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2篇
  免费   294篇
  国内免费   167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43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150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397篇
内科学   635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1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75篇
综合类   2160篇
预防医学   511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129篇
  43篇
中国医学   541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287篇
  2021年   468篇
  2020年   281篇
  2019年   255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200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406篇
  2013年   387篇
  2012年   476篇
  2011年   489篇
  2010年   380篇
  2009年   278篇
  2008年   335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275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235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7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平均年龄(83.1±8.4)岁,分别于入院时和明确诊断后6 h测定动脉血乳酸,计算乳酸清除率。在患者入院第1个24 h内进行APACHEⅡ评分。以患者入院后28 d预后为研究终点,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早期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根据明确诊断后6 h乳酸清除率将患者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10%)和低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10%),比较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率、病死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乳酸清除率预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的乳酸清除率分别为(19.7±6.4)%和(7.7±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28 d病死率分别为26.7%(8/30)和58.8%(10/17),高乳酸清除率组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5);乳酸清除率预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28 d病死率最佳临界点为20%,敏感性68.9%,特异性67.9%。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正相关,两者可作为判断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2.
刘娟  张茜  谢万华 《吉林医学》2015,(3):508-509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C)的水平变化及其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应用散射比浊法测定45例健康者和74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Cys-C浓度。结果:糖尿病肾病组Cys-C含量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Cys-C可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不同状态下高血压病对肾功能早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4年收治的90例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PH)患者,根据受试者不同血压状态水平分为高血压病Ⅰ组30例(140/90~159/99 mm Hg)、Ⅱ组30例(160/100~179/109 mm Hg)、Ⅲ组30例(≥180/110 mm Hg);比较三种不同状态下PH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m 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Cr、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及胱抑素C等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高血压病Ⅰ组、Ⅱ组、Ⅲ组患者m Alb、(β2-MG)/Cr、胱抑素C比较差异显著,呈递增趋势(P0.05);三组BUN、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处于正常范围。结论 PH早期可能对肾小管近端重吸收以及肾小球滤过产生损伤。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造影剂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168例,用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复方丹参滴丸,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行PCI术,比较术前及术后血清肌酐(SC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介入治疗前,2组患者SCr、CCr、hs-CRP、ICAM-1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d,2组SCr、hs-CRP、ICAM-1水平均较术前升高,CCr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2 d,对照组患者的SCr、hs-CRP、ICAM-1水平仍高于术前,CCr仍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ICAM-1水平仍较术前升高(P<0.05),而SCr、CCr水平显著恢复,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2组SCr、CCr、hs-CRP、ICAM-1水平均恢复,均接近术前基线水平(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2 d SCr、hs-CRP、ICAM-1水平明显降低,CCr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术后7 d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PCI术患者应用复方丹参滴丸可显著降低血清SCr、hs-CRP、ICAM-1,提高CCr,减轻并缓解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95.
早期乳酸清除率评估外科严重脓毒症预后的临床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早期乳酸清除率与外科手术后严重脓毒症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观察并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2004年7月至2007年6月因术后严重脓毒症进入外科重症监护病房206例病人的APACHEⅡ评分、入ICU6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及病人预后的相关资料。将病人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其差异性。结果各组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和基础血乳酸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存活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28.8±11.7)%对(15.2±11.2)%,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26.7%对51.1%,P<0.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用于评估外科术后严重脓毒症的预后。  相似文献   
96.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的一种主要治疗方法。血透相关性腹水仍时有发生 ,影响患者长期生存和生活质量。笔者对我院 1997年~ 2 0 0 0年血透病人中的 2 7例合并腹水患者用评价透析充分性与否参数 :平均时间尿素氮浓度(TACurea)、蛋白分解率 (PCR)、尿素清除指数 (Kt/V )、营养指标以及血肌酐 (Scr)、血尿素氮 (BUN)等 ,在腹水发生前后各项目参数指标进行量化比较 ,并与无腹水血透患者作随机对照。现将该 2 7例合并腹水患者情况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  2 7例中 ,男 18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36岁。慢性肾炎 2 1例…  相似文献   
97.
