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525篇
  免费   2386篇
  国内免费   1005篇
耳鼻咽喉   62篇
儿科学   138篇
妇产科学   74篇
基础医学   999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10602篇
内科学   6540篇
皮肤病学   69篇
神经病学   8045篇
特种医学   149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1212篇
综合类   21204篇
预防医学   3574篇
眼科学   431篇
药学   12502篇
  189篇
中国医学   7310篇
肿瘤学   423篇
  2024年   399篇
  2023年   1669篇
  2022年   1544篇
  2021年   2159篇
  2020年   2075篇
  2019年   2507篇
  2018年   1011篇
  2017年   2336篇
  2016年   2370篇
  2015年   2675篇
  2014年   4574篇
  2013年   4294篇
  2012年   5302篇
  2011年   5474篇
  2010年   5111篇
  2009年   4449篇
  2008年   4392篇
  2007年   4054篇
  2006年   3442篇
  2005年   3376篇
  2004年   2871篇
  2003年   2590篇
  2002年   2100篇
  2001年   1785篇
  2000年   939篇
  1999年   572篇
  1998年   279篇
  1997年   159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7例)为患者使用氯吡格雷,观察组(2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为患者使用依达拉奉,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治疗前的数值,生活质量评分数值高于治疗前的数值,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数值低于对照组的数值,生活质量评分数值高于对照组的数值,统计学有意义(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了疗效,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脑梗死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给予优质护理的60例患者作为优质组,给予常规护理的6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优质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优质护理为脑梗死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运动指数,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值得予以广泛的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3.
目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神经保护剂予以治疗,探究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选取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均匀分组的原则进行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多种神经保护剂(醒脑静、GMI以及奥拉西坦)进行治疗,比较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显著较高,统计学意义显著(P <0.05);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显著较差,统计学意义显著(P <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神经保护剂予以治疗的效果显著,有效促进了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4.
65.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的疗效,观察丁苯酞治疗后血清中S-100B蛋白(S100B)、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管形成素-1(ANG-1)的改变。方法:选择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老年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1例)应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7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共治疗2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S100B、Hcy和ANG-1的表达。结果:治疗后2周末及3周末,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2周后血清中S100B、Hcy和ANG-1的表达均下降,但是观察组血清中S100B、Hcy和ANG-1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临床效果理想,且能有效下调血清中S100B、Hcy和ANG-1的表达,更好地调节机体内部环境。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观察早期缬沙坦降血压治疗对老年继发性慢性肾脏病患者肾脏替代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肾内科诊治的老年慢性肾脏病合并肾性高血压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肾脏替代疗法,观察组早期给予缬沙坦降压治疗,然后进行肾脏替代疗法,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心率及血压变化、肾脏功能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心率及血压、血生化、肾功能、电解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静脉压(CVP)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t/P=5.854/0.000、8.965/0.000、6.412/0.000、9.134/0.000);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肾小球滤过率(GFR)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显著(t/P=5.924/0.000、5.438/0.000、3.748/0.000、8.690/0.000);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钾、血钠、血氯、碳酸氢盐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t/P=4.602/0.000、2.313/0.023、4.528/0.000、5.384/0.00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22.22%(χ~2/P=4.410/0.037)。结论早期缬沙坦降血压的效果较好,使肾脏替代疗法的效果提高,明显改善血生化、血流动力学、肾功能,并且不良反应较少,在临床上可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68.
69.
张利山 《黑龙江医学》2019,43(7):742-743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脑梗死合并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6月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98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使用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APTT、PLT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IN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及栓塞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在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治疗中可起到良好的溶栓作用,且药物不良反应及所引发的栓塞事件均较少,临床应用安全且可靠。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