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857篇 |
免费 | 2375篇 |
国内免费 | 155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21篇 |
儿科学 | 210篇 |
妇产科学 | 410篇 |
基础医学 | 1936篇 |
口腔科学 | 224篇 |
临床医学 | 6156篇 |
内科学 | 1938篇 |
皮肤病学 | 172篇 |
神经病学 | 1778篇 |
特种医学 | 70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3篇 |
外科学 | 1433篇 |
综合类 | 7462篇 |
预防医学 | 2368篇 |
眼科学 | 205篇 |
药学 | 3052篇 |
131篇 | |
中国医学 | 2715篇 |
肿瘤学 | 54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742篇 |
2023年 | 1337篇 |
2022年 | 1378篇 |
2021年 | 1856篇 |
2020年 | 1281篇 |
2019年 | 1020篇 |
2018年 | 425篇 |
2017年 | 716篇 |
2016年 | 733篇 |
2015年 | 835篇 |
2014年 | 1284篇 |
2013年 | 1052篇 |
2012年 | 1450篇 |
2011年 | 1584篇 |
2010年 | 1418篇 |
2009年 | 1353篇 |
2008年 | 1785篇 |
2007年 | 1493篇 |
2006年 | 1414篇 |
2005年 | 1519篇 |
2004年 | 1191篇 |
2003年 | 1038篇 |
2002年 | 828篇 |
2001年 | 634篇 |
2000年 | 532篇 |
1999年 | 443篇 |
1998年 | 353篇 |
1997年 | 391篇 |
1996年 | 339篇 |
1995年 | 267篇 |
1994年 | 274篇 |
1993年 | 142篇 |
1992年 | 141篇 |
1991年 | 144篇 |
1990年 | 119篇 |
1989年 | 138篇 |
1988年 | 34篇 |
1987年 | 31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25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73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探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相关疾病的治疗,研究特色光刺激双眼对本病的影响及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采用视窗光导治疗仪治疗偏头痛、眩晕症、失眠症、神经衰弱和原发性高血压共805例(男302例,女50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治疗时间为20.6min/次,平均治疗次数6.25次/例。临床治愈率66.5%,有效率84.5%。结论采用特色光刺激双眼,可以相对提高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拮抗交感神经,达到缓解和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相关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2.
异基因骨髓移植是目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一个有效的方法,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则是影响移植效果的主要并发症。移植物中所含有的成熟T细胞是导致GVHD的免疫活性细胞,而T细胞的活化不仅需T细胞上TCR分子识别APC细胞所提呈的MHC-多肽复合物,还必须有辅助分子传递的共刺激信号,否则即可造成T细胞的免疫无反应状态,B7是其中最重要的共刺激分子,为此干预B7-CD28共刺激途径诱导抗原特异性的无反应状成,近年来成为GVHD预防策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3.
电刺激与神经康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4,8(31):6977-6979
目的:回顾电刺激促进神经康复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结果,明确电刺激特别是双侧电刺激是否为促进神经康复的理想治疗方案。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www.ncbi.nlm.nih.gov,gateway.nlm.nih.govwww.cnki.net1984-01/2003-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electricalstimulation,neurorehabilit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及《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2-01/2003-12期间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为“电刺激,神经康复等。资料选择:选择电刺激促进神经康复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的文献。数据提炼:对检索到的电刺激促进神经康复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文献中相关信息进行综述。资料综合:实验研究提示,脑存在可塑性,电刺激可通过机械刺激,造成全身血液循环的加快,促进脑血液供应,增加脑内侧支循环建立,电刺激可以调解神经递质的表达,促使神经营养因子和星形细胞增生,从而促进轴突出芽和突触形成,增强脑的可塑性。双侧电刺激可通过动员更多的神经通路来促进神经康复。结论:越来越多的基础及临床实验证据表明,电刺激特别是双侧电刺激是促进神经康复的有效手段。它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康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相信这种康复训练模式必将得到更广泛的临床 相似文献
74.
75.
76.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 VNS)治疗难治性癫痫性痉挛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难治性癫痫性痉挛患儿13例,记录VNS手术前后癫痫性痉挛的发作情况、不良事件等,分析病因、起病年龄、手术年龄、病程、癫痫发作形式与疗效的关系。结果13例患儿术后3、6、12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15.4%、53.8%和45.4%。术后3个月,McHugh分级Ⅰ级1例,Ⅱ级1例,Ⅲ级4例,Ⅴ级7例。术后6个月,McHugh分级Ⅰ级4例,Ⅱ级2例,Ⅲ级2例,Ⅴ级5例。术后12个月,McHugh分级Ⅰ级4例(其中2例无发作),Ⅱ级1例,Ⅲ级1例,Ⅴ级5例,2例失访。疗效与病因、起病和手术年龄、病程和发作形式无关。4例术后出现声嘶、咳嗽、音颤,均自行缓解。结论 VNS治疗6岁以下的难治性癫痫性痉挛有一定疗效和安全性,可作为6岁以下难治性癫痫性痉挛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77.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联合生血宝合剂预防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前一次化疗周期接受化疗后发生Ⅳ度骨髓抑制的61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本次化疗周期后48 h给予皮下注射PEG-rhG-CSF联合生血宝合剂口服治疗,对照组本次化疗周期后48 h给予PEG-rhG-CSF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变化情况,评价两组骨髓抑制程度,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痛、注射部位疼痛、乏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rhG-CSF联合生血宝合剂可以降低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8.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腹腔镜非胃肠手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管探查术、腹腔镜卵巢病损切除术的患者267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C组,n=147)和TEAS组(n=120)。于麻醉诱导前30 min开始至手术结束,TEAS组选取双侧足三里和合谷穴,采用疏密波,频率15~20 Hz进行电刺激,刺激强度为患者可耐受的最大强度。2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记录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记录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和腹胀的发生情况;术后行胃肠功能中医症状量化评分表评分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于术前30 min和术后12 h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TEAS组首次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缩短,术后恶心呕吐和腹胀发生率降低,术后胃肠功能中医症状量化评分表评分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降低,术后12 h时血浆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升高(P<0.05)。结论 TEAS可促进腹腔镜非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9.
目的评价电针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80~3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H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电针组(EA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3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R+EA组于再灌注同时电针双侧前肢内关穴30 min。于结扎前(T0)、结扎30 min(T1)、再灌注30 min(T2)时记录HR和及左心室前壁外膜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振幅(MAPA)、最大去极化速度(Vmax)、90%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90)。记录再灌注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和心律失常评分。结果与SH组比较,I/R组和EA组T1,2时HR减慢,MAPA和Vmax降低,MAPD90延长,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的发生率、心律失常评分升高(P<0.05);与I/R组比较,EA组T2时HR增快,MAPA和Vmax升高,MAPD90缩短,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的发生率、心律失常评分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加快心肌除极和缩短复极,从而降低大鼠再灌注心律失常发... 相似文献
80.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1,(1)
目的探讨体外发散式冲击波(ESWT)联合深部肌肉刺激(DMS)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体外发散式冲击波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DMS。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采用双盲法检测患者的前屈和后伸活动度。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VAS、ODI、ADL评分及腰椎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VAS、ODI、ADL评分及腰椎关节活动度均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VAS[(1.34±0.31)分]、ODI[(1.7±1.3)分]、ADL评分[(77.38±5.21)分]及腰椎关节活动度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体外发散式冲击波联合DMS能明显缓解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的腰部疼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