川芎嗪对小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小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无损动脉夹夹闭右肾肾蒂阻断血流 30min ,然后放开动脉夹再灌注 15min、6 0min、2 4h制造小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模型 ,观察血肌酐、血清尿素氮、血清丙二醛、血浆一氧化氮和肾含水量的变化。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 ,川芎嗪组在缺血再灌注 2 4h血肌酐、血清尿毒氮、血清丙二醛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1) ;再灌注 15min的血浆一氧化氮升高 (P <0 .0 5 ) ;肾含水量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川芎嗪对小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8.
73岁供肾移植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供者 男性 ,73岁。血肌酐 10 6mol/L(正常值 <13 3mol/L)。肌酐清除率 90ml/min。同位素肾图双肾a、b段形态尚好 ,c段下降稍迟缓。肾动脉造影血管壁光滑 ,分布均匀。受者为其子 ,3 2岁。同为O型血 ,淋巴毒交叉配型试验为 7% ,HLA 4个位点相同。肋缘下腹膜外途经取左肾 ,热缺血 5 0s,开放血流 2 5s泌尿 ,冷缺血 60min。术后 18h供者尿量 3 60 0ml,受者 180 0 0ml;72h供者血肌酐 118mol/L ,尿量 2 0 0 0ml/d ,10d出院 ,随访 7个月 ,肌酐 14 0~ 160mol/L。受者术后 72h血肌酐由术前 640mol/…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48 h内血清降钙素原(PCT)与动脉乳酸(LAC)清除率对判断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并分析202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按照第28天患者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63例(经ICU治疗病情好转出院或转入其他科室继续治疗者)和死亡组41例(经治疗无效,在观察期间死亡者)。两组病例入住ICU时序贯性器官衰竭评估(SOF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 Ⅱ)及PCT、动脉LAC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8 h后,存活组较死亡组患者血清PCT(PCT48 h)显著下降[(3.31 ± 1.05)ng/ml vs. (4.37 ± 2.13)ng/ml,t = 3.375、P = 0.001]、动脉LAC水平(LAC48 h)显著下降[(2.11 ± 0.55)mmol/L vs. (2.52 ± 0.92)mmol/L,t = 2.845,P = 0.006]。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PCT及动脉LAC清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Tc-48 h[(49.62 ± 5.85)% vs. (42.29 ± 4.99)%,t =-6.607、P < 0.001)及LACc-48 h[(51.27 ± 3.44)% vs. (44.86 ± 5.55)%,t =-7.277、P < 0.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Tc-48 h和LACc-48 h对脓毒性休克的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其对良好预后的OR值分别为1.212和1.570。以PCTc-48 h和LACc-48 h作为参数拟合Logistic二元回归方程,拟合优度高(χ2 = 7.986、P = 0.435),得出PCTc-48 h和LACc-48 h对脓毒性休克预后的预测方程为logit(P)= 0.430 + 0.251 ×(PCTc-48 h)+ 0.472 ×(LACc-48 h)。ROC曲线图显示PCTc-48 h曲线下面积为0.842,LACc-48 h曲线下面积为0.901。而PCTc-48 h和LACc-48 h联合预测价值最大,曲线下面积为0.944,其最大约登指数为0.819,最佳临界值为35.32%,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56%和80.95%。 结论PCTc-48 h和LACc-48 h联合检测可作为脓毒性休克预后判断的简便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35与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肾移植受体的临床资料。根据肾移植术后是否发生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所有受体分为早期肾功能恢复良好(IGF)组(32例)和DGF组(13例)。比较肾移植术后1、2、3、7、14、28 d及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各时间点两组受体的血清肌酐(Scr)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比较肾移植术后1、2、3、7、14、28 d各时间点两组受体血清和尿液IL-35含量。结果  DGF组受体术后肾功能恢复迟缓,术后7 d时Scr水平高于IGF组,eGFR水平低于IG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术后1年,两组受体Scr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eGFR仍存在较大差异,与IGF组相比,DGF组受体术后1年时eGFR仍降低(P < 0.05)。术后1、2、3、7、14 d,DGF组血清中IL-35含量均低于IGF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术后28 d,与IGF组相比,DGF组血清IL-35含量反而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2、3、7 d,DGF组尿液中IL-35含量均低于IGF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术后14、28 d,两组受体尿液IL-35含量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结论  肾移植术后受体血清和尿液中IL-35含量低与DGF发生存在一定的联系,提示术后早期受体全身和移植肾局部抑炎应答过弱,过度的炎症应答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是DGF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