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293篇
  免费   8364篇
  国内免费   3091篇
耳鼻咽喉   456篇
儿科学   600篇
妇产科学   322篇
基础医学   3682篇
口腔科学   659篇
临床医学   23072篇
内科学   7923篇
皮肤病学   158篇
神经病学   3617篇
特种医学   24569篇
外国民族医学   72篇
外科学   6598篇
综合类   28201篇
预防医学   6035篇
眼科学   1060篇
药学   7452篇
  232篇
中国医学   2745篇
肿瘤学   2295篇
  2024年   1373篇
  2023年   4188篇
  2022年   5525篇
  2021年   5209篇
  2020年   4271篇
  2019年   3863篇
  2018年   2079篇
  2017年   3393篇
  2016年   4100篇
  2015年   4096篇
  2014年   6236篇
  2013年   5863篇
  2012年   7454篇
  2011年   7613篇
  2010年   6545篇
  2009年   6417篇
  2008年   6508篇
  2007年   5461篇
  2006年   5031篇
  2005年   4853篇
  2004年   3758篇
  2003年   3062篇
  2002年   2486篇
  2001年   2050篇
  2000年   1544篇
  1999年   1373篇
  1998年   1148篇
  1997年   935篇
  1996年   816篇
  1995年   691篇
  1994年   522篇
  1993年   370篇
  1992年   237篇
  1991年   202篇
  1990年   191篇
  1989年   166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本文应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成像在体观察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供血区脑缺血后同侧丘脑的信号变化。结果显示:(1)通过MRA(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可以观测到单侧MCA的闭塞与血流再通,而供应丘脑的大脑后动脉信号无变化;(2)脑缺血后1d MR T2WI(T2weighted imaging)显示单侧MCA供血区原发病灶呈高信号,3d、7d时此原发病灶信号增高程度有所降低,至14d信号强度再次明显增高;(3)脑缺血后1d和3d时双侧丘脑T2信号无差别,7d和14d时脑缺血同侧丘脑T2信号减低,T2值降低;(4)MCA供血区脑缺血后原发病灶和同侧丘脑T2值的变化不同步。上述结果证实MR能够在活体显示MCA供血区脑缺血后同侧丘脑的继发性损害。  相似文献   
992.
用甲酸消化法制取正常股动脉弹性纤维标本,冷冻干燥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见到内弹性膜上有许多散分布的窗孔,中膜的弹性经组织呈复杂的网状,外膜的弹性组织以粗大的纵向分层排列的弹性纤维为主。  相似文献   
993.
目的:通过观察与Ⅰ型超敏反应相关的生物活性介质--组织胺对家兔肝脏有无直接损伤作用,进一步论证Ⅰ型超敏反应对肝脏的损伤作用.方法:选择34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Ⅰ组和实验Ⅱ组3组;对照组只进行正常饲料喂养,实验Ⅰ组在正常饲料喂养的同时每天给予0.4μg/kg耳静脉注射磷酸组胺注射液,实验Ⅱ组在正常饲料喂养的同时每天给予0.08 μg/kg耳静脉注射磷酸组胺注射液;动态观察以上3个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变化;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以上3个组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无论是实验Ⅰ组或实验Ⅱ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血清内ALT和AST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但Ⅰ、Ⅱ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Ⅰ组和实验Ⅱ组在显微镜下观察,其肝脏均有不同程的损伤和病理改变,且实验Ⅱ组的损伤和变化大于实验Ⅰ组,而对照组的肝脏则无明显的病理变化.结论:组织胺对家兔肝脏确实有一定的损伤作用,而且随着投予剂量和时间的增加,肝脏的损伤和病理变化也越显著;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Ⅰ型超敏反应导致肝脏病理变化及损伤的见解.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超声彩色脉搏波(UFPWV)技术在定量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血管管壁弹性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7月-2019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47例、女50例,年龄20~74(46.6±9.3)岁;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将观察组分为颈动脉粥样斑块组(A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B组)和颈动脉内中膜正常组(C组),依据下肢动脉有无斑块将C组分为下肢动脉斑块组(C1组)、下肢动脉无斑块组(C2组)。