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39篇
  免费   324篇
  国内免费   312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379篇
妇产科学   497篇
基础医学   577篇
口腔科学   41篇
临床医学   1571篇
内科学   347篇
皮肤病学   65篇
神经病学   94篇
特种医学   1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89篇
综合类   3339篇
预防医学   1005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1094篇
  12篇
中国医学   1262篇
肿瘤学   103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03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387篇
  2013年   383篇
  2012年   476篇
  2011年   574篇
  2010年   511篇
  2009年   504篇
  2008年   648篇
  2007年   532篇
  2006年   554篇
  2005年   684篇
  2004年   490篇
  2003年   449篇
  2002年   357篇
  2001年   411篇
  2000年   281篇
  1999年   233篇
  1998年   214篇
  1997年   210篇
  1996年   238篇
  1995年   199篇
  1994年   209篇
  1993年   138篇
  1992年   142篇
  1991年   125篇
  1990年   131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目的 分析了解影响胎头吸引术的相关因素,为提高手术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 总结分析360例胎头吸引产的临床资料。结果 胎头吸引手术成功与胎头位、矢状缝大小、产瘤大小等因素有密切关系。结论 正确掌握手术指征,排除不利因素,对提高胎头吸引产手术成功率,减少母婴损伤,降低新生儿残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产程中改变产妇体位以矫正胎位。方法:选择临产至宫口开全经B超及内诊检查为枕后位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在产程中指导观察组产妇取侧俯卧位,利用胎儿重力、羊水浮力、子宫间歇性收缩的合力作用,使胎头下降时逐渐从枕后位转至枕前位娩出,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91例(91%)胎儿由枕后位转至枕前位经阴道分娩,剖宫产9例(9%);对照组经阴道分娩仅16例(16%),剖宫产84例(8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产程中指导产妇取侧俯卧位,用以矫正胎位不正是降低难产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3.
胎粪性腹膜炎临床分型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胎粪性腹膜炎是指胎儿期肠穿孔,导致胎粪溢入腹腔引起的腹膜炎改变。为新生儿期严重急腹症之一。近年虽能做到及时的外科治疗及术前、后良好监护,疗效已有明显提高,但病死率仍高达30~50%。两院自1976~1990年间共收治本病4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4.
胎死宫内往往先有胎动的变化,继而有胎心的消失,如果孕妇没有进行胎动的监测,在孕后期发生胎死宫内,往往把责任归于保健医生失职。根据这种情况,我院从2003年始全面开展胎动的监测,现就2003年7月-2004年6月在我院实行胎动监测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5.
生化汤加味治疗胎盘残留及不全流产、胎死不下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1988年4月~1993年12月,用生化汤加味治疗胎盘残留,不全流产和胎死不下20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6.
胎头吸引术系用一种特制的吸引器置于胎头,形成负压后吸在胎头上面而协助引出胎头的手术,它是一种简单、方便、容易掌握的助产法.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吸引器滑脱情况,现就我院妇产科250例胎头吸引器助产滑脱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7.
108.
重症肝炎30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综合疗法治疗15例;另15例在综合疗法基础上加用人胎肝细胞悬液。综合治疗组病死比例为9/15例;胎肝组病死比例为4/15例,较综合疗法组明显为低。胎肝组存活11例平均退黄时间为55.4±25.4天;综合疗法组存活6例,平均退黄时间为119.7±54.9天,前者明显短于后者(P<0.01)。对胎肝组12例患者作输注前后凝血酶元时间活动度对比观察,输注后48h凝血酶元时间活动度可提高18.9%。  相似文献   
109.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