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25篇
  免费   307篇
  国内免费   19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1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344篇
内科学   426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298篇
外科学   720篇
综合类   2045篇
预防医学   356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774篇
  11篇
中国医学   2044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84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232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236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210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279篇
  2014年   448篇
  2013年   436篇
  2012年   554篇
  2011年   611篇
  2010年   527篇
  2009年   479篇
  2008年   491篇
  2007年   449篇
  2006年   403篇
  2005年   360篇
  2004年   318篇
  2003年   240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基于TCA循环(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关键酶测定研究督灸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肾虚督寒证患者关节活动度的疗效及生物学机制。方法 110例早期AS肾虚督寒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洛索洛芬钠,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督灸,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病情活动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功能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fundation index,BASFI)、活动度衡量指数(bath ankylosing measure index activity index,BASMI)、总和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patient slobal,BAS-G)、指-地距、枕-墙距、胸廓活动度、Schober试验水平和早期AS肾虚督寒证中医辨证(肾虚督寒证)评分;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8(IL-18)、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检测TCA循环关键酶柠檬酸合成酶(citrate synthase,CS)、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及α-酮戊二酸脱氢酶(α-ketoglutarate dehydrogenase,α-KGDHC)的水平;比较治疗12周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随访6个月复发率。结果 临床研究过程脱落6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6.2%,明显高于观察组的82.4%(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复发率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6%(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BASDAI、BASFI、BASMI、BAS-G、指-地距、枕-墙距和肾虚督寒证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胸廓活动度和Schober试验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TNF-α、IL-18、ESR、CRP、CS和IDH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α-KGDH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督灸可以有效改善早期AS肾虚督寒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2.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发病机制不明的慢性炎性脊柱关节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关节等,严重者可发生脊柱、关节的畸形和强直。临床表现为炎性腰背痛,夜间及休息后加重,活动后减轻。该病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且男性主要表现为中轴关节改变,而女性大多首发于外周关节。目前生物制剂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通过控制炎症,从而改善病情发展,被认为是最前沿的药物,但其在阻断新骨形成方面尚未经循证医学证实有效。本文着眼于新骨形成角度,从基因及细胞因子层面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目前相关研究发现LRP5、ANTXR2、PTGER4、ANKH等基因的异常表达激活骨形成信号通路,在多种细胞因子及相关蛋白(如Noggin蛋白、DKK、转化生长因子-β、骨形态发生蛋白、碳酸酐酶1等)直接或间接作用下将骨形成信号传至靶细胞表面,进而传入细胞核,改变靶细胞正常生理代谢过程,导致过度骨形成,造成异位骨化。近年的临床影像学病例分析也提示了骨赘形成的分布特点,进而推断机械应力是促进其形成的外部因素。本文对强直性脊柱炎异位骨化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以期待能进一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为临床治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3.
名老中医沈丕安教授对强直性脊柱炎有其独特的中医见解,认为其归属于“督脉痹”范畴。该病病机是本虚标实,以肾虚为本,又感风寒湿热痰瘀毒七邪,血络瘀滞,风湿入骨,损伤腰尻而发病,对于其病,他总结了自己独特的“7+1”发病机制,治疗上采用祛风通络、补肾壮督之法,临床常用补肾壮督、祛风通络、顾护胃气等药对,并创制了自己的经验方鹿角壮督方、羌活地黄汤等,临床效果甚好。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四妙丸加减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于本院风湿科治疗的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四妙丸加减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评分、炎性指标及特异性血清MMP-9、TIMP-1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大便溏泄、口不渴、关节冷痛、四末不温、僵紧、僵痛等中医症状评分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仅僵紧、僵痛评分较前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大便溏泄、口不渴、四末不温、关节冷痛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2组炎性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MMP-9、TIMP-1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四妙丸加减联合非甾体抗炎药能显著改善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清MMP-9、TIMP-1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与分析针刺华佗夹脊穴和督脉穴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中HMGB1和β-CTX水平以及病情活动度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7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片口服治疗,研究组采用针刺督脉穴和华佗夹脊穴的方式进行治疗,每1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HMGB1和β-CTX水平以及病情活动度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病情活动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接受不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情活动度均有一定改善,并且研究组患者病情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β-CTX及HMGB1水平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β-CTX及HMGB1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华佗夹脊穴和督脉穴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清中HMGB1和β-CTX水平,较好改善患者的病情活动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6.
997.
目的通过随访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出院患者健脾化湿益肾通络方药的应用情况,分析中医药治疗与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设计。电话随访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1日—2016年6月30日AS住院患者399例,依据出院后服用中成药、中药汤剂的时间,将随访成功323例患者分为高暴露组(159例),中暴露组(38例),低暴露组(70例),非暴露组(56例),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健脾化湿代表药:茯苓、薏苡仁、陈皮,祛风益肾代表药:威灵仙、川芎、桑寄生,活血通络代表药:丹参、桃仁、红花)治疗与终点事件(全因死亡、手术治疗、再发入院、关节外病变)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失访率19.05%(76/399);出院后应用中成药、中药汤剂≥28天的AS患者共267例,应用频次较高的口服中成药依次为杜仲壮骨丸、新风胶囊、黄芩清热除痹胶囊、雷公藤多苷片等,中药汤剂依次为四妙散、独活寄生汤、身痛逐瘀汤、桃红四物汤等。终点事件共发生6例,其中高暴露组发生0例,中暴露组1例(26.32%),低暴露组2例(28.57%),非暴露组3例(53.57%),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点事件的发生与中医药治疗的强度相关,以陈皮、桑寄生等为代表的健脾化湿益肾方药能减少AS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中医康复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椎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强直性脊椎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康复综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疼痛评分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痊愈29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患者治愈24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2.9%。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康复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椎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内热针治疗中晚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其应用前景。方法62例中晚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采用内热针治疗的治疗组(31例)和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的对照组(31例),连续治疗8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及体征(胸廓活动度、枕墙距、指地距、Schober试验),实验室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脊椎疼痛VAS评分、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和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主要体征、脊柱疼痛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2组之间在枕墙距、指地距、Schober试验、脊柱疼痛VAS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胸廓活动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后2组的血沉、C反应蛋白相比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2组在血沉、C反应蛋白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后2组组内的BASFI、BASDA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更佳(P<0.05)。结论内热针疗法和常规针刺疗法对中晚期强直性脊柱炎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但内热针疗法在改善脊柱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症状、降低致残率、延缓病情等方面的疗效更为显著,安全可行,值得探索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对比分析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异常改变的诊断方式,探讨应用C T 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70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异常改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用C T 进行扫描诊断,对照组35例用X线做扫描诊断,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优劣差异。结果:观察组所有患者发现髋关节间隙变窄,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改变,对照组中有29例发现髋关节间隙变窄,6例未发现变化,用C T 做二次检查发现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改变。结论:CT能明确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改变,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