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836篇
  免费   9434篇
  国内免费   5356篇
耳鼻咽喉   2770篇
儿科学   839篇
妇产科学   1588篇
基础医学   5637篇
口腔科学   1663篇
临床医学   27018篇
内科学   25770篇
皮肤病学   377篇
神经病学   2411篇
特种医学   8079篇
外国民族医学   68篇
外科学   8958篇
综合类   48023篇
预防医学   13159篇
眼科学   515篇
药学   21893篇
  405篇
中国医学   18361篇
肿瘤学   3092篇
  2024年   1421篇
  2023年   5185篇
  2022年   4008篇
  2021年   5249篇
  2020年   5307篇
  2019年   5630篇
  2018年   2772篇
  2017年   4937篇
  2016年   5489篇
  2015年   6048篇
  2014年   9205篇
  2013年   9002篇
  2012年   11860篇
  2011年   12123篇
  2010年   10366篇
  2009年   11746篇
  2008年   12447篇
  2007年   11258篇
  2006年   10270篇
  2005年   8112篇
  2004年   7055篇
  2003年   5124篇
  2002年   4610篇
  2001年   3751篇
  2000年   2909篇
  1999年   2529篇
  1998年   1984篇
  1997年   1586篇
  1996年   1367篇
  1995年   1027篇
  1994年   916篇
  1993年   1019篇
  1992年   886篇
  1991年   825篇
  1990年   715篇
  1989年   649篇
  1988年   439篇
  1987年   323篇
  1986年   216篇
  1985年   147篇
  1984年   51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5):1365-1369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配合早期规律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9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锻炼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行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锻炼组术后第2 d由医生指导其在床上进行规律的腰背肌功能锻炼。而常规组患者术后卧床休息、常规恢复活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腰椎评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年。随时间延长,两组患者ODI评分均显著减少,JOA评分均显著增加;而锻炼组患者VAS评分随时间延长显著减少,但常规组患者术后1年与术后3个月相比,VAS评分不减反增,不同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 d和术后3个月,两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锻炼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1 d,两组间ODI和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锻炼组上述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术配合早期主动规律的腰背肌功能锻炼可显著改善腰椎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2.
73.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在不同时段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并且根据其有无发生心律失常作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对可能影响其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总计46例(46.00%)发生心律失常,其中快速型心律失常占据56.52%(26/46),缓慢型心律失常占据43.48%(20/46),均多集中于术中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群体中,性别、年龄、梗死前心绞痛以及手术时间和其心律失常的发生无明显相关(P>0.05),而血管病变、血流TIMI分级、梗死位置以及梗死范围和其心律失常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影响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为血管病变、血流TIMI分级、梗死位置以及梗死范围(P<0.05)。结论血管病变、血流TIMI分级、梗死位置以及梗死范围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临床需要根据危险因素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防范措施,以尽量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骨水泥PKP联合雌激素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行PKP手术治疗时骨水泥注入的剂量不同分为三组(A组2-4 mL、B组4-5 mL、C组5-6 mL),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比较术后三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相比,治疗前VAS评分、O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天及1年后随访时,三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中部高度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天及1年后随访时,三组患者治疗后椎体前缘、中间高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组间比较椎体前缘高度:C组B组A组,椎体中间高度:C组B组A组,且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A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2.5%)明显低于B组(30.0%)、C组(41.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KP术中注入小剂量骨水泥(2-4 mL)对于治疗老年女性OVCFs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及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探讨分析脑梗死瘫痪患者不同时机康复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114例脑梗死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常规治疗2周内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4周后给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FMA、NIHSS、B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6周FMA、BI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提高,NIHS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瘫痪患者不同时机康复介入治疗对效果影响显著,对于脑梗死瘫痪患者及早介入康复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运动、神经功能的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78.
79.
目的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分支拘禁球囊术保护联合单支架跨越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非左主干真性分叉病变患者30例,在IVUS指导下行分支拘禁球囊术保护及主支单支架横跨支架置入术,12月内完成随访,观察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并完成IVUS复查。结果术后一年内,2例发作心绞痛,加强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非靶血管病变,并完成血运重建。2例因心力衰竭发作需住院治疗。IVUS复查主支和边支两组血管管腔丢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支拘禁球囊术保护联合主支单支架越跨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建立大黄特征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相关联的二维指纹图谱,研究大黄抗氧化活性物质。方法:利用高效液相多检测器联用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在线检测体系,对大黄中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共鉴定出大黄中化学成分15种;其中8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然后采用清除效率为指标对各活性成分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结果发现化合物葡萄糖紫丁香酸、腺嘌呤、没食子酸、儿茶素或表儿茶素、双花母草素、2-O-桂皮酰-没食子酰葡萄糖等具有较强的清除ABTS·+的活性,而蒽醌类成分对ABTS·+的清除作用较弱。结论:采用HPLC-ABTS-DAD-Q-TOF/MS对大黄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快速分析鉴定,初步阐明大黄在抗氧化环节起作用的效应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