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4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6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68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185篇
预防医学   60篇
药学   71篇
  3篇
中国医学   30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目的:探讨基于肌骨超声技术下中药熏蒸精准论治中风偏瘫恢复期肩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5月常州市德安医院康复中心收治的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80例。两组均给予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常规理学检查确定明显疼痛或病变部位为治疗靶点,研究组采用肌骨超声仪明确病变部位并将此作为治疗靶点,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次30 min,每周治疗5次,治疗6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3周、6周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情况,比较治疗前与治疗6周时两组患者患侧肩关节被动活动度变化情况。结果:不同治疗时间在VAS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评分上存在显著主效应(P0.01),不同治疗方法在VAS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评分上存在显著主效应(P0.01),不同治疗时间和治疗方法间在VAS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评分中存在交互作用(P0.0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患侧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旋、外旋与外展的被动活动度均明显大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肌骨超声技术支持下开展中药熏蒸治疗中风偏瘫肩痛,可显著提高中药熏蒸治疗中风偏瘫肩痛的疗效,大大促进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32.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肩痛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肌内效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4周后肩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及肩关节功能(CMS)评分,以及两组疗效。结果:治疗2周和4周后,两组VAS、FAM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CM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与对照组的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933.
韩作献 《新中医》2023,55(12):30-34
目的:观察温经通络散联合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2 例脑卒 中后肩痛患者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 例。对照组给予作业疗法干预,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经通络散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疼 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 评分、改良Barthel 指数(MBI) 评 分、肩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4%,对照组为80.64%,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 组肩痛、半身不遂、神识昏蒙、气短乏力、肢体瘫软、舌淡暗等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 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疼痛VAS 评分较治疗前降 低,FMA、MBI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3 项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 后,2 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肩关节 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对照组为19.35%,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通络散联合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可提高疗效,有利于减轻疼痛,改善中 医证候、上肢运动功能及肩关节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34.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6例患者随机分为超声针刀组、传统针刀组,每组38例,超声针刀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针刀,传统针刀组采用传统针刀治疗,两组均予1次/3 d,每周2次,6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后应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肌骨超声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在视觉模拟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均有改善(P <0.05);与传统针刀组相比,超声针刀组视觉模拟评分显著降低(P <0.05),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显著升高(P <0.05);两组治疗前后肌骨超声影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超声针刀组总有效率为97.37%,高于传统针刀组的84.21%(P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针刀对卒中后肩痛有减轻疼痛、改善上肢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疗效优于传统针刀。  相似文献   
935.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进行肩关节超声检查,观察卒中后偏瘫患者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超声影像特点,为偏瘫肩痛患者个体化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2016年10月—2017年4月,随机纳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住院的31例偏瘫患者进行研究,根据NAS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肩痛组和非肩痛组,所有患者双侧肩关节均进行超声检查。体格检查包括肩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内收内旋肌群肌张力等。结果: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率:肩痛组高于非肩痛组(81.3%vs 40.0%,P=0.018)。肩痛组患者肩胛下肌-喙突滑囊粘连(81.3%)、肩峰下撞击征(75.0%)和肩峰-三角肌下滑囊病变(56.3%)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肩痛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肩关节半脱位、肩胛下肌-喙突滑囊粘连、肩峰下撞击征及肩峰-三角肌下滑囊炎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肩痛患者。超声影像可明确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有助于明确导致卒中后肩痛的可能原因,为卒中后肩痛患者的个体化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36.
目的:观察音乐治疗对脑卒中后肩痛伴情绪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探究脑卒中后肩痛伴情绪障碍患者的康复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肩痛伴情绪障碍的脑卒中患者9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6例。92例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观察组根据个体化原则联合音乐干预。干预前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疼痛目测类比法(VAS),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VAS、HAMA、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 0. 05),观察组更低于常规组(P0. 05); 2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 0. 05),观察组更高于常规组(P 0. 05)。结论:音乐治疗不仅可明显减轻脑卒中后肩痛,还可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改善患者的情绪。  相似文献   
937.
目的:观察浮针结合关节松动术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合并肩痛的作用.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偏瘫合并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浮针疗法和关节松动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康复治疗共14天. 2组患者均在康复前和康复14天后进行评定.疗效评定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简式FMA上肢功能评定,改良巴氏指数,并进行肩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和外旋被动活动度的测量.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的各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的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浮针结合关节松动术在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的治疗中更加有效,能够明显缩短病程,促使患者更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938.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行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诊的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按照护理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30例行综合康复护理干预,为观察组,30例行常规护理干预,为对照组,观察不同的护理方式对两组患者肩痛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肩痛程度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肩痛程度和对照组相比明显较轻(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行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增强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39.
目的:分析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采用肩痛穴平衡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将76例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按照针灸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传统针灸):对患者针刺传统穴位治疗;试验组(平衡针):对患者针刺肩痛穴治疗。结果:治疗之后,试验组患者的疼痛消失人数为30例,占78.9%,明显多于对照组的14例,占36.8%,P〈0.05。结论:对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采用肩痛穴平衡针进行治疗,取穴少,操作简单,疗效好。  相似文献   
940.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40 mg术毕前30 min静脉注射(静注)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肩痛(PLSP)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予丙泊酚、瑞芬太尼和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术毕前30 min,帕瑞昔布组静注帕瑞昔布40 mg,以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5 m L,对照组静注同等容量氯化钠注射液。若术后疼痛难以接受,则予曲马多1 mg·kg-1静注。记录两组术后6、12、24 h的PLSP和腹部伤口疼痛情况,术后24 h内曲马多补救例数及不良反应。结果帕瑞昔布组术后6、12、24 h的PLSP发生率分别为3%、10%、21%,均低于相应时点对照组(29%、71%、39%,P<0.05)。帕瑞昔布组各时点PLSP和腹部伤口疼痛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内帕瑞昔布组曲马多补救3例,低于对照组25例(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帕瑞昔布40 mg术毕前30 min静注可减轻妇科PLSP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