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34篇 |
免费 | 323篇 |
国内免费 | 23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50篇 |
妇产科学 | 21篇 |
基础医学 | 219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2068篇 |
内科学 | 421篇 |
皮肤病学 | 22篇 |
神经病学 | 337篇 |
特种医学 | 32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934篇 |
综合类 | 2436篇 |
预防医学 | 765篇 |
眼科学 | 7篇 |
药学 | 1152篇 |
40篇 | |
中国医学 | 1186篇 |
肿瘤学 | 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7篇 |
2023年 | 263篇 |
2022年 | 288篇 |
2021年 | 537篇 |
2020年 | 336篇 |
2019年 | 233篇 |
2018年 | 82篇 |
2017年 | 211篇 |
2016年 | 196篇 |
2015年 | 204篇 |
2014年 | 483篇 |
2013年 | 381篇 |
2012年 | 505篇 |
2011年 | 512篇 |
2010年 | 516篇 |
2009年 | 504篇 |
2008年 | 654篇 |
2007年 | 609篇 |
2006年 | 539篇 |
2005年 | 674篇 |
2004年 | 394篇 |
2003年 | 349篇 |
2002年 | 262篇 |
2001年 | 243篇 |
2000年 | 183篇 |
1999年 | 163篇 |
1998年 | 108篇 |
1997年 | 116篇 |
1996年 | 93篇 |
1995年 | 88篇 |
1994年 | 65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45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系统评价镜像视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2月.应用改良Jadad量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项研究,共627例患者.结果显示试验组上肢运动功能[WMD =4.50,95% CI(3.30,5.71)]、下肢运动功能[WMD=3.62,95% CI(0.87,6.38)]、步行能力[WMD=0.28,95% CI(0.15,0.42)]、平衡能力[WMD=9.97,95%CI(5.08,14.86)]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WMD=10.19,95% CI(3.64,16.74)]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镜像视觉反馈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步行和平衡能力,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加速外科康复(ERAS)护理模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术期患者疼痛程度、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2019-02~2020-10于医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术期患者中选择8 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均为41例,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ERAS护理模式.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肢体功能,观察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的NRS评分、VAS评分、ODI评分比护理前低(P<0.05),JOA评分比护理前高(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NRS评分、VAS评分、ODI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JOA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出现腹胀、肺感染、肌肉萎缩、便秘、排尿困难、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ERAS护理模式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术期患者,可以缓解患者手术带来的疼痛,促进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肢体短缩畸形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3年6月~12月收治的54例创伤性肢体短缩畸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7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骨外固定技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合格率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1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外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肢体短缩畸形疗效显著,不仅可修复骨缺损,还可恢复患者肢体长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4.
本刊讯残肢痛和幻肢痛是临床常见的截肢后疼痛,发生率约为10%~30%。近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将截肢后肢体疼痛的治疗着重点从中枢神经系统转移到外周截肢损伤的局部,进行损伤部位的神经处理,取得了满意的近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继发障碍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采集病例中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加常规治疗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肢体功能恢复情况(ADL)、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继发障碍。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NIHSS评分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评分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障碍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继发障碍,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对延续性护理在肢体偏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肢体偏瘫患儿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实验组采用出院后为期半年的延续性护理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护理。在出院日和出院后半年对患者进行ADL评分,调查患者或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ADL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半年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有显著提高,但实验组的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实验组患者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延续性护理在肢体偏瘫患儿的护理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能显著提高患儿的活动能力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97.
马蕾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5):207-207
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护理3个月和半年时肢体功能和生活功能评分均值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98.
999.
临床上有很多患者出现肢体抖动后就怀疑自己患了帕金森病。肢体抖动的专业术语为震颤。实际上,除了帕金森病,很多病都可以引起震颤。也就是说,有震颤不一定就是帕金森病。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与功能锻炼之间的联系。方法选择1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60例中显效92例,有效50例,无效18例。结论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