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6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5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8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21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147篇
内科学   32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56篇
综合类   474篇
预防医学   149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151篇
  1篇
中国医学   157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91.
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坏死(osteonecrosis)是指骨的活性成分(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死亡的病理过程。骨坏死最易发生于股骨头,2003年4月至6月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在使用大量激素治疗后,很多患者和医护人员发生骨坏死,其中在我院检查的456例患者中有136例发生骨坏死,发生率为30%。  相似文献   
992.
背景:研究证明,脂肪细胞来源于脂肪前体细胞,而脂肪前体细胞又是由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而来.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的机制,可能为肥胖防治提供新的思路.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的方法.设计:观察对比,体外实验.单位:滨州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及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材料:选用健康6~8周龄日本大耳兔12只,体质量200~300g,雌雄不拘,由昆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定向诱导细胞用地塞米松、3-异丁基-1-甲基黄嘌岭、胰岛素为Sigma公司产品,吲哚美辛为ALEXIS公司产品.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01在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完成.由兔股骨、胫骨及肱骨中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其进行纯化、培养.用1μmol/L地塞米松、0.5mmol/L 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10mg/L胰岛素、0.2mmol/L吲哚美辛定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主要观察指标:采用改良MTT法测定其生长曲线,油红-O染色;光镜下观察橙红色脂滴沉着的脂肪细胞比例.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定向诱导72h后,细胞内有脂滴出现,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脂滴逐渐增加并融合为脂泡,细胞由梭形转变为类圆形或多角形;第3周油红-O染色显示80%以上的细胞转变为脂肪细胞.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分离、培养后,经1μmol几地塞米松、0.5mmol/L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10mg/L胰岛素、0.2mmol/L吲哚美辛定向诱导,可以分化为脂肪细胞.  相似文献   
993.
骨康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研究发现骨质疏松症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关系密切,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绝对含量下降,向成骨分化能力减弱,向成脂分化能力增强。目的:在成脂诱导条件下,观察中药骨康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特性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7-01/08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细胞室完成。材料:清洁级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4只,SPF级2月龄SD大鼠5只,购自广州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中药骨康方的主要成分为丹参、补骨脂、淫羊藿等,含生药量1.43g/mL,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制剂室提供。方法:2只兔按4.8g/kg给予生药灌胃制备含药血清,相当于临床剂量的10倍,2次/d,每次间隔5h,连续灌胃7d;另2只兔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最后1次给药后2h行心脏采血,离心后取上清,-20℃保存备用。密度梯度离心 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胰蛋白酶扩增纯化,将传至第4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2×108L-1接种,加入成脂诱导液的同时,骨康组加入上述含药血清,对照组加入空白血清,均调整浓度为10%。主要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油红O染色观察脂滴形成情况,计数脂肪细胞转化率。结果: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一性>90%,CD44呈阳性表达,CD34、CD45呈阴性表达。培养第4,7,10天后,两组细胞中均含大小不等的橙红色脂肪滴,细胞核被脂滴挤于细胞一侧,骨康组脂肪细胞转化率均明显低于空白组(F=0.025~0.037,P<0.05)。结论:中药骨康含药血清可抑制成脂诱导剂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4 (FABP4)和前脂肪细胞因子1 (Pref-1)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及皮下脂肪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为阐明GDM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于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产科行择期剖宫产术的42例GDM孕产妇为研究对象(GDM组),同期选取36例行剖宫产术的正常孕产妇为对照组。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孕产妇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FABP4、Pref-1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皮下脂肪组织中FABP4、Pref-1mRNA表达水平;分析血清及皮下脂肪中FABP4、Pref-1表达与GDM患者血糖、血脂、胰岛素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孕产妇年龄、孕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GDM组孕产妇产前体质量指数(BMI)、FPG、2hPG、FINS、TG、HOMA-β、HOMA-I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产妇血清中FABP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ref-1水平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产妇皮下脂肪组织中FABP4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ref-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患者血清及皮下脂肪组织中FABP4水平与FBG、FINS、TG、HOMA-β、HOMA-IR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HOMA-β、HOMA-IR是血清及皮下脂肪组织中FABP4的独立影响因素; GDM患者皮下脂肪组织中Pref-1水平与TG、HOMA-IR均呈明显负相关(P0.05),HOMA-IR是血清及皮下脂肪组织中Pref-1的独立影响因素; GDM患者皮下脂肪组织中FABP4与Pref-1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472,P0.05)。结论 FABP4、Pref-1参与GDM发生及发展,二者与GDM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5.
