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38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12篇
中国医学   74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肌苷注射液中肌苷含量测定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迪宏 《首都医药》2002,9(11):47-48
1实验方法与结果 1.1仪器、试剂及样品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SP8810,可见-紫外检测器SP8450,积分仪SP4290,美国光谱物理公司出品;分析柱:C-18柱,5um,4.6mm~250mm,大连化物所出品;紫外分光光度仪CARRY100,美国VARIAN公司出品.  相似文献   
53.
贾新立 《中原医刊》2005,32(2):46-46
目的 观察凯西莱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方法6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凯西莱,对照组给予益肝灵和肌苷,疗程均为 12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3% (28 /30),对照组为 66.7% (20 /30),P<0.0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凯西莱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4.
55.
56.
背景:肌苷参与机体多方面的代谢过程,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其机制还没有彻底阐明。目的:研究肌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肌苷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本实验在青岛大学医学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和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完成。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68只,体质量230~270g,清洁级,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干预措施: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68只,应用线栓法建立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32只和对照组32只,每组再随机分为缺血1.5h再灌流2,6,12,24h,2,3,7,14d组(n=4),另外4只作假手术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流后脑组织VEGF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脑组织未见VEGF阳性表达。对照组在皮层区和纹状体区VEGF在脑缺血再灌注2h开始表达,12h达高峰,持续24h,随即迅速降低。VEGF阳性细胞主要位于Ⅱ,Ⅲ,Ⅳ层神经元和血管内皮细胞,尤其神经细胞核周细胞浆和树突染色最深。肌苷治疗组VEGF表达于缺血再灌注2h~2d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78~22.62,P<0.01)。结论:肌苷可上调脑缺血再灌注后VEGF的表达,可能是其缺血后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mRNA的表达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肌苷的干预作用,从细胞增殖角度探讨肌苷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腹腔注射肌苷注射液,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流不同时间点皮质区和纹状体区神经细胞CyclinD1mRNA的表达与凋亡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h后皮质区与纹状体区即出现少量凋亡神经细胞,皮质区1d达高峰(72.8±2.66)个/视野,纹状体区2d达高峰(96.75±4.37)个/视野,之后逐渐减少,至再灌注14d(5.50±0.65)个/视野接近假手术组水平(3.75±0.85)个/视野;肌苷治疗组凋亡神经细胞较对照组显著减少;脑缺血再灌流后皮质区与纹状体区的缺血周围区神经细胞CyclinD1mRNA的表达于2h逐渐增强,皮质区和纹状体区分别于12h和1d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肌苷治疗组CyclinD1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减弱。结论:脑缺血再灌流CyclinD1mRNA的表达时序先于凋亡细胞的出现,其异常表达可能诱导了神经元的凋亡。肌苷可在脑缺血再灌注后抑制CyclinD1mRNA的表达,从而减少神经细胞凋亡,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8.
背景肌苷参与机体多方面的代谢过程,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其机制还没有彻底阐明.目的研究肌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肌苷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本实验在青岛大学医学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和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完成.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68只,体质量230~270 g,清洁级,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干预措施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68只,应用线栓法建立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32只和对照组32只,每组再随机分为缺血1.5 h再灌流2,6,12,24 h,2,3,7,14 d组(n=4),另外4只作假手术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流后脑组织VEGF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脑组织未见VEGF阳性表达.对照组在皮层区和纹状体区VEGF在脑缺血再灌注2 h开始表达,12 h达高峰,持续24 h,随即迅速降低.VEGF阳性细胞主要位于Ⅱ,Ⅲ,Ⅳ层神经元和血管内皮细胞,尤其神经细胞核周细胞浆和树突染色最深.肌苷治疗组VEGF表达于缺血再灌注2 h~2 d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78~22.62,P<0.01).结论肌苷可上调脑缺血再灌注后VEGF的表达,可能是其缺血后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9.
张晓伟  钱金娥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4):1071-1072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尼西钠与肌苷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0±2)℃]条件下,观察8 h内配伍液的外观性状、pH值及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并用系数倍率法、紫外双波长等吸收法分别测定头孢尼西钠与肌苷的含量。结果两药在配伍后8 h内肌苷含量无明显变化、8 h时头孢尼西钠含量〈90%,其余外观性状、pH值及紫外吸收光谱等考察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尼西钠与肌苷注射液可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使用,但应在6 h内滴注完毕。  相似文献   
60.
陈叶琴  朱珊梅 《中国药房》2012,(37):3508-3510
目的:制备复方肌苷口服液并对其进行质量考察。方法:以肌苷为主药加入硒酸脂多糖制备口服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通过6个月加速试验和12个月长期留样试验考察其稳定性。结果:所制溶液为微黄色澄明溶液;肌苷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10.24~35.84μg·mL-(1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1.11%;稳定性试验中样品在考察期内各项指标均未见明显改变,pH值略有下降。结论:该制剂处方工艺合理可行,质量可控,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