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521篇 |
免费 | 4552篇 |
国内免费 | 535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53篇 |
儿科学 | 1157篇 |
妇产科学 | 714篇 |
基础医学 | 5662篇 |
口腔科学 | 634篇 |
临床医学 | 15422篇 |
内科学 | 11847篇 |
皮肤病学 | 626篇 |
神经病学 | 2412篇 |
特种医学 | 207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87篇 |
外科学 | 3778篇 |
综合类 | 30458篇 |
预防医学 | 7353篇 |
眼科学 | 689篇 |
药学 | 17766篇 |
144篇 | |
中国医学 | 7747篇 |
肿瘤学 | 240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97篇 |
2023年 | 1683篇 |
2022年 | 1979篇 |
2021年 | 2891篇 |
2020年 | 1960篇 |
2019年 | 2135篇 |
2018年 | 1081篇 |
2017年 | 1848篇 |
2016年 | 2037篇 |
2015年 | 2426篇 |
2014年 | 3604篇 |
2013年 | 3786篇 |
2012年 | 5201篇 |
2011年 | 5950篇 |
2010年 | 5619篇 |
2009年 | 5824篇 |
2008年 | 6481篇 |
2007年 | 6088篇 |
2006年 | 6007篇 |
2005年 | 6497篇 |
2004年 | 5336篇 |
2003年 | 4906篇 |
2002年 | 4161篇 |
2001年 | 3604篇 |
2000年 | 2778篇 |
1999年 | 2473篇 |
1998年 | 2342篇 |
1997年 | 2024篇 |
1996年 | 1928篇 |
1995年 | 1815篇 |
1994年 | 1405篇 |
1993年 | 1084篇 |
1992年 | 930篇 |
1991年 | 872篇 |
1990年 | 713篇 |
1989年 | 692篇 |
1988年 | 304篇 |
1987年 | 183篇 |
1986年 | 156篇 |
1985年 | 85篇 |
1984年 | 21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3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991.
《河南医学研究》2019,(20)
目的比较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偃师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尿激酶治疗,给予观察组阿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均可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治疗效果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45例)和观察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联合阿司匹林,45例)。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测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测定髓鞘碱性蛋白(MB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MBP与NSE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NIHSS评分、MBP与NS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有效减轻脑神经损伤情况,利于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993.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14):19-22
目的:探讨对氧磷酶1(PON1)基因遗传多态性与海南地区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合并脑梗死的关系,为脑梗死预警体系的构建提供数据。方法:选择2015~2018年12月在海南某院进行体检的海南地区颈动脉斑块合并脑梗死患者277例作为实验组,363例未发生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临床资料,采集两组患者外周血DNA,利用飞行质谱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rs3917538可检测出AA、AG、GG三种基因型,对照组中3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AA、AG、GG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为97(26.7%)、175(48.2%)、91(25.1%),在实验组中的分布频率为76(27.4%)、136(49.1%)、65(23.5%),共显性模型、显性模型、隐性模型3种检测方法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A、G的组间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氧磷酶1基因rs3917538多态性与海南地区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及脑梗死无明显关系,需补充样本量,增加更多的SNP研究位点进行深入研究,有望进一步揭示PON1与海南地区颈动脉斑块合并脑梗死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荥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阿替普酶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脑血管储备功能[屏气指数(BHI)、平均血流速度(MFV)、搏动指数(PI)、脑血管反应性(CVR)]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09%、93.4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HI、MFV、CVR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I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HI、MFV、CV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替普酶与尤瑞克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995.
《河南医学研究》2019,(21)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淮阳县人民医院116例AIS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9.66%(52/58)]高于对照组[74.14%(43/58)](P<0.05)。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62%(5/58)]与对照组[5.17%(3/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IS的效果显著,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脉血康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建立UUO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脉血康组3组,各组给予相应干预,各组大鼠于术后14 d处死,抽取血清并留取肾组织标本,检测各组大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情况,并观察各组肾脏病理改变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肾组织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在各组的表达情况。结果①3组肾脏形态学变化有差异,假手术组双肾大小及体积无改变,颜色红润,模型组及脉血康组术侧肾脏体积明显增大,术侧肾盂肾盏及输尿管结扎段以上全程扩张。模型组肾实质颜色变浅,剖面肾皮质变薄,皮髓质分界不清,脉血康组肾脏颜色稍红润,肾脏皮髓质分界较清。②假手术组肾脏病理未