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56篇
  免费   455篇
  国内免费   482篇
耳鼻咽喉   250篇
儿科学   113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744篇
口腔科学   63篇
临床医学   1355篇
内科学   355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625篇
特种医学   29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19篇
综合类   2930篇
预防医学   330篇
眼科学   661篇
药学   1137篇
  13篇
中国医学   569篇
肿瘤学   90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86篇
  2022年   235篇
  2021年   226篇
  2020年   181篇
  2019年   250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256篇
  2016年   272篇
  2015年   308篇
  2014年   487篇
  2013年   506篇
  2012年   593篇
  2011年   643篇
  2010年   603篇
  2009年   523篇
  2008年   523篇
  2007年   497篇
  2006年   522篇
  2005年   502篇
  2004年   404篇
  2003年   364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241篇
  2000年   227篇
  1999年   175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56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根据神经节段支配理论探讨针灸取穴规律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王佩  王少荣 《针刺研究》1998,23(3):163-167
中医理论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是沟通经穴与脏腑之间的联络和调节系统,也是针灸信息的传递系统。因此,历来针灸治疗是以经络在体表的循行路径为依据的循经取穴原则,例如:“经络所过,取穴所在,脏腑所属,主治所及”,“病随经所在,穴随经所取”,“各经之病,而取各经之穴”等等。而且强调,针灸医生必须掌握十二经脉的分布和循行路径方能治病,认为“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对“经与穴”,古人更重视“经”的功能,强调“宁失其穴,勿失其经”。可见古代针灸医家对循经取穴原则的重视程度。然而,近四十…  相似文献   
172.
吴欣  刘银坤 《肿瘤》1998,18(5):334-337
目的观察外源性神经节苷脂GM3、GD3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杀伤活力的影响。方法应用3H┐TdR掺入法测定GM3、GD3对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的影响。结果GM3、GD3对巨噬细胞短时间(45分钟)作用后,两者都对细胞毒产生双相调节,但两者调节作用相反。GM3、GD3对巨噬细胞长时间(24小时)作用后,两者均抑制细胞毒作用,GD3的抑制作用更强。结论GM3、GD3作用于巨噬细胞后对其杀伤SMMC┐7721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提示两者在巨噬细胞介导的宿主免疫监视和免疫破坏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3.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常见类型之一,其发病机理主要有机械压迫学说和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学说,据报道,约有10%的颈椎病伴有椎动脉受累表现,其发病年龄高于其它类型颈椎病,以50~60岁为多,症状变化多,与颈椎活动有密切关系,故正日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诊断国内标准有:颈性眩晕;旋转征阳性;X光片有异常表现;交感神经症状;椎动脉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排除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相似文献   
174.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哺乳类动物脑内分布最广、含量最高的神经营养因子,人BDNF基因位于11q13.BDNF又是一种碱性蛋白质,由11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在不同物种间其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与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NTF)家族其它成员序列同源性达50%~60%[1].BDNF分布主要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尤以大脑皮质及海马含量最高,在周围系统,如心、肺、骨骼肌也有低水平表达.  相似文献   
175.
目的探讨口腔径路曲安奈德蝶腭神经节封闭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方法变应性鼻炎患者415例,男270例,女145例.用自制封闭针头于口腔径路行曲安奈德蝶腭神经节封闭术.结果415例中,有效250例,好转63例,总有效率为99.5%.结论经口腔径路用曲安奈德行蝶腭神经节封闭术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76.
目的 探讨小鼠螺旋神经节神经元(spiral ganglion neurons SGN)的电生理特性。方法 应用全细胞电压钳技术对急性酶分离的小鼠耳蜗SGN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电流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 在SGN细胞膜上记录到对氯化四乙胺、4-氨基吡啶敏感的外向延迟整流钾电流和瞬时钾电流,以及对河豚毒素敏感的内向钠电流。并且离子通道活动具有明显的电压依赖性,在没有记录到钠电流的细胞记录到延迟整流钾电流。结论 急性酶分离的小鼠耳蜗SGN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可为听觉传导机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并指导下一步通道药理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7.
兴奋性氨基酸与青光眼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近年来随着对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机制的深入研究,已证实兴奋性氨基酸与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密切相关。21世纪青光眼的治疗模式正从传统的单纯降眼压向降眼压的同时从其他途径进一步加强神经保护转变,基础实验及部分临床研究证实干扰兴奋性氨基酸产生神经毒性的各环节均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由此可以推测通过对兴奋性氨基酸的研究有望实现青光眼治疗史上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78.
热休克蛋白27在实验性青光眼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大鼠眼压升高后热休克蛋白 2 7(HSP2 7)在视网膜中的表达。方法 5 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高眼压组和sham对照 (假手术 )组。采用电凝鼠巩膜表面至少3组静脉及角膜缘周围血管 ,减少房水静脉回流升高眼压。观察手术后 1、2、3、4及 8周大鼠眼压 ,同时免疫组化检测视网膜中HSP2 7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 高眼压组右眼术后眼压明显升高。术后 1周眼压 :(30 .12± 5 .18)mmHg(1kPa =7.5mmHg) ,1周后眼压基本稳定。术后各时间点高眼压组右眼眼压与术前、左眼及sham对照组右、左眼间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视网膜中HSP2 7阳性表达主要表现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胞浆内及神经纤维层中 ,HSP2 7阳性表达率在术后 1、2、3、4及 8周 ,高眼压组右眼与左眼、sham对照组右、左眼间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同时发现视网膜中HSP2 7阳性表达随着眼压升高及高眼压持续时间延长逐渐增强。结论 内源性HSP2 7在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表达增强可能在青光眼视神经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9.
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体外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进  黎晓新 《眼科研究》2004,22(4):340-343
目的 建立视网膜神经层分散细胞的培养方法,以进一步对视网膜神经元细胞(尤其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进行体外实验研究。方法 取出生后1~3d的SD乳鼠的视网膜,用胰酶消化法制备分散细胞悬液后,接种于置有包被poly-D-lysine玻片的24孔培养板中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规律。培养第7d,用抗神经元特异性核(NeuN)抗体和抗神经丝(Neurofilament-200,NF-200)抗体分别标记视网膜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节细胞(RGCs),并计算每10个高倍镜下的细胞数以及RGCs所占百分数。结果 体外培养的视网膜神经元细胞经历了贴壁、重聚、迁移和相互接触的过程,有突起样生长,其中RGCs占神经元的55%左右。结论 视网膜神经层分散细胞体外培养成功,并有较好的RGCs生长率,为进一步进行视网膜疾病的研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0.
中西医结合序贯法治疗颈性眩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颈性眩晕是中老年常见病,其病因和病理机制较为复杂。笔者采用镇痛液注入病理组织、针刀术、手法整复、星状神经节阻滞及颈椎牵引序贯五法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现就资料完整的4 7例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4 7例均为疼痛科门诊病人,男19例,女2 8例;平均4 3 5岁(2 5~6 8岁) ,其中小于4 0岁者2 2例,4 0岁以上者2 5例;病程7d至6 0个月。病史有长期低头作业史17例,习惯性落枕史6例,颈部外伤史1例,无明显诱因者2 3例。1 2 临床症状和体征 4 7例病人均有反复发作性眩晕。伴枕、颈项、肩僵痛者38例,2 8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