阿托伐他汀对脂肪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脂肪细胞参与脂质代谢和分泌炎症介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新西兰兔皮下脂肪细胞分别在含阿托伐他汀 (0~ 10 μmol/L)的培养基中孵育 2 4h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上清液中白介素 6 (IL 6 )水平 ;使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检测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 (PPAR)γ、清道夫受体 (CD36 )mRNA的表达。测定脂肪细胞对12 5I OxLDL的特异性摄取量 ,并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其干预作用。结果 正常脂肪细胞可摄取12 5I OxLDL。阿托伐他汀可剂量依赖性的降低脂肪细胞分泌IL 6 ,并增加其对12 5I OxLDL的摄取 ,同时亦可剂量依赖性增加脂肪细胞PPARγ和CD36mRNA的表达。脂肪细胞分泌IL 6与其PPARγmRNA表达呈显著负相关 (r =- 0 6 3,P =0 0 11) ,同时脂肪细胞对12 5I OxLDL的特异性摄取量与PPARγ和CD36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r =0 84、0 89,P均 <0 0 1)。结论 脂肪细胞既可分泌促炎症因子又可摄取Ox LDL ,阿托伐他汀可通过影响PPARγ和CD36mRNA的表达而调节脂肪细胞分泌IL 6和摄取Ox LDL的功能。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究低强度脉冲超声(low?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对食源性肥胖小鼠脂肪细胞肥大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C57BL/6J雄性小鼠食用60% kcal脂肪的高脂饲料进行肥胖小鼠造模,肥胖小鼠接受10周腹股沟脂肪垫LIPUS辐照。称量小鼠及靶区脂肪重量;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脂、血常规和血生化;超声波穿透路径组织(皮肤、肌肉)HE染色评估LIPUS的体内安全性;靶区脂肪HE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大小;甘油磷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测定靶区脂肪内甘油三酯含量;qPCR分析靶区脂肪成脂分化转录因子、脂解酶及其转录因子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成脂分化转录因子、脂解酶和脂解相关信号通路的蛋白水平。结果:当声强达到77.20 mW/cm2时,LIPUS辐照明显降低肥胖小鼠靶区脂肪重量,甘油三酯含量减少,脂肪细胞体积减小。同时,LIPUS下调靶区脂肪成脂分化转录因子的表达,激活脂解相关信号通路,上调脂解酶的表达水平。此外,初步结果表明LIPUS在该治疗剂量下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LIPUS通过降低成脂分化转录因子表达,提高脂解水平,改善肥胖小鼠脂肪细胞肥大。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了解郑州市新疆籍维吾尔族和汉族青少年脂肪细胞因子和不同代谢指标状况及其两者间的关系,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支持。方法 在郑州市新疆籍学生集中的5所学校全体1 464名新疆籍维吾尔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同时在这五所小学各随机抽取1 582名汉族学生,对其进行体质健康指标、血液指标的测试,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郑州市新疆籍维吾尔族小学生的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血糖、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瘦素、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等指标均显著高于汉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13、3.726、16.604、3.126、8.561、5.496、7.439、9.154、4.017,P<0.01);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联素方面汉族高于维吾尔族学生,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37、-8.198,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学生脂联素与年龄、性别、民族、BMI、腰围、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显著相关(P<0.05)。学生瘦素与年龄、性别、民族、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显著相关(P<0.05)。学生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与民族、BMI、腰围、三酰甘油、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显著相关(P<0.05)。结论 郑州市新疆籍维吾尔族青少年与汉族学生的脂肪细胞因子、不同代谢指标的分布存在差异性,并且两者相关性存在不同,也存在民族差异性。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体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确诊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治疗前所有患者行颈动脉B超探查,60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存在颈动脉斑块,根据颈动脉斑块阳性、阴性情况平均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2组,高通量透析组(HFHD组)和普通血液透析组(HD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无急慢性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未服用降脂药及口服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药物。选择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均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感染、心血管事件,近2周未服用任何药物。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均静脉采血,检测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对于颈动脉粥样斑块阳性的患者观察治疗后斑块面积的变化,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A-FABP、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结果 (1)治疗前所有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HD和HFHD组A-FAB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颈动脉内径及颈动脉血流较对照组降低(P<0.05),HD组和HFHD组两组间上述指标及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无差异(P>0.05);(2)治疗后HFHD组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减低,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小(P<0.05),颈动脉内径、颈动脉血流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3)治疗后HD组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血流、颈动脉内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中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水平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均升高,说明MHD患者为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高通量血液透析在改善动脉粥样硬化中有积极作用,能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MHD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肾衰养真胶囊对胰岛素刺激的大鼠脂肪细胞瘦素(leptin)及瘦素基因启动子CCAAT框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给予大鼠灌胃制备肾衰养真胶囊含药血清,应用含药血清处理经胰岛素刺激的脂肪细胞,采用放免法检测上清瘦素分泌水平,RT-PCR法检测细胞C/EBPαmRNA表达水平。结果:经胰岛素干预后脂肪细胞瘦素表达显著增加,加入肾衰养真胶囊含药血清后脂肪细胞瘦素、C/EBPα的表达显著受到抑制。结论:肾衰养真胶囊可通过抑制C/EBPα的表达从而削弱胰岛素刺激引起的瘦素的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1000.
背景:目前研究主要是利用大鼠等动物模型来探讨如伺生成脂肪细胞,对于体外分离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表型转化的实验报道不多.目的:拟在体外建立人骨髓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形态学体外观察,于2006-12/2007-11在山东省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骨髓来源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行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患者的骨髓血,IBMX,地塞米松,吲哚美辛,胰岛素等诱导剂为Sigma公司产品.方法:无菌条件下抽取骨髓血,联合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肇筛选法,以单克隆形式分离培养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当细胞汇合至90%时胰蛋白酶消化传代.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入含10%胎牛血清、100U/mL青霉素、100mg/L链霉素、1 μmol/L地寒米松、10mg/L胰岛索、O.5mmol/L IBMX、50 μmolL吲哚美辛的低糖DMEM培养基,作为体外特定微环境向脂肪细胞方向诱导分化,以单纯加入低糖DMEM培养基的细胞作为对照组.诱导3周后行油红O染色.主要观察指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变化及细胞表面标志鉴定,脂滴形成及脂肪细胞分化率.结果:接种后第2~3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开始贴壁,两端有较长突起,呈克隆样生长,形成大小不一的集落;传代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长梭形,漩涡样牛长;第3代细胞CD44呈阳性,不表达CD34:由克隆扩增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高度的同源性.诱导第3周油红O染色示胞核呈蓝色,脂滴呈橙红色,脂肪细胞分化率为(86.0 5.6)%,对照组未见脂滴形成.结论:含有地寒米松、IBMX及胰岛素等诱导剂的体外特定微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具有诱导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