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1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160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155篇
妇产科学   47篇
基础医学   293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678篇
内科学   266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138篇
特种医学   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28篇
综合类   1204篇
预防医学   431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619篇
  11篇
中国医学   261篇
肿瘤学   173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301篇
  2011年   335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418篇
  2007年   294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248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通过对婴幼儿湿疹患者食物不耐受IgG抗体水平的检测,探讨婴幼儿湿疹与食物不耐受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02例食物特异性IgE筛查阴性的湿疹婴幼儿和52例正常健康婴幼儿例进行食物不耐受IgG抗体检测。结果病例组食物不耐受IgG抗体阳性率88.23%,高于对照组69.23%(χ2=8.362,P=0.004)。病例组的牛奶、蛋白/蛋黄、西红柿、小麦、玉米、大豆、鳕鱼、牛肉和大米的食物不耐受IgG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阳性率最高的是牛奶和鸡蛋;病例组中小于1岁患儿(婴儿组)多种食物不耐受IgG抗体阳性率为44.44%,低于(1~3)岁患儿(幼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25,P=0.000)。结论婴幼儿湿疹患儿食物不耐受IgG抗体水平较高,提示婴幼儿湿疹的发病与食物不耐受有关,食物不耐受IgG抗体检测对预防和指导治疗婴幼儿湿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2.
目的调查分析濮阳地区儿童食物不耐受的临床特征。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腹痛患儿780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儿血清中8种常见食物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水平。分析患儿食物不耐受阳性率和特征, 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患儿食物不耐受情况。结果 780例患儿中, 食物不耐受检测阳性者770例, 阳性率为98.72%(770/780);其中牛奶阳性率(85.90%, 670/780)最高, 其次为鸡蛋(80.77%, 630/780)、西红柿(30.77%, 240/780)、大豆(25.64%, 200/780);不耐受程度为中度-强阳性的食物包括牛奶、鸡蛋、大米、大豆、小麦、西红柿。男性患儿西红柿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抗体浓度低于女性患儿(P<0.05)。≥6岁患儿大豆、鸡蛋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抗体浓度低于<6岁患儿, 西红柿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抗体浓度高于<6岁患儿(P<0.05)。结论濮阳地区儿童慢性腹痛多由食物不耐受导致, 不耐受食物主要为牛奶、鸡蛋、西红柿等, 且不同年龄、性别患儿食物不耐受特征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33.
赖氨酸尿性蛋白耐受不良(lysinuric protein intolerance, LPI)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由阳离子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和鸟氨酸的质膜转运缺陷引起。LPI表现为反复呕吐和腹泻, 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后出现昏迷, 进食不良, 厌恶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进而导致营养不良, 甚至死亡, 一些患有LPI的儿童还出现肺泡蛋白沉积症。医学营养支持治疗是治疗中的重要环节。该文报告1例确诊赖氨酸尿性蛋白耐受不良、肺泡蛋白沉积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细胞免疫功能障碍4岁患儿的营养支持疗法, 其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文中回顾了相关文献, 以期为赖氨酸尿性蛋白耐受不良的营养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讨贝尔麻痹与食物不耐受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将290例贝尔麻痹患者纳入贝尔麻痹组,将51例健康成人纳入对照组,采集外周血进行食物不耐受IgG抗体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贝尔麻痹患者食物不耐受阳性率为74.83%,正常对照组食物不耐受阳性率为53.33%,二者有统计学差异(χ~2=10.207P=0.001)。结论贝尔麻痹患者食物不耐受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食物不耐受可能与贝尔麻痹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5.
杨柳 《黑龙江医学》2022,46(17):2172-2174
目的:探讨鸟巢护理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干预应用于喂养不耐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10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早期微量口饲喂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鸟巢护理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喂养相关情况及生长发育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2,P<0.05)。观察组每日摄奶量(79.60±7.25) mL,多于对照组的(62.93±5.65) mL,观察组体重开始增长时间为(5.71±0.86) d、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为(7.72±1.03) d、达全肠道营养时间为(10.34±1.25) d,短于对照组的(7.33±0.94) d、(9.20±1.12) d、(15.62±2.2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13、8.142、6.228、13.046,P<0.05)。观察组身长增长速度为(0.89±0.27) cm/周、...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讨腹部按摩结合口服金双歧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辅助疗效。方法60例早产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腹部按摩及口服金双歧,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腹部按摩结合金双歧效果显著。结论腹部按摩法结合金双歧可有效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问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7.
目的 分析穴位针刺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4月许昌市人民医院69例SAP患者,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接受常规治疗及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穴位针刺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较对照组79.4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腹胀、呕吐、便秘、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消失、腹痛消失、肠鸣音复常、首次进食、首次排便、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穴位针刺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SAP患者,效果显著,能促进患者恢复,减少早期喂养不耐受症状发生,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38.
脑缺血耐受     
人们一直在寻找预防和治疗脑缺血的方法。近年发现脑缺血预处理可以诱导脑缺血耐受。本文阐述脑缺血耐受的模型及可能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139.
大量研究表明环磷腺苷(cAMP)信号转导通路、磷酸肌醇(PI)信号转导通路是介导酒精效应的细胞内靶点。酒精通过影响这些通路的多种组成成分,导致相关酶活性和基因表达调控因子的改变,从而引起细胞短期的调控功能失调和长期的基因表达改变,这些变化可能是酒精耐受和依赖发展的重要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0.
目的:通过观察局灶脑缺血预处理对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在脑缺血耐受中的意义。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给予两次相前3天的假手术,其余两组分别在2小时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及22小时再灌注前3天给予10分钟的预缺血或假手术,比较各组梗死体积、组织病理变化及NF—κB的表达。结果:预缺血组梗死体积较假手术组减小53.15%(p〈0.01),神经元损伤、坏死轻于后者,NF—κB表达低于假手术组及对照组(p〈0.01)。结论:10分钟大脑中动脉预缺血可有效诱导缺血耐受,减小梗死体积,减轻缺血性神经损伤,抑制NF—κB表达。NF—κB表达下调可能是局灶性脑缺血耐受产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