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血糖及颈动脉IMT正常的健康体检者64人为对照组,其中男25人、女39人,年龄20~74(44.3±12.0)岁。运用UFPWV采集脉搏波速度 (PWV),计算颈动脉收缩早期PWV(PWV-BS)及收缩晚期PWV(PWV-ES),分析各项参数组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中,A组颈动脉PWV-BS、PWV-ES分别为(9.51±1.25)m/s、(10.79±1.64)m/s,B组分别为(8.47±0.91)m/s、(9.81±1.05)m/s,C组分别为(7.97±0.77)m/s、(9.07±0.74)m/s,对照组颈动脉PWV-BS、PWV-ES分别为(6.10±1.00)m/s、(7.40±1.20)m/s,A组、B组、C组及对照组间颈动脉PWV-BS、PWV-ES测量值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组中,C1组颈动脉PWV-BS、PWV-ES分别为(7.83±0.85)m/s、(8.82±0.59)m/s,C2组分别为(8.14±0.64)m/s、(9.34±0.79)m/s, C1组PWV-ES显著高于C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2,P<0.01),而两组间PWV-B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FPWV技术可定量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变化,并可通过PWV-ES的改变评估颈动脉形态学正常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程度,对临床诊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95.
采用含造影剂及显色剂的填充剂对成年SD大鼠动脉血管系统进行灌注,并借助数字X射线成像设备对灌注效果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断层解剖成像系统获取切削间距为100 μm的二维断面解剖数据集(图像分辨率为4917×3446×24 bit,共1 464张),最后利用Visual C 结合可视化工具包编程实现数据集的动脉分割及三维可视化,得到数字化SD大鼠动脉血管系统的三维模型.该模型能提供大鼠动脉血管系统的空间结构信息,为实验大鼠血管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准确可靠的形态学参考.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评价99mTc -Glua和99mTc -MIBI显像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 .方法  70例乳腺肿瘤患者行99mTc -Glua和99mTc -MIBI显像两项检查 ,对比分析诊断效能和半定量分析结果 .结果 99mTc -Glua和99mTc -MIBI显像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 91.1%、96.0 %、92 .9%和 84.4%、68.0 %、78.6% .99mTc -Glua显像半定量分析结果明显高于99mTc-MIBI显像 .结论 99mTc -Glua显像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高于99mTc -MIBI显像 ,且显像质量优于后者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7.
肝脏和胰脏均属消化腺,都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都来源于内胚层,在发生上有密切联系,肝脏干细胞、胰脏干细胞与其他细胞在发生、功能、再生中的联系和转分化研究得越来越深入,我们就有关这方面的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98.
目的:采用影像遗传学研究方法探索精神分裂症的影像遗传学特征。方法:在传统稀疏回归模型的基础上,改进 了其在不同范数条件下进行变量选择的能力,形成一种基于稀疏表示变量选择算法,并将该算法应用于208 个受试者的 41 236个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和722 17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数据的综合分析。通过对两类数据施加不同的权重因子,并 使用不同的Lp (p=0、0.5、1)范数分别对模型进行求解,筛选出两类数据在不同条件下的显著特征。结果:基因DAOA和 HTR2A在3种范数下均被筛选出。此外,在影像学数据方面,发现中央前回、枕上回、顶下缘角回、角回、内侧和旁扣带脑 回、后扣带回脑区与精神分裂症相关,此发现与先前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医学研究结果一致。结论:基于稀疏表示变量选择 方法应用于影像遗传学数据分析是一个有效可行的途径,为今后精神分裂症的影像遗传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 思路。  相似文献   
999.
本文对脑动脉硬化后管壁弹性结构与力学特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试图从力学角度深入认识影响脑动脉硬化的各种力学因素,探讨脑动脉硬化的病变过程,从而揭示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