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34篇 |
免费 | 323篇 |
国内免费 | 23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50篇 |
妇产科学 | 21篇 |
基础医学 | 219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2068篇 |
内科学 | 421篇 |
皮肤病学 | 22篇 |
神经病学 | 337篇 |
特种医学 | 32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934篇 |
综合类 | 2436篇 |
预防医学 | 765篇 |
眼科学 | 7篇 |
药学 | 1152篇 |
40篇 | |
中国医学 | 1186篇 |
肿瘤学 | 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7篇 |
2023年 | 263篇 |
2022年 | 288篇 |
2021年 | 537篇 |
2020年 | 336篇 |
2019年 | 233篇 |
2018年 | 82篇 |
2017年 | 211篇 |
2016年 | 196篇 |
2015年 | 204篇 |
2014年 | 483篇 |
2013年 | 381篇 |
2012年 | 505篇 |
2011年 | 512篇 |
2010年 | 516篇 |
2009年 | 504篇 |
2008年 | 654篇 |
2007年 | 609篇 |
2006年 | 539篇 |
2005年 | 674篇 |
2004年 | 394篇 |
2003年 | 349篇 |
2002年 | 262篇 |
2001年 | 243篇 |
2000年 | 183篇 |
1999年 | 163篇 |
1998年 | 108篇 |
1997年 | 116篇 |
1996年 | 93篇 |
1995年 | 88篇 |
1994年 | 65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45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血管介入治疗术中需穿刺股动脉及应用肝素,为防止大出血发生,术后除对股动脉穿刺点绷带加压包扎、沙袋压迫外,术侧下肢需伸直制动24 h[1],常导致患者腰酸背痛,下肢麻木不适,病人入睡困难而痛苦不堪.缩短下肢制动时间,提前床上活动是增进舒适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脑心通胶囊在脑卒中气虚血瘀证采用溶栓药物进行静脉溶栓患者中应用后对静脉血S100b蛋白表达、学习记忆和肢体运动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医院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20例气虚血瘀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均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及意愿,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溶栓后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则口服脑心通胶囊进行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sICAM-1、S100b蛋白水平的变化,肢体运动功能指标[Fugl-Meyer运动量表(FMMS)和步行能力]评分变化,气虚血瘀证症状变化评分以及记忆功能(韦式记忆量表)评分变化。结果 (1)治疗前两组血清SICAM-1及S100b蛋白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指标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降低水平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更加显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上肢FMMS、下肢FMMS及步行能力比较评分变化更加显著(P<0.05);(3)治疗后气虚血瘀症状指标(气短乏力、面色苍白、便溏、舌质... 相似文献
73.
高压氧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肢体运动障碍4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高压氧综合治疗对小儿病毒性脑炎肢体运动障碍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小儿病毒性脑炎肢体运动障碍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进行比较观察。采用Fugl—Meye积分评价运动功能,Ashworth痉挛等级评价肌痉挛。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2%,对照组有效率67.5%,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患儿肢体运动障碍恢复率明显提高。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对小儿病毒性脑炎肢体运动障碍恢复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4.
75.
76.
神经内科工作主要针对一些神经系统、脑血管疾病等,如年龄高、体质弱、偏瘫、肢体运动障碍、言语不清,并发症多的特点.因此患者对医疗护理质量标准要求的高,要求的更严格了.所以,要注意防范和解决护理纠纷维护患者权益,密切护患关系.加强神经内科的安全管理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管理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吡贝地尔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口服多巴丝肼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吡贝地尔缓释片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帕金森症状评分、睡眠质量、日常活动能力、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肢体感觉异常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帕金森症状评分、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帕金森症状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日常活动、运动能力以及情绪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DSS评分、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肢体感觉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贝地尔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减少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肢体感觉异常等症状的发生,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78.
孙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2,(20):1825-1829
各种涉及肢体的疾病或创伤都有可能导致患者肢体畸形致残。以往只重视肢体畸形的矫正和功能代偿,费用高,效果差。近十年来,肢体畸形矫正的总体概念不断更新,更加强调原发性疾病和损伤的正确治疗及康复,预防畸形发生;此外,对肢体畸形应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在矫正肢体力线的基础上,重获关节活动度,重建韧带稳定性和肌肉平衡;各种手术矫正与患者积极参与康复相结合。本文评述了下肢畸形的原因、评估、矫正原则和治疗方案选择,并简要介绍了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近十年来的工作。 相似文献
79.
魏梦中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22,(5):92-93
目的:研究于脑梗塞护理中应用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1~2020年10月接受治疗的88例脑梗塞患者,结合随机抽签结果将所有对象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情况。结果:相比护理前,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增加,且对比增加幅度,提示实验组患者更大,均存在很大差异(P<0.05)。结论:于脑梗塞护理中应用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具有理想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使其恢复正常,值得广泛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