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1篇
  免费   371篇
  国内免费   214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115篇
妇产科学   52篇
基础医学   336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1557篇
内科学   569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569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651篇
综合类   2738篇
预防医学   377篇
药学   1005篇
  12篇
中国医学   505篇
肿瘤学   236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74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215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474篇
  2013年   441篇
  2012年   603篇
  2011年   537篇
  2010年   570篇
  2009年   589篇
  2008年   586篇
  2007年   561篇
  2006年   562篇
  2005年   547篇
  2004年   427篇
  2003年   418篇
  2002年   344篇
  2001年   302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又称Kikuchi病.最早由日本Kikuchi等于1972年报道.其病因目前仍不清楚,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有人认为是一种超敏性淋巴结炎,该病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临床呈亚急性经过,持续性发热,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因该病有其特殊性,发病率较低,且有自愈性,在临床很易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22.
羊轶驹 《海南医学》1991,2(4):18-19
原发性肠系膜肿瘤少见。我院1983年1月至1990年12月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肠系膜肿瘤16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6例中,男性6例,女性10例,男女之比为1:1.7;年龄4~58岁,平均31.6岁。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肿块16例,腹痛或腹部不适12例,贫血12例,消瘦8例,恶心、呕吐4例,腹泻4例,发热2例,反酸、嗳气2例,便秘2例,呕血与黑便1例。病程最短二个月,最长4年。良性10例(62.5),恶性6例(37.5%),发生部位以小肠系膜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低位结肠、直肠或肛管吻合术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39例直肠癌TME患者术前给予口服无渣肠内营养制剂、缓泻剂进行肠道准备;术后保持肛门清洁、调节饮食,指导坐浴和缩肛运动.结果本组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吻合口瘘发生2例,吻合口狭窄发生1例,无张力膀胱3例,均经治疗缓解.患者术后肛门括约肌收缩功能存在,控便功能良好,临床疗效满意.结论加强直肠癌TME患者围手术期处理,定期观察盆腔外引流物的色泽、性质对及早发现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大肠癌肝转移患者肝内转移灶的分布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1994年1月~200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600例大肠癌,同期135例伴有肝转移患者。结果 26例右半大肠癌伴肝转移患者中,转移灶分布在左、右肝和全肝分别有3例(11.54%)、16例(61.54%)和7例(26.92%),而在109例左半大肠癌伴肝转移患者中分别为17例(15.59%),35例(32.11%)和57例(52.29%)。结论 右半大肠癌肝转移主要分布在右肝,而左半大肠癌肝转移主要分布在全肝。  相似文献   
25.
五倍南星膏外敷治疗颌下淋巴结炎26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1998年2月-2004年12月共应用五倍南星膏治疗颌下淋巴结炎病人26例,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通过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已形成两种主流理论,即“前向血流学说”和“后向血流学说”。后向血流学说认为门脉高压的形成是由于门脉血管阻力(Rpv)增加,即门脉系统被动充血所致;前向血流学说认为门脉高压的始动因子是Rpv增加,随着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门脉压力(Ppv)下降,但接踵而来的肠系膜血管高动力循环及内脏主动充血,导致门脉血流量(Qpv)增加,后者决定了门脉高压的持续存在。近年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7.
盆腔囊性占位以往大都认为来自附件,后经手术证实,有相当大一部分来自腹膜、肠系膜、阔韧带、圆韧带等而非附件,这些囊性占位有的能自行吸收而消失,有的则不能自行吸收,因此较大的(直径〉5cm)多采用手术治疗,较小的可以定期复查,一部分患者则因害怕手术而转为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肠系膜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开展10多年来,LC后发生肠系膜血栓形成导致肠缺血坏死的病例屡见报道。本文通过CBM及Medling光盘检索,收集到1994~2001年国内外不同作者报道的病例共10例。其中60岁以上者8例,除Talhot等报道的2例性别不详外,另8例患者的男女之比为3:5。肠缺血多发生在LC后3~4d,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者5例,均死亡;  相似文献   
29.
过敏性紫癜为一种主要侵犯毛细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为血管综合征中常见类型。本病多见于6岁以上的学龄儿童,典型病例诊断不难,但是若腹痛、便血、关节肿痛及血尿等症状出现在紫癜之前容易误诊。我院1992~2005年收治过敏性紫癜(腹型)52例,其中15例误诊,误诊率29·3%,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6岁8例,6~14岁7例。均符合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1],均以腹痛、呕吐为首发症状就诊。1·2临床表现①有典型的紫癜10例,不典型的紫癜5例;②腹痛出现的时间:紫癜出现前有腹…  相似文献   
30.
传统的直肠癌手术后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及术后性功能和膀胱功能障碍。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etal Excision,TME)。能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改善术后生活质量,成为直肠癌手术新的金标准。自2003年1月—2005年6月,我科行TME手术4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