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77篇
  免费   707篇
  国内免费   951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946篇
口腔科学   581篇
临床医学   970篇
内科学   248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204篇
特种医学   258篇
外科学   534篇
综合类   2244篇
预防医学   572篇
眼科学   57篇
药学   1514篇
  5篇
中国医学   672篇
肿瘤学   361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371篇
  2022年   344篇
  2021年   332篇
  2020年   307篇
  2019年   325篇
  2018年   242篇
  2017年   304篇
  2016年   369篇
  2015年   351篇
  2014年   457篇
  2013年   521篇
  2012年   672篇
  2011年   785篇
  2010年   572篇
  2009年   549篇
  2008年   611篇
  2007年   480篇
  2006年   363篇
  2005年   396篇
  2004年   246篇
  2003年   227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目的 构建半水硫酸钙和纳米羟基磷灰石为主的复合人工骨材料并对其注射性能、凝固性能和机械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方法 测试不同液固比条件下复合材料的注射特性,25℃和37℃时分别测试不同液固比、不同二水硫酸钙促凝剂条件下的材料初、终凝时间和压缩强度,均与纯硫酸钙作对比.结果 液固比0.50以上时注射性能满意.无论何种液/固比,复合材料的凝固时间均较硫酸钙延长,37℃下的凝固时间较25℃下延长.一定范围内促凝剂用量过大或过小均使凝固时间延长.液固比越大或促凝剂用量越高,材料压缩强度越低.纳米磷灰石含量增大则材料强度降低.结论 合理掌握纳米磷灰石的比例,液固比和促凝剂的用量,是开发可注射纳米人工骨的关键.  相似文献   
92.
目的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粉体的方法进行研究。方法综述了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和分类,介绍了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粉体采用的溶胶-凝胶方法,提出了相关待解决的问题。结果溶胶-凝胶法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结论利用该方法有望制备出形状可控、粒度均匀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粉体。  相似文献   
93.
纳米粒是近年来载体研究中的热点。理想的纳米粒载体应有特异靶向性、药物释放可控性,无毒性以及可生物降解等。综述了纳米粒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4.
血液相容性是生物材料领域一个非常重要又是迄今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聚氨酯具有相对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一直被作为重要的与血液直接接触的材料用于制作血管移植物、介入导管、心室辅助循环系统及人工心脏等。但是,目前已有的商品化医用聚氨酯材料仍在血液相容性、生物稳定性等方面存在着问题,不能满足与血液接触应用的高要求。本文将纳米级碳材料作为分散相与聚氨酯材料复合,就此复合材料试用于心室辅助循环系统的血泵表面的涂覆处理,并对该复合材料表面的血液相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复合材料的抗凝血性、抗溶血性能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5.
介绍了聚环氧乙烷(PEO)/LimMoO3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结果表明,PEO大分子插入到LixMoO3片层间,使层间距增大了0.73nm。PEO在LixMoO3层间呈PEO-HgClⅠ型构象,其运动能力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96.
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致死率排第二位的疾病,其中80%为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损伤是影响脑缺血预后的关键,包括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近年来,功能化纳米药物递送体系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高效性、强特异性等优势在脑缺血疾病研究中被广泛应用。综述金属纳米递药体系、生物相容纳米递药体系以及高分子纳米递药体系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抑制炎症反应以及清除氧化应激的研究,并对纳米药物递送体系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7.
目的 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乳(NEA)和商品化的氢氧化铝[Al(OH)3]作为配方组分,制备出新型NEA/Al(OH)3复合佐剂系统,并对增强MRSA重组亚单位疫苗免疫应答效应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 以血清特异性IgG作为评价指标,将2种乳剂(NEA和MF59)和2种铝盐[Al(OH)3和AlPO4]进行复配筛选;采用多因素实验设计,对初步筛选出的复合佐剂成分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确定优选的NEA/Al(OH)3复合佐剂系统处方;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国际标准株(MRSA252)建立Balb/c小鼠脓毒血症动物感染致死模型,进一步对新型NEA/Al(OH)3复合佐剂系统增强MRSA重组亚单位疫苗抗原HI的免疫应答效应(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应答、免疫保护效力)进行比较研究,评价其免疫增强的保护效果及初步机制。结果 NEA和Al(OH)3的复配是优选的乳剂与铝盐复合佐剂组分;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确定优化的NEA/Al(OH)...  相似文献   
98.
目的:结合免疫治疗与化疗,以改善肿瘤的治疗效果,为安全有效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的发展提供更多见解。方法:使用工程化纳米囊泡,囊泡膜上表达PD-1受体,可以靶向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通过破坏PD-1/PD-L1免疫抑制通路增强抗肿瘤反应。同时,囊泡包裹的化疗药物阿霉素可以进入肿瘤细胞核,抑制DNA与RNA的合成,诱导肿瘤细胞死亡。结果:实验证实,制备的PD1-阿霉素材料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安全性,能准确靶向肿瘤部位,阿霉素在细胞核部位起作用,能有效地进行肿瘤杀伤。结论:本研究首次将PD-1免疫检查点抑制与化疗药物阿霉素相结合,利用PD-1囊泡安全性高、长循环的特点作为包裹化疗药物阿霉素的载体,这种方法可以进行肿瘤细胞的有效靶向与治疗,实现肿瘤的有效清除。  相似文献   
99.
目的:介绍纳米技术导致药动学改变的应用,为新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借鉴。方法:以纳米技术在近年来对药动学不同过程影响的研究进展为线索作一综述。结果:纳米技术使药物粒子溶解度增大;改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效率;通过血脑屏障,定向作用于中枢神经;穿透表皮,从而加强对治疗剂的吸收;药物的靶向作用等。结论:纳米技术在药学领域中将成为一种革命性技术,使药物效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100.
纳米技术及制剂在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述近年来运用纳米技术制备的纳米制剂的应用情况。方法:根据近年来的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运用纳米技术制备纳米制剂具有靶向性,增加药物疗效,减少用量,减轻不良反应等功效。结论:纳米制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