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545篇 |
免费 | 805篇 |
国内免费 | 33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8篇 |
儿科学 | 36篇 |
妇产科学 | 72篇 |
基础医学 | 323篇 |
口腔科学 | 78篇 |
临床医学 | 2394篇 |
内科学 | 685篇 |
皮肤病学 | 33篇 |
神经病学 | 798篇 |
特种医学 | 38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1511篇 |
综合类 | 7468篇 |
预防医学 | 1262篇 |
眼科学 | 79篇 |
药学 | 6300篇 |
101篇 | |
中国医学 | 1029篇 |
肿瘤学 | 9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5篇 |
2023年 | 464篇 |
2022年 | 658篇 |
2021年 | 1068篇 |
2020年 | 672篇 |
2019年 | 710篇 |
2018年 | 284篇 |
2017年 | 626篇 |
2016年 | 625篇 |
2015年 | 724篇 |
2014年 | 1212篇 |
2013年 | 1229篇 |
2012年 | 1473篇 |
2011年 | 1517篇 |
2010年 | 1388篇 |
2009年 | 1312篇 |
2008年 | 1289篇 |
2007年 | 1193篇 |
2006年 | 1083篇 |
2005年 | 942篇 |
2004年 | 757篇 |
2003年 | 669篇 |
2002年 | 613篇 |
2001年 | 469篇 |
2000年 | 295篇 |
1999年 | 206篇 |
1998年 | 164篇 |
1997年 | 151篇 |
1996年 | 147篇 |
1995年 | 129篇 |
1994年 | 88篇 |
1993年 | 70篇 |
1992年 | 55篇 |
1991年 | 65篇 |
1990年 | 48篇 |
1989年 | 66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与吗啡在前列腺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02~2004—07间,我们将150例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的病人,术后分为3组,分别用0.2%罗哌卡因;0.3%罗哌卡因;0.3%罗哌卡因+吗啡进行术后镇痛比较,探讨其术后镇痛的最佳浓度,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2.
目的:比较0.15%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经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临床效应.方法:择期经腹子宫全切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n=30)和布比卡因组(B组,n=30)进行PCEA,观察患者24h镇痛效果、运动阻滞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评级(BCS)相似,而24h硬膜外用药量、24h按压次数/实际有效进药次数(D/D)比值及PCA按压次数B组>L组(P<0 05);术后运动阻滞完全恢复时间,术后4h、8h、12h运动恢复分级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低血压发生率L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0.1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PCEA能达到满意镇痛效应,并减少局麻药及芬太尼用量,术后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运动神经阻滞与布比卡因相同,作用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83.
罗比卡因是一种独特的新型长效局麻药,是纯S型镜像体结构的酰胺类局麻药,为消旋混合物布比卡因的左旋异构体。我们采用相同浓度的罗比卡因行腰麻并与相同浓度的布比卡因进行对照,观察其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4.
85.
患者,女,53岁,右侧下面部针刺样疼痛3个月,加重半个月,以右侧三叉神经痛而收住院。给以95%乙醇0.376ml及奴夫卡因注射液0.4ml封闭右侧卵圆孔,病人感到头昏、恶心、术后呈现右侧颜面部浮肿,痛觉消失,头晕加重,吃饭时感觉右侧隐藏感,口唇起泡,颜面及额部麻木,口向左侧偏斜,右眼视物不清,眼睑不能闭合,给 相似文献
86.
不同的阻滞方法对75岁以上高龄老人阻滞效果及循环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比较硬膜外隙阻滞(硬外)、蛛网膜下隙阻滞(腰麻)和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腰麻)在75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阻滞效果及对循环的影响.选ASAⅢ~Ⅳ级90例,随机等分为3组,Ⅰ组为硬外阻滞组(A组),用1.5%Lidocaine 4ml试验剂量并确认无脊麻后,根据情况追加1.5%Lidocaine 4~6ml;Ⅱ组为腰麻组,Ⅲ组为单侧腰麻组,两组注药速度均为0.1ml·s-1,注药过程均不作往返吸注.Ⅱ组用0.75%布比卡因1ml(7.5mg),注药后仰卧;Ⅲ组患侧在下侧卧,用0.75%布比卡因0.6ml(4.5mg)、10%葡萄糖液0.4ml,注药20min后平卧.结果显示:①患侧痛觉阻滞起效由快到慢为Ⅱ组、Ⅲ组和Ⅰ组.②三组阻滞前后的心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Ⅲ组阻滞前后的平均动脉压也无显著性差异,但Ⅰ和Ⅱ组的阻滞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均有显著性差异.③患侧痛觉阻滞达标率(无痛平面达L1的百分率)为Ⅰ组93.3%,Ⅱ和Ⅲ组均为100%.④阻滞不全者Ⅰ组3例,而Ⅱ和Ⅲ组则无.⑤发生低血压者Ⅰ和Ⅱ组各3例,且同时都伴有ECG的ST段下移;Ⅲ组则无.表明①单侧腰麻组起效较快、阻滞完善和患侧痛觉阻滞达标率高.②单侧腰麻所用剂量小,阻滞范围小,对循环干扰轻和阻滞平面似乎更易控制.因此,小剂量布比卡因单侧腰麻可能更适合高龄老人下肢手术. 相似文献
87.
《中国民康医学》2019,(16)
目的:比较马来酸桂哌齐特和依达拉奉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3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64)和研究组(n=74)。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依达拉奉,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O)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NOS、NOS和NO水平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6.49%,高于对照组的70.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降低患者血清iNOS、NOS、NO水平,提高ADL评分和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8.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1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不同剂量罗哌卡因等比重腰麻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间在我院行足月剖宫产的单胎妊娠产妇120例,随机分为4组,给予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腰麻,每组30例,剂量分别为8mg、10mg、12mg、15mg。比较4组术中镇痛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和出生体重、胎儿脐带血气分析情况、低血压及其他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5mg剂量组麻醉镇痛效果Ⅳ级的比例明显高于8mg剂量组、10mg剂量组、12mg剂量组;10mg剂量组、12mg剂量组麻醉镇痛效果Ⅳ级比例明显高于8mg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 Apgar评分和出生体重在各剂量罗哌卡因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罗哌卡因组胎儿pH值、PCO_2、PO_2、BE-B、HCO_3~-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mg剂量组产妇低血压率明显高于8mg剂量组、10mg剂量组、12mg剂量组;10mg剂量组、12mg剂量组产妇低血压率明显高于8mg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mg剂量组与12mg剂量组产妇低血压率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呼吸抑制、恶性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在各剂量罗哌卡因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腰麻推荐剂量为10~15mg,随着使用量提升应注意预防低血压,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对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予以胸段椎旁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 TPVB)镇痛,对照组50例予以罗哌卡因,观察组50例予以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对比两组镇痛效果、阻滞时间、血流动力学、炎症因子水平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6 h、12 h、24 h、48 h)机械疼痛阈值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较对照组短,感觉、运动阻滞维持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T2~T3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3 d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对照组低,IL-10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血压偏高、心率增快各1例,发生率为6.00%较对照组恶心呕吐、血压偏高各2例,躁动、... 相似文献
90.
利培酮与阿立哌唑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俊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17(2):128-129
儿童精神分裂症是指起病于6—15岁的精神分裂症。我们以利培酮或阿立哌唑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