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709篇
  免费   26412篇
  国内免费   15096篇
耳鼻咽喉   7267篇
儿科学   1806篇
妇产科学   4786篇
基础医学   17367篇
口腔科学   3710篇
临床医学   62560篇
内科学   26898篇
皮肤病学   1658篇
神经病学   4005篇
特种医学   191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646篇
外科学   43429篇
综合类   111887篇
预防医学   17831篇
眼科学   1854篇
药学   38682篇
  544篇
中国医学   18591篇
肿瘤学   82576篇
  2024年   2024篇
  2023年   8150篇
  2022年   7722篇
  2021年   9547篇
  2020年   8893篇
  2019年   9531篇
  2018年   5303篇
  2017年   8617篇
  2016年   10229篇
  2015年   11035篇
  2014年   17436篇
  2013年   17616篇
  2012年   23663篇
  2011年   25676篇
  2010年   25111篇
  2009年   25657篇
  2008年   25922篇
  2007年   24274篇
  2006年   22276篇
  2005年   22269篇
  2004年   20294篇
  2003年   16084篇
  2002年   14915篇
  2001年   14627篇
  2000年   11911篇
  1999年   11026篇
  1998年   10880篇
  1997年   11375篇
  1996年   10186篇
  1995年   8272篇
  1994年   7097篇
  1993年   5022篇
  1992年   4563篇
  1991年   3253篇
  1990年   2055篇
  1989年   1736篇
  1988年   295篇
  1987年   267篇
  1986年   195篇
  1985年   128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研究肿瘤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microRNA-301b(miR-301b)在478 例卵巢癌患者中的表达量与卵巢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关系。方法 对TCGA 数据库中478 例卵巢癌患者的miR-301b 表达量与生存状况进行分析,预测其靶基因及生物学活性。结果 miR-301b 高表达患者具有更长的生存时间, 是卵巢癌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OS:P<0.001, DFS:P<0.05),综合3 个靶基因数据库的预测结果得到12 个靶基因,编码的蛋白多数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其中靶基因TEA 结构域家族成员1(TEA domain family member 1,TEAD1) 与胞质多糖基化元件结合蛋白4(cytoplasmic polyadenylation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4, CPEB4)的表达量与卵巢癌患者的预后相关(TEAD1:P<0.05,CPEB4:P<0.05)。结论 miR-301b 表达对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表现出抑癌因子的作用,对卵巢癌的预后评估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血清TS、TP 及DPD 表达与替吉奥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符合要求的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前血清标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中TP、TS、DPD 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晚期胃癌患者血清中TS 低表达者化疗有效率高于高表达者(77.78% vs. 28.57%,P<0.05),TP 高表达者化疗有效率高于低表达者(66.67% vs. 25%,P<0.05),DPD 低表达者化疗有效率高于高表达者(62.5% vs. 21.43%,P<0.05)。结论 晚期胃癌患者血清TS、TP、DPD 表达水平与SOX 方案化疗的临床疗效有关,TS、DPD 阴性及TP 阳性的晚期胃癌患者SOX 方案化疗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73.
目的分析成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强烈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性肠炎(NE)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04至2013年接受化疗的1804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记录患者血常规、凝血检测和血液生化检测结果,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既往化疗次数、既往化疗方案中是否使用阿糖胞苷、临床症状、肠壁厚度、中性粒细胞最低计数、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NE的治疗方法和预后等,探讨NE起病诱因、临床特征、腹部B超特点、症状的预后意义及化疗药物对发病的影响等。结果1804例患者中226例(12.5%)化疗后合并NE,化疗后10~19d起病,中位起病时间为化疗后第14天。发生NE后26例患者死亡,病死率11.5%。化疗药物包括阿糖胞苷、临床症状≥4项、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超过7d以及B超下肠壁厚度≥10mm的患者病死率相对较高。结论NE是接受强烈化疗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严重的并发症,发生NE后患者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74.
综述了数字化健康干预在青年癌症患者心理康复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等内容。实施方式主要为在线自我管理,以及社交软件和可穿戴设备的应用。数字化健康干预可为青年癌症患者提供信息、心理及社会支持,但评价标准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75.
余丽  张魏 《新疆医学》2015,(2):195-197
目的:加强对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的认识,评价其可重复性。方法:依照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组织学分类标准,回顾性分析1000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结果: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神经上皮肿瘤仍居首位,共508例,脑膜肿瘤居第二位,共492例;高发年龄组在30~60岁;发病部位以幕上占优势,在成人组以脑膜瘤、高级别神经上皮肿瘤为常见类型,而儿童组以低级别神经上皮肿瘤等常见;本组病例未发现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增肿瘤类型。结论: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可重复性强,熟悉并掌握2007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有助于正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6.
《陕西医学杂志》2015,(10):1386-1388
目的:观察131I治疗前后Graves病合并Graves眼病患者血清TNF-α、HA浓度、CAS评分的变化。方法:病例组:随访观察96例Graves病(GD)合并Graves眼病(GO)患者131I治疗前后血清TNF-α、HA浓度,CAS评分的变化。正常对照组:随机检测26例常规健康查体人员的血清TNG-α、HA浓度。结果:131I治疗后GD合并GO患者血清TNF-α、HA浓度明显减低、CAS评分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CAS评分与HA浓度不呈直线相关(P>0.05)。结论:血清TNF-α、HA浓度及CAS评分能够作为GD合并GO患者眼部病变的活动性评价指标,对疾病的治疗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7.
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定期健康体检的3 509名研究对象中,曾罹患肿瘤、罹患慢病和健康对照三组分别有399、1 555、1 555名。年龄为(55.87±11.98)岁,男性占31.38%。慢病组MS患病率(42.44%)高于曾罹患肿瘤组(34.59%)和健康对照组(18.65%)( P<0.0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曾罹患肿瘤组和慢病组MS患病风险 OR(95% CI)值分别为2.13(1.61~2.83)和2.85(2.23~3.66);曾罹患乳腺癌和甲状腺癌MS患病风险 OR(95% CI)值分别为3.56(2.04~6.21)和2.77(1.46~5.25)。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剂量组学在预测肺癌根治性放疗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中的应用潜能。方法 回顾性收集行根治性放疗的314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放疗剂量文件、定位及随访CT图像,根据临床资料及影像学随访资料对放射性肺炎进行分级,提取全肺的剂量组学特征,构建机器学习模型。应用1000次自助抽样法(bootstrap)的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嵌套逻辑回归(LASSO‐LR)及1000次bootstrap的赤池信息量准则(AIC)向后法筛选与放射性肺炎相关的剂量组学特征,随机按照7∶3划分为训练集及验证集,应用逻辑回归建立预测模型,并应用ROC曲线及校正曲线评价模型的性能。结果 共提取120个剂量组学特征,经LASSO‐LR降维筛选得到12个特征进入“特征池”,再经过AIC向后法筛选,最终筛选出6个剂量组学特征进行模型构建,训练集AUC为0.77(95%CI为0.65~0.87),独立验证集AUC为0.72(95%CI为0.64~0.81)。结论 利用剂量组学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预测放射性肺炎发生的潜力,但仍需继续纳入多中心数据及前瞻性数据进一步挖掘剂量组学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79.
80.
刘杰  李葱  高英 《现代肿瘤医学》2019,(14):2601-2604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作为一种低度恶性潜能的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部位是肺、肠系膜、网膜,发生于乳腺的比较罕见,且往往单发。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特点均不典型,术前易造成误诊,本文复习国内外文献报道的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作一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