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980篇 |
免费 | 407篇 |
国内免费 | 28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58篇 |
妇产科学 | 22篇 |
基础医学 | 278篇 |
口腔科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2606篇 |
内科学 | 522篇 |
皮肤病学 | 27篇 |
神经病学 | 413篇 |
特种医学 | 41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1178篇 |
综合类 | 3080篇 |
预防医学 | 941篇 |
眼科学 | 7篇 |
药学 | 1440篇 |
50篇 | |
中国医学 | 1504篇 |
肿瘤学 | 1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6篇 |
2023年 | 321篇 |
2022年 | 370篇 |
2021年 | 683篇 |
2020年 | 412篇 |
2019年 | 288篇 |
2018年 | 103篇 |
2017年 | 257篇 |
2016年 | 237篇 |
2015年 | 273篇 |
2014年 | 590篇 |
2013年 | 471篇 |
2012年 | 660篇 |
2011年 | 643篇 |
2010年 | 646篇 |
2009年 | 617篇 |
2008年 | 842篇 |
2007年 | 750篇 |
2006年 | 681篇 |
2005年 | 828篇 |
2004年 | 495篇 |
2003年 | 447篇 |
2002年 | 319篇 |
2001年 | 325篇 |
2000年 | 228篇 |
1999年 | 215篇 |
1998年 | 136篇 |
1997年 | 149篇 |
1996年 | 123篇 |
1995年 | 104篇 |
1994年 | 85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50篇 |
1991年 | 38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心理健康教育对肢体伤残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召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6):136-137
我们通过对30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肢体伤残病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缩短康复时间,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2.
何晓芝 《中华综合医学杂志(哈尔滨)》2005,6(10):891-892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脑血管病即脑卒中,又名脑中风,可分为脑缺血和脑出血两大类。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经治疗约有75%的患者仍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如:一侧肢体瘫痪、失语、失用症、记忆力障碍、定向力障碍、思维障碍等。那么,怎么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设备来改善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使瘫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满意的疗效,最终摆脱疾病的折磨。下面,我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简单的介绍一些有关康复的知识。 相似文献
33.
135例脉管炎姜附散治疗中肢体血流图分析张继芬,周先锋,刘锡铨脉管炎是一种十分痛苦、愈后较差的慢性进行性疾病。由于我区气侯寒冷,本病较南方多发,尤其多见于农牧区的男性青壮年劳动者。为了客观地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脉管炎末梢血流改善的程度,本文将135例脉... 相似文献
34.
黄绪镇 《实用乡村医生杂志》1994,(1):45-45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是脊髓前角灰质区,故名脊髓灰质炎.它引起肢体肌内的松弛性麻痹,且多发生于儿童,故又称“小儿麻痹症”。本病是一个古老的疾病,早在五千年前就有记载,遍及全世界。流行程度受气候、地理位置、居住环境、人口密度、交通等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36.
<正> 在后颅凹疾病、颈段及上胸段脊髓病变等神经外科疾病的手术中,体位多采用俯卧位。卧位选择正确,可及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现将有关问题及护理对策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63例中,男35例,女28例,年龄4~68岁,平均年龄42.6岁。 1.2 方法:病人经术前准备完善后进入手术室,采用气管插管复合静脉麻醉的方法。麻醉成功后,气管导管用双条宽胶布固定于口角及两面颊部,然后由五人翻动病人呈俯卧位,妥善固定肢体,手术头架固定头部,连接呼吸机,调整参数,平稳后开始手术。 相似文献
37.
游离组织移植能够修复四肢组织缺损,能最大程度保全肢体、恢复肢体功能,除需要手术者精湛的显微外科技术外,术后的护理观察非常重要。对于特殊部位的移植组织(例如足跟后侧)血液循环观察比较困难,我们采用一种新的方法观察血液循环,效果良好,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本院自制下肢自动控温多功能肢体固定器〔1〕;日常生活用平面镜(20cm×35cm大小)。1.2观察方法游离组织移植术后将下肢置于下肢自动控温多功能肢体固定器上,将平面镜放在需要观察血液循环的部位的下方,与皮瓣保持5cm的距离。护士需要观察组织血液循环时通过平面镜可以清楚… 相似文献
38.
39.
为了探讨创作性动静脉瘘(TAVF)的诊断和治疗,回顾性分析了1959 ̄1997年间住院治疗的16例TAVF病人。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病因、发生部位、诊断、治疗及预防进行了讨论。结果显示:①病因有锐器伤12例(75.0%),医源性损伤及钝性伤各2例(12.5%);②部位:下肢(62.5%)多于上肢(37.5%);③常见临床表现有患肢肿胀、疼痛、杂音、震颤、皮温增高及浅表静脉曲张;④手术治疗的15列,近 相似文献
40.
陈广原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1997,3(2):145-146
报告1例33岁Becker’s肌营养不良Becker’s muscular dystrophy,BMD)患者的心脏核磁共振图像(MR).该病人3岁起开始出现进展缓慢的肢体萎缩.29岁时经肌活俭显示肌病改变,并通过一种改良的染色法示营养不良而诊断为BMD.营养不良分析显示由于营养不良基因的45—48外显子框内缺失引起的380kDA区域分子片段表达物.病人由于最近出现休息时呼吸困难、黄疸、下肢浮肿而作心脏方面的检查.ECG示窦性心律,心率120次/分,不完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室肥厚.超声心动图示左右心室及左右心房扩大,普遍性心室收缩功能减弱.在心尖部和相邻的外恻壁控测到一个不正常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