详细机制尚需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 探讨早期去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治疗幕上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去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治疗的34例幕上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间分为早期组(发病后24 h内手术,16例)和常规组(发病后24~72 h手术,18例)。结果 早期组术后1个月死亡1例;常规组术后1个月死亡2例,术后2个月死亡1例;其余30例术后至少随访6个月。与常规组相比,早期组术后3、6个月脑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05),神经功能及脑灌注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早期组恢复良好率(60.0%,9/15)明显高于常规组(20.0%,3/15;P<0.05);两组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率无统计学差异(60.0% vs. 33.3%;P>0.05)。结论 对于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早期去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能够显著减少脑梗死面积,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6.
线粒体脑肌病属于罕见性母系遗传病,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家4例高乳酸血症-卒中样发作综合征(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患者,其主要表现为卒中样发作、头痛、癫痫、高乳酸血症、肌肉不耐受疲劳、高级智能下降、听力下降和身材矮小等,结合特征性影像学变化、基因检测及肌肉活检明确诊断,并结合文献对只有女儿能将其线粒体DNA(mt-DNA)传递给下一代的母系遗传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临床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旨在帮助临床认识此病,进一步提高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探讨经阴道宫颈缝合并塞纱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妇产科收治的经阴道分娩的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表现出经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的临床症状,之后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处理方式,试验组接受经阴道宫颈缝合并塞纱的临床治疗方式。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出血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结束后30 min,平均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12±38)m L比(127±26)m L,P<0.05],且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28.3%比1.6%,P<0.01)。结论经阴道宫颈缝合并塞纱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临床疗效较好,且操作简单,可最大限度地保留子宫及其功能,有效抑制并发症的发生,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9.
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1,2]、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特点,近年获得极大发展。许多研究证明腹腔镜等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对恶性肿瘤的疗效相当[3,4],因此越来越多的恶性肿瘤选择微创手术治疗。但由于很多恶性肿瘤血供丰富,手术切除难度大,术中止血困难、大量出血的情况不可避免。术中回收式自体血回输(intra-operative cell salvage,ICS)是临床广泛应用的血液管理措施,其应用于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安全性是近年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围绕目前ICS在外科恶性肿瘤手术中应用的现状和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