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50篇
  免费   1039篇
  国内免费   979篇
耳鼻咽喉   320篇
儿科学   300篇
妇产科学   127篇
基础医学   1257篇
口腔科学   952篇
临床医学   3549篇
内科学   1366篇
皮肤病学   210篇
神经病学   1334篇
特种医学   107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4597篇
综合类   6946篇
预防医学   1395篇
眼科学   179篇
药学   3019篇
  58篇
中国医学   1521篇
肿瘤学   248篇
  2024年   206篇
  2023年   690篇
  2022年   800篇
  2021年   1011篇
  2020年   747篇
  2019年   731篇
  2018年   362篇
  2017年   571篇
  2016年   656篇
  2015年   772篇
  2014年   1244篇
  2013年   1183篇
  2012年   1469篇
  2011年   1593篇
  2010年   1469篇
  2009年   1463篇
  2008年   1718篇
  2007年   1433篇
  2006年   1619篇
  2005年   1544篇
  2004年   1209篇
  2003年   1111篇
  2002年   900篇
  2001年   678篇
  2000年   562篇
  1999年   449篇
  1998年   382篇
  1997年   308篇
  1996年   304篇
  1995年   306篇
  1994年   245篇
  1993年   161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112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探讨促进自然分娩产时服务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014年1~12月传统模式分娩孕妇1 580例作为对照组,2015年1~12月采用促进自然分娩产时服务模式分娩孕妇3 39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自然分娩率、会阴侧切率、产褥期感染率。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会阴侧切率、产褥期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促进自然分娩产时服务模式有助于促进产妇自然分娩,降低会阴侧切率和产褥期感染率,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术前肢体功能锻炼对胸外科术后患者术侧肢体疼痛感及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220例胸外科术后患者按住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121例、观察组99例。对照组从手术当日开始至胸管拔除日进行术侧肢体肩关节循序渐进式锻炼,观察组从入院当日至术后胸管拔除日进行术侧肢体肩关节上举、后伸、外旋循序渐进式锻炼。对两组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度进行测量比较。结果观察组术侧肩部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肩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术前肢体功能锻炼可减轻患者术后患侧肢体疼痛及增加肩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退行性脊柱侧凸术后翻修的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手术治疗的132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采用单一后路手术、融合范围5个椎体或以上、随访时间至少2年。其中男49例,女83例;年龄40~78岁,平均61.8±15岁。手术节段5~14个椎体,平均7.9±1.8个椎体。随访时间2~5年,平均3.7±1.2年。60例上位固定椎选择于T10或以上,72例选择于T10以下;69例下位固定椎选择于L5,63例选择于骶骨或髂骨;采用三柱截骨37例。统计翻修率,并分析不同翻修原因的危险因素。结果:132例中共15例17个并发症行翻修手术,翻修率11.4%。其中男5例,女10例;年龄41~75岁,平均59±17岁。翻修原因包括近端交界区并发症占29.4%(5/17),假关节形成或内置物断裂占23.5%(4/17),冠状位及矢状位失平衡各占11.8%(2/17),远端交界区并发症占11.8%(2/17),椎弓根螺钉误置、急性期深部创口感染各5.9%(1/17)。性别、年龄与翻修率无显著相关(χ~2=0.104,P=0.747,χ~2=0.151,P=0.698);上位固定椎选择与近端交界区并发症无显著相关(χ~2=0.063,P=0.802);下位固定椎选择于骶骨或髂骨组的近端交界区并发症翻修率较L5组显著增加(χ~2=2.033,P=0.041);三柱截骨组棒断裂、冠状位失平衡较未行三柱截骨组显著增加(χ~2=5.214,P=0.022)。结论:退行性脊柱侧凸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包括近端交界区并发症、假关节形成或内置物断裂以及脊柱失平衡;三柱截骨会增加棒断裂及冠状位失平衡;融合至骶骨或髂骨会增加近端交界区并发症。  相似文献   
994.
