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534篇
  免费   8391篇
  国内免费   3278篇
耳鼻咽喉   103篇
儿科学   1956篇
妇产科学   360篇
基础医学   2696篇
口腔科学   130篇
临床医学   23783篇
内科学   21284篇
皮肤病学   437篇
神经病学   4145篇
特种医学   330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1篇
外科学   2750篇
综合类   55420篇
预防医学   8642篇
眼科学   533篇
药学   39736篇
  369篇
中国医学   37358篇
肿瘤学   1041篇
  2024年   1321篇
  2023年   4544篇
  2022年   3867篇
  2021年   5065篇
  2020年   4555篇
  2019年   5355篇
  2018年   2526篇
  2017年   4940篇
  2016年   5021篇
  2015年   5796篇
  2014年   10110篇
  2013年   9742篇
  2012年   11942篇
  2011年   12925篇
  2010年   11498篇
  2009年   11147篇
  2008年   11229篇
  2007年   10635篇
  2006年   9971篇
  2005年   9769篇
  2004年   8593篇
  2003年   8076篇
  2002年   6538篇
  2001年   5960篇
  2000年   4703篇
  1999年   3574篇
  1998年   3117篇
  1997年   2585篇
  1996年   2172篇
  1995年   1815篇
  1994年   1285篇
  1993年   964篇
  1992年   723篇
  1991年   637篇
  1990年   492篇
  1989年   506篇
  1988年   148篇
  1987年   116篇
  1986年   86篇
  1985年   57篇
  1984年   52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93.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4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6例,2组患者入院均根据病情给予能量合剂、血管扩张剂、减轻心脏负荷药物,并进行对症、溶栓及抗心律失常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静滴治疗,1次/d,用药2周为1疗程;于治疗2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并对比2组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善情况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平均活性,血浆过氧化脂质(P-LPO)、红细胞过氧化脂质(E-LPO)含量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胸闷、心悸、心绞痛及ST段下移、T渡低平或倒置患者改善率显著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E-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LPO、E-LPO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可有效缓解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中脂质过氧化物浓度,缓解心肌缺血状态.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初诊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生存状况。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60例AMI患者按住院期间是否并发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组和非心力衰竭组。采用自制表格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和相关指标。结果 160例AMI患者中58例(36.25%)确诊为首发心力衰竭。两组患者在年龄、心率、发病至就诊时间、住院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肌酐(SCr)和血清尿素氮(BUN)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心力衰竭组患者总死亡率、心房颤动、心源性休克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病率均显著高于非心力衰竭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AMI患者住院死亡率的因素由高至低依次为Killip分级、并发心源性休克、并发心力衰竭、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LVEF、年龄和CKMB。结论 AMI首发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较高,预后较差,应及时检测相关指标,积极预防AMI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CPHD)并发顽固性心力衰竭(refractory heart failure,RHF)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CPHD并发RHF患者共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与观察组(58例)。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包括祛痰,吸氧,强心,利尿,抗感染,扩张血管等;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苓桂术甘汤。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右心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右心室短轴缩短率(right ventricular shortening fraction,RVFS)[(43.3±1.6)、(26.5±1.0)%]显著高于对照组[(40.5±2.7)、(23.4±2.5)%],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igh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RVVd)、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igh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RVVs)[(45.3±1.9)、(36.7±1.6)ml]显著低于对照组[(48.0±2.7)、(39.4±2.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Lee氏心衰积分[(9.4±2.8)、(2.5±0.5)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5.7±4.6)、(4.2±0.8)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为(64.6±7.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1±1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PHD并发RHF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丁苯酞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月收治的11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丁苯酞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于对照组,内皮素-1、血清丙二醛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丁苯酞辅助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在男、女不同性别患者中差异,为其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前瞻性研究2010年1月-2011年9月间在本院神经内科及康复科住院检查且病历资料完整,基于缺血性卒中分型系统TOAST分型确诊的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160例,按照性别分为男性组与女性组,分析男性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组和女性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组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160例,其中男性112例(70%);女性48例(30%),两者之比为2.375∶1。女性患者发病年龄高于男性患者,两者之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男性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相比,女性患者高血压发病率、吸烟、饮酒的发生率低于男性,两者之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高TC、高LDL发病率高于男性患者,两者之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男性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相比,女性患者在66岁~75岁年龄段女性患者发病率高于男性,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本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1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脑卒中组,根据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组(55例)、中度组(42例)及重度组(21例)。同时,根据患者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进展性脑卒中将其分为进展组(31例)和非进展组(87例)。分别于入院后第1、3、7、14天采集上述患者肘静脉血检测IL-6和hs-CRP水平。选取同期于本院查体健康者48例纳入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于体检当日清晨采集血液检测IL-6和hs-CRP水平。结果入院后第1、3、7、14天,脑卒中组患者血清IL-6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卒中组患者血清IL-6和hsCRP水平于入院后第1天达到峰值,后呈下降趋势,其中,重度组患者血清IL-6和hs-CRP峰值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1),中度组患者血清IL-6和hs-CRP峰值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P<0.01)。非进展组患者血清IL-6和hs-CRP水平于入院后第1天达到峰值,后呈下降趋势,进展组患者IL-6和hs-CRP水平随时间变化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均于入院后第7天达到峰值。在不同时间点,进展组患者血清IL-6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进展组(P<0.01)。结论 IL-6和hs-CRP可用于判断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预测脑卒中进展,可为脑卒中的防控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99.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