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2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53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302篇
内科学   6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51篇
外科学   194篇
综合类   924篇
预防医学   15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09篇
  10篇
中国医学   96篇
肿瘤学   3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41.
丁丙诺啡伍用氟哌利多和咪达唑仑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丁丙诺啡用于术后病人皮下自控镇痛 (PCSA)伍用不同剂量的氟哌利多和咪达唑仑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ASAⅠ~Ⅲ级手术病150例 ,随机分成3组 :A组50例镇痛药液为咪达唑仑20mg加丁丙诺啡1mg;B组50例镇痛药液为咪达唑仑10mg加氟哌利多5mg加丁丙诺啡1mg;C组50例镇痛药液为咪达唑仑10mg加氟哌利多8mg加丁丙诺啡1mg加负荷量 (0.1mg丁丙诺啡加2mg氟哌利多 )。所有病人均采用100ml舒贝康一次性PCSA泵 ,术毕用套管针穿刺于三角肌皮下固定持续用药剂量2ml/h ,PCSA每次0.5ml ,锁定时间15分钟 ,实施PCSA后24小时专人巡视评估镇痛效果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头晕、尿潴留、呼吸抑制等 )。结果 :不良反应 :A~C组出现不同程度头晕、恶心、呕吐分别为50 %、30 %、10 % ,组间比较 (P<0 05)。镇痛效果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0~10)评分 ,三组病人镇痛当天评为0~3分的分别为40 %、38 %、60 % ,A组与B组比较 (P>0.05) ,C组与A、B组比较 (P<0.05)。结论 :氟哌利多可明显减少丁丙诺啡术后镇痛的不良反应 ;实施PCSA前给负荷量可改善丁丙诺啡的镇痛效果 ,丁丙诺啡PCSA的最佳配伍是C组  相似文献   
42.
丁丙诺啡和吗啡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丙诺啡为混合型阿片激动-拮抗剂,在多种动物模型中显示了较强的镇痛活性,作用强度比吗啡强数十倍至上百倍[1].本研究主要比较丁丙诺啡和吗啡对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术后的镇痛作用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3.
时捷  马长星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9):1282-1283
目的:丁丙诺啡应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对新生儿的影响观察。方法:随机抽取100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其中实验组(A)500例,对照组(B)500例。实验组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使用丁丙诺啡配伍小剂量氟哌利多、布比卡因。对照组不用。结果:两组比较镇痛效果,A组较B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生命体征均稳定,不良反应、初乳时间、乳量大小及新生儿每日睡眠时间、反应能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丁丙诺啡用于剖宫产术后PCEA有显著镇痛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适于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4.
李素臻 《中原医刊》2006,33(5):26-26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吗啡与丁丙诺啡用于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 IA)的效果与不良反应,证明丁丙诺啡用于术后PC IA的可行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32~74岁,体重46~78kg的40例胸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吗啡镇痛组(M组),选用吗啡60~80mg 格拉司琼6mg 生理盐水至100m l镇痛液;丁丙诺啡镇痛组(D组),选用丁丙诺啡1.2~1.5mg 格拉司琼6mg 生理盐水至100m l镇痛液,每组20例。于术毕患者清醒后离开手术室前将止痛泵连接于周围静脉,予以50μg芬太尼负荷量后,随即开启PC IA泵。一次性镇痛泵注药模式为负荷量 持续剂量2m l/h 单次剂量0.5m l/h。随机双盲半小时后首次及以后6h/次至术后第3d,分别观察两组术后的镇痛、镇静情况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镇痛效果均达到满意。但综合镇痛质量D组优于M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发生率D组(1例,5%)明显低于M组(5例,2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皮肤瘙痒发生率D组(1例,5%)明显低于M组(4例,2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镇静评分(Ram esay)2~4分者D组(19例,95%)明显高于M组(11例,55%)。结论丁丙诺啡在术后病人PC IA上比吗啡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轻,方法简单、有效,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术后病人静脉PC IA。  相似文献   
45.
目的比较硬膜外持续背景输注0·2%左旋布比卡因期间布托啡诺、氯诺昔康和吗啡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效应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择期经腹子宫全切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布托啡诺组(B组)、氯诺昔康组(L组)和吗啡组(M组)。采用双泵法行双盲对照观察,第一泵:3组均为硬膜外持续输注0·2%左旋布比卡因4ml/h;第二泵:B组以布托啡诺PCIA强化,L组以氯诺昔康PCIA强化,M组以吗啡PCIA强化。镇痛效应对术后1,2,4,8,12,16,20及24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术后运动神经阻滞恢复评分(改良Bromage分级)和患者对PCA综合满意度评分,记录术后0~1h,~2h,~4h,~8h,~12h,~16h,~20h,~24h PCA泵的按压次数(D1)与实际进入次数(D2),并记录肛门排气时间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相似,24h硬膜外左旋布比卡因的使用剂量为192mg,3组患者未按压PCA泵的患者各为1例(5%),静脉用药量分别为(0·82±0·55)mg(B组),(11·40±2·80)mg(L组),(4·70±3·50)mg(M组),在相同时间段内3组间VAS、Ramesay镇静评分、Bromage分级及D1/D2值均相似。结论在0·2%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持续输注(4ml/h)的基础上,新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布托啡诺与氯诺昔康和吗啡静脉PCA均能达到辅助镇痛的效果,静脉PCA布托啡诺与吗啡的镇痛效应比例约为1∶5。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进一步验证丁丙诺啡舌下含片用于中、重度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 ,探索达到明显或完全疼痛缓解的用药剂量 ,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采用多中心无对照开放试验。应用滴定法 ,调整日剂量 ,寻找 2 4h使癌痛患者无痛的给药剂量。结果 :中、重度癌症患者舌下含服丁丙诺啡 0 6 - 2 4mg·d- 1 的剂量 ,给药次数3- 4次 ,可明显或完全缓解疼痛。主要不良反应有头晕、思睡和恶心等。结论 :丁丙诺啡是一种镇痛效果较强 ,不良反应较轻 ,适用于中、重度疼痛的镇痛药 ,可用于癌痛患者第Ⅲ阶梯镇痛。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索戒毒疗效好、不造成新的药物成瘾 ,且经济的脱毒方案。方法 :将 80例海洛因依赖者分成A、B两组 ,A组给予参附脱毒胶囊联合丁丙诺啡脱毒 ,B组单纯使用小剂量美沙酮脱毒 ,对照观察两组的脱毒疗效。结果 :在控制戒断症状方面 ,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A组不良反应轻微 ,B组有 2 3例停药后有索药行为。两药合用 ,参附脱毒胶囊用量减少。结论 :参附脱毒胶囊联合丁丙诺啡临床疗效可靠 ,无成瘾性 ,不良反应少 ,经济 ,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以安慰剂和吗啡为对照,观察丁丙诺啡舌下含片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2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当术后出现中等程度疼痛(VSA≥4分)时,分别给予安慰剂、丁丙诺啡0.2,0.4mg舌下含片或吗啡片剂10mg。给药后8h内,记录各观察点的疼痛程度差值、疼痛缓解程度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8例病人因未按计划用药被剔除,共有112例完成临床观察并进行分析。丁丙诺啡各组与吗啡组总的疼痛缓解程度均明显优于安慰剂组(P<0.05,P<0.01),各观测点的疼痛程度差值和疼痛缓解程度也优于安慰剂组(P<0.05)。丁丙诺啡与吗啡组的恶心及呕吐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但仅丁丙诺啡0.4mg组与安慰剂组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丁丙诺啡舌下含片用于术后镇痛的效应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吗啡接近,可作为术后镇痛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49.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