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355篇
  免费   24153篇
  国内免费   14712篇
耳鼻咽喉   7410篇
儿科学   1686篇
妇产科学   4489篇
基础医学   17102篇
口腔科学   3669篇
临床医学   56273篇
内科学   25309篇
皮肤病学   1908篇
神经病学   4448篇
特种医学   17877篇
外国民族医学   573篇
外科学   43361篇
综合类   102204篇
预防医学   16439篇
眼科学   2090篇
药学   32740篇
  449篇
中国医学   14547篇
肿瘤学   74646篇
  2024年   1900篇
  2023年   7613篇
  2022年   7285篇
  2021年   8889篇
  2020年   8119篇
  2019年   8390篇
  2018年   4811篇
  2017年   7523篇
  2016年   9128篇
  2015年   9792篇
  2014年   15462篇
  2013年   15770篇
  2012年   21226篇
  2011年   23019篇
  2010年   22586篇
  2009年   23145篇
  2008年   23988篇
  2007年   22091篇
  2006年   20338篇
  2005年   20497篇
  2004年   18587篇
  2003年   14512篇
  2002年   13412篇
  2001年   13468篇
  2000年   11214篇
  1999年   10468篇
  1998年   10584篇
  1997年   11146篇
  1996年   9931篇
  1995年   8120篇
  1994年   6957篇
  1993年   4987篇
  1992年   4499篇
  1991年   3211篇
  1990年   1948篇
  1989年   1656篇
  1988年   290篇
  1987年   264篇
  1986年   188篇
  1985年   120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7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992.
目的胸膜间皮瘤是起源于胸膜间皮细胞及纤维细胞的原发性肿瘤。根据大体病理及影像学改变分为局限性及弥漫性,局限性胸膜间皮瘤多数为良性,但约有30%的局限性病变有恶性倾向;弥漫性胸膜间皮瘤均为恶性。本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诊断比较困难。X线影像学诊断是一重要手段,螺旋CT明显优于普通平片。本文收集了我院2000年10月至2006年6月间,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20例胸膜间皮瘤进行综合分析,将螺旋CT征象与术中所见及病理表现作对照,探讨螺旋CT诊断胸膜间皮瘤的检查方法及区分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93.
994.
肿瘤是使病人最痛苦最压抑的疾病,如何使病人在临终前处于安静舒适的状态,医护人员不但要解决他们的身体需要,还要做好心理疏导。我们根据病人存在的心理特点,采用相应的方法,解决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主动配合治疗,收到较好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5.
许玲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6):1077-1077,1091
患儿,男,11岁,因Kimura's病治疗后5个月,右腮腺区肿物增大0.5个月住院.5个月前曾因右腮腺区肿大7个月在外院以淋巴结炎抗感染治疗效果差住院,根据其病史,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0.303,IgE明显升高,自幼有湿疹史,腮腺区无痛性肿块活检病理报告符合Kimura's病,诊断为腮腺区Kimura's病.  相似文献   
996.
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315例报告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总结1999年6月至2003年8月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315例肝肿瘤病人的病例资料,探索RFA治疗肝肿瘤近远期疗效。方法采用了一次定位、多点穿刺,RFA联合肝动脉栓塞(TAE)、选择性门静脉栓塞(SPVE)治疗直径5~13cm的大肝癌,及经皮经肺经膈肌RFA治疗膈顶部肝癌。结果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1%,无一例住院期间死亡。AFP阳性的169例肝癌病人中,RFA后有124例(73.6%)明显降低,其中有95例(56.2%)转阴。半年生存率为89.5%,1年生存率为80.1%,18个月生存率为61.4%,24个月生存率为48.3%,〉36个月生存率为35.6%。结论采用TAE、SPVE及RFA一次定位多点穿刺法治疗无手术切除指征的中晚期(含大肝癌)的病人,疗效明显,总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97.
据2005年31卷16期《中国医学论坛报》报道,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Bemad等和丹麦欧登塞大学医院Burns等在Canceer Research(2005,65:3035;3126)上报道,如果成年人干细胞离体培养增殖太久,有可能发生癌变。  相似文献   
998.
腹主动脉阻断技术在骶骨肿瘤切除术中控制出血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科手术是治疗骶骨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由于骶骨肿瘤发病隐匿,瘤体较大,血供丰富,易侵犯骶神经,且具有恶性的生物学行为,这些都给手术切除肿瘤带来极大的困难,手术效果也较差,肿瘤位置水平越高越是如此。临床上术中大出血休克、死亡,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短期内肿瘤复发等并发症时有发生。而这些多是由于术中创面大量出血,术野不清晰,盲目切除肿瘤造成的,  相似文献   
999.
目的了解ret/PTC基因突变与超声、病理诊断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关系。方法术前超声检查,并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体取材进行病理诊断和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方法检测ret/PTC基因突变。结果在34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中,16例分子生物学检测发现ret/PTC基因突变(47%),其中8例为PTC-1基因突变(50%),2例PTC-2基因突变(12.5%),2例PCT-3基因突变(12.5%),3例PTC-1和PTC-2突变同时存在(18.75%),1例PTC-1和PTC-3突变同时存在(6.25%)。结论ret/PTC基因重组突变可存在于散发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主要表现PTC-1型。应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基因突变的检测相结合是早期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乳腺癌的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年递增,同时还出现年轻化的趋势。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目前乳腺癌外科术式趋向于逐渐保守的方式,而其术后施行有计划的综合治疗变得愈来愈突出和重要。本文就乳腺癌治疗的演变、保乳治疗及术后复发等方面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