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0篇
  免费   371篇
  国内免费   214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115篇
妇产科学   52篇
基础医学   336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1557篇
内科学   569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569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651篇
综合类   2738篇
预防医学   377篇
药学   1005篇
  12篇
中国医学   505篇
肿瘤学   236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74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474篇
  2013年   441篇
  2012年   603篇
  2011年   537篇
  2010年   570篇
  2009年   589篇
  2008年   586篇
  2007年   561篇
  2006年   562篇
  2005年   547篇
  2004年   427篇
  2003年   418篇
  2002年   344篇
  2001年   302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41.
目的 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预防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中的作用 ,以及同该操作相关的一些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 16 8例直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术后随访1~ 36月 ,局部复发 6例 (3.6 % ) ,术后吻合口漏 13例 (10 .7% ) ,多数保肛患者出现便频、便急等症状。结论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能有效降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 ,提高保肛率 ,但存在吻合口漏 ,控便功能等问题需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42.
1病历摘要 患者,女,74岁,入院时颜面及全身水肿明显,呼吸急促,痛苦面容,口唇紫绀,BP188/122mmHg,双肺可闻及少量湿性哕音,心率144次/min,律不齐,腹部明显隆起,可触及囊性包块,Cr156.701μmol/L,尿素33.1μmol/L;心电图提示:心率144次/min,律不齐,心房纤颤(快速),心肌广泛性缺血。心脏彩超提示:左房、左室明显扩大,心包积液(少量),心射血分数46%。腹部B超提示:腹部大量积液、脂肪肝。腹部CT示: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总结20例急性小肠系膜缺血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方法 分析自1994年8月至2004年9月间,我科共收治的20例急性小肠系膜缺血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外科处理结果。结果 急性剧烈的腹痛为其共同特点,其中18位病人有腹膜炎表现,13位病人有低血压休克表现;1例在入院3h后死亡外,19例切除坏死的小肠和相对应的肠系膜。病理检查及尸检证实:肠系膜上动脉栓塞3例(15%),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5例(25%),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2例(60%)。术后切口感染2例,吻合口瘘2例,腹腔感染4例,肺部感染3例,急性肾衰1例,脑血管意外1例。术后24~72h内有4例因再次肠坏死再行部分小肠切除术。最终,治愈13例,死亡6例。结论 急性小肠系膜缺血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腹膜炎出现后,应立即行剖腹探查,并同时给予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44.
术后早期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腹部术后早期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14年间7例腹部术后早期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均体胖,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剧烈的腹痛和呕吐,腹部体征相比较轻;有2例甚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腹部X线检查均提示肠梗阻;4例腹部CT检查,其中3例提示本病;6例术前腹腔穿刺出血性液体。7例患者均予以手术探查,分别切除长度不一的坏死小肠段。2例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其中1例因严重营养不良,衰竭死亡。4例术后反复出现门静脉、肠系膜静脉和髂静脉血栓,需出院后长期服用肠溶阿斯匹林或华法令钠。结论 术后早期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无何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极易误诊。治疗方面应强调及时地剖腹探查并配合使用全身性的抗凝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45.
kikuchi病又名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很少见。临床特点为持续发热伴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部分伴肝脾肿大、皮疹等,可反复。常被误诊为淋巴瘤、伤寒等。作者治疗1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6.
47.
48.
大型石膏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华  李承球 《江苏医药》1994,20(7):357-358
报告5例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大型石膏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病人,经保守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认为脊柱尤其是胸腰段弯曲度的改变和腹壁肌肉顺应性的下降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此症不仅可在大型石膏固定的病人中发生,而且可以在脊柱畸形矫正术后,骨牵引、烧伤、枪伤等需长期仰卧的病人中出现。  相似文献   
49.
在灌注的大鼠肠系膜血管,邻苯三酚与亚甲蓝能增强甲氧胺或电刺激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的缩血管效应。然而,当亚硝基精氨酸甲酯存在或去内皮时,两者可抑制TNS所致的缩血管效应。去除内皮后,邻苯三酚与亚甲蓝产生浓度依赖性舒血管效应。结果提示,血管内皮存在可能掩盖邻苯三酚与亚甲蓝两者的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作用。  相似文献   
50.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又称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或 Wilkie 氐病。因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而引起的梗阻,导致十二指肠近段郁滞、扩张等一系列症状。现将我院收治6例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例临床资料见附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