正先天性脊柱畸形是椎体先天发育异常引起脊柱在冠状面上的不平衡生长而导致的脊柱畸形~([1])。而半椎体畸形作为椎体形成障碍中的一种,是先天性脊柱侧凸最常见的原因,约占先天性脊柱侧凸的46%~([2])。目前,国内外已有较多关于半椎体导致的先天性脊柱畸形的手术治疗的报道~([3-7]),但以单发半椎体畸形居多,多发半椎体畸形的手术治疗报道相对较少。本院于2015年8月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先天性多发半椎体畸形脊柱侧凸1例,现将诊疗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8例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患者,按照配对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于关节镜下行前后交叉韧带重建及内、外侧副韧带修复,对照组行开放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16~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0.7个月。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99±33)m L、(114±26)min、(46±12)m 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46±39)m L、(145±33)min、(68±14)m 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分别为(119±6)°、(90±6)分、(80±5)分和(111±6)°、(82±5)分、(72±5)分,均明显优于术前的(62±6)°、(32±5)分、(24±5)分和(65±6)°、(34±5)分、(25±5)分(P0.05);两组患者术前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末次随访时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小、手术时间短、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良好,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就诊的94例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入院观察治疗。用椎间孔镜的技术经侧路椎间孔镜入路切除黄韧带和少量关节突內缘,保留椎板及其他的结构;同时应用神经根减压术。结果:患者术后VAS评分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在术后根据Mac Nab的评定标准评价优良率达到90.42%。结论: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效果良好,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分析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和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09年5月至2014年4月我院骨科患者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观察组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对照组采用肱三头肌内外侧联合入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X线及CT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X线暴露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半年对患者肘关节功能进行Flynn评估,探讨两种手术入路对肱骨髁间骨折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5.4±6.7) min vs (78.3±10.9) min、(18.6±4.5) min vs (67.4±13.3) min,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5/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1%(1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肘关节功能评价及格率为95.65%(22/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87%(1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解剖结构及生物力学特征分析两种手术入路均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研究表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方式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对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于肱三头肌内外侧联合入路方式,并减少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游离双侧(足母)趾腓侧皮瓣并联修复指腹皮肤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笔者对10例10指指腹皮肤缺损的患者采用双侧游离(足母)指腓侧皮瓣并联修复创面。皮瓣以腓侧趾底动脉为供血动脉,切取面积为0.5 cm×1.5 cm~1.3 cm×2.8 cm。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术后10例10指并联皮瓣全部成活,经6~12个月随访(平均8个月),伤指外形恢复良好,无臃肿,质地佳,两点辨别觉为6~10 mm。供区瘢痕增生不明显,隐蔽性强,行走无影响。结论游离双侧(足母)趾腓侧皮瓣并联修复指腹创面,术后外形、感觉恢复满意,供区瘢痕隐蔽性强,无须取皮植皮增加瘢痕,功能美容双兼顾。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经皮腕掌侧入路双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4年间经皮腕掌侧入路双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舟骨骨折17例,男16例,女1例;年龄17~44岁,平均25岁;左侧8例,右侧9例。术前均行X线及CT检查,骨折按Herbert分型,B1型2例,B2型15例。受伤类型:体育运动中损伤7例(41%),坠落伤6例(35%),交通事故伤4例(24%);受伤至手术时间3~12 d,平均6 d。依据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术后患者进行评价。术后4周、6周及12周复查X线片,疼痛消失且X线示骨折断端有明显骨小梁形成视为骨愈合。结果手术时间20~35 min,平均27 min;术中无肌腱及神经血管损伤。16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3.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3周,平均8.5周。术后Mayo评分75~100分,平均95.31分,其中12例优(90~100分),3例良(80~89分),1例可(65~79分)。所有患者腕掌侧小切口Ⅰ期愈合,随访期内无感染、骨坏死或瘢痕形成病例。结论经皮腕掌侧入路双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舟骨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切口微创、断端加压固定、骨愈合率高,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000.
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减压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减压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手术策略、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2年1月~2014年6月,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减压治疗27例单节段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其中男19例、女8例,平均年龄78.9±8.5岁(70~93岁)。均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对侧隐窝进行减压及椎间孔成形治疗,术后第2天复查腰椎CT评估椎间孔成形及侧隐窝减压的情况。记录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五个时间点的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统计分析比较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差异。采用改良Mac Nab评价疗效。结果:本组中25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1例无法耐受疼痛转为开放手术,另1例有心肌缺血表现放弃手术。手术时间50~110min,平均75±28min。术后第2天复查CT显示椎间孔扩大明显,侧隐窝减压充分。2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9±16个月(12~44个月),腿痛VAS评分术前为8.52±1.11,术后1个月为1.80±0.63,术后3个月为1.33±0.89,术后6个月为1.05±0.69,术后12个月为0.71±0.50;ODI术前为59.43±10.04,术后1个月为29.42±10.33,术后3个月为20.13±8.18,术后6个月为13.98±6.16,术后12个月为9.86±5.03。术后四个时间点随访VAS评分及ODI指数均较术前改善(P0.01)。改良Mac Nab疗效为优18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为87.5%。1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感觉麻木,予以保守治疗,术后2周时恢复,无永久性神经损伤、感染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减压术在确保良好侧隐窝减压的同时能够明显减少手术创伤,且能够在局麻下进行,对患者的全身影响小,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