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22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284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45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63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3598篇
内科学   595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158篇
特种医学   2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786篇
综合类   2481篇
预防医学   611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1071篇
  27篇
中国医学   317篇
肿瘤学   77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292篇
  2020年   238篇
  2019年   215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241篇
  2015年   282篇
  2014年   651篇
  2013年   556篇
  2012年   768篇
  2011年   790篇
  2010年   787篇
  2009年   743篇
  2008年   715篇
  2007年   601篇
  2006年   516篇
  2005年   579篇
  2004年   392篇
  2003年   341篇
  2002年   237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陕西医学杂志》2019,(1):13-15
目的:探讨双镜联合胆道内支架置入、胆总管一期缝合技术对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腹腔镜胆总管结石手术患者共125例,根据术中引流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胆道内支架置入、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对照组89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对手术相关指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拔管时间等明显少于对照组,而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术后胆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镜联合胆道内支架置入、胆总管一期缝合技术应用于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可行的,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分析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1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31例行腔内治疗的IVCS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手术前后髂静脉狭窄率,及患肢与健肢大小腿周径差。术后采用多普勒超声随访管腔通畅率及有无支架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31例患者中球囊扩张加支架置入25例,单纯球囊扩张6例,1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合并IVCS患者采用置管溶栓。手术前后髂静脉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手术前后患肢与健肢大小腿周径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3~36个月,术后3、6个月及1、2、3年髂静脉通畅率分别为96. 0%、90. 2%、85. 6%、84. 2%及83. 1%。1例(6. 5%)患者置入支架后近端回缩移位,行补救性支架置入1枚。3例髂静脉闭塞(单纯球囊扩张),1例术后1年支架内形成血栓,4例下肢溃疡愈合无明显复发,26例下肢肿胀缓解,8例下肢静脉曲张及沉重感缓解。结论腔内治疗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来说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究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支架置入术(CAS)后发生脑高灌注综合征(CHS)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干预,以降低CHS的发生。方法 选取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及脑血管病科于2016年6月至2022年4月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且接受CAS治疗的180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监测患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CAVmean)并以此为依据分为CHS组与非CHS组,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其发生CHS的影响因素。结果 180例经过CAS治疗的患者中术后18例发生CHS,单因素分析显示:CHS组与非CHS组在糖尿病、新发脑梗死患病率、发病至手术时间、侧支循环代偿分级情况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新发脑梗死、发病至手术时间、侧支循环代偿分级情况均进入方程,其中糖尿病、新发脑梗死、发病至手术时间为危险因素,侧支循环代偿分级情况为保护因素。结论 糖尿病、新发脑梗死及发病至手术时间是CAS术后发生CHS的危险因素,侧支循环代偿分级情况为保护因素,临床上要密...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心理韧性和领悟社会支持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病人心理状态与护理依从性的链式中介效应。方法:纳入123例PICC病人,评估病人心理韧性、领悟社会支持、心理状态和护理依从性,分析心理韧性和领悟社会支持在PICC病人心理状态与护理依从性间的中介效应。结果: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06份。其中妇科肿瘤病人、发生导管相关并发症病人S-AI、FoP-Q-SF评分高于其他类型肿瘤病人及导管相关并发症未发生者(P<0.05~P<0.01);家庭月收入≥5 000元病人护理依从性评分、S-AI、FoP-Q-SF评分低于<5 000元家庭月收入者,PSSS、CD-RISC高于<5 000元家庭月收入者(P<0.05~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PICC病人心理韧性评分、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评分与心理状态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护理依从性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心理韧性在PICC病人心理状态与护理依从性的中介效应为21.98%;领悟社会支持在PICC病人心理状态与护理依从性间的中介效应为20.55%。结论:...  相似文献   
106.
利多卡因在胃管插入时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插鼻胃管是临床护理的常规操作,在插管过程中,因鼻胃管对鼻粘膜及咽喉部刺激性较大,易引起病人呛咳、恶心及呕吐 等不适。为了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插管成功率,在插鼻胃管前,用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注射液2 ml备用,嘱病人平卧,头稍  相似文献   
107.
虽然研究数据存在争议,仍有很多学者建议常规使用鼻胃管以预防发生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nauseaandvomiting,PONV)。为此,本研究观察常规使用鼻胃管能否减少PONV的发生。本研究基于4055例患者的大样本,初始目的为定量分析联合使用止吐剂对预防PONV的效果。此次分析通过倾向评分匹配以保证各组基础因素的均衡。术中鼻胃管使用者和围术期鼻胃管使用者分别与未使用者基于所有可能的潜在混杂因素进行配对。对1032例.术中和176例围术期使用或未使用鼻胃管的患者分别进行倾向评分配对。术中使用鼻胃管者PONV的发生率为44.4%,未使用者为41.5%(P=0.35)。围术期使用及未使用鼻胃管者发生率分别为27.8%和31.3%(P=0.61)。本研究的统计结果显示常规使用鼻胃管不能降低PONV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8.
马强  温晓东  宋涛  陈勋 《实用骨科杂志》2013,(10):885-887,950
目的总结应用跖趾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足部疾患的临床经验,评价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自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我科共有52例足部疾患患者接受跖趾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其间Freiberg病患者28例(35足),合并腮外翻15例(16足);第1跖趾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8例(20足);跖趾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6例(6足)。均应用Swanson人工关节假体实施跖趾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疼痛、行走、穿鞋及跖趾关节活动度等进行临床评价。结果随访时间3—25个月,平均13.4个月。所有病例术后关节疼痛明显改善,活动度改善。通过AOFAS评分评定,所有患者术后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足部疾患近期疗效满意,能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及疼痛,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9.
隆乳术并发症的超声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隆乳术后并发症的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1例隆乳术后并发症行7.0~11.0MHz的高频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全部检测所见均得到手术证实。结果 隆乳术后出现假体折叠、移位、包膜挛缩、硬化、硅胶囊破裂渗漏等,均有较特异的二维超声图像,其邻近组织有少量或较多的彩色血流信号和多普勒频谱表现。结论 超声影像学检查是隆乳术并发症的可靠检测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和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昏迷患者中的效果及安全性,为今后合理选择肠内营养支持途径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取我院2010-01-2014-01神经科收治的180例昏迷患者,采用前瞻性平行对照试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90例,对照组行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试验组行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肠内营养支持,对比分析2组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结果试验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后3、7d各项营养免疫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22%(χ~2=11.816 7,P=0.000 6);试验恢复良好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χ~2=6.538 2,P=0.010 6);试验组出院时及随访期间WHOQOL-BREF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胃镜造瘘术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应用于神经科昏迷患者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肝肾损伤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低,且能明显改善昏迷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空间,可作为营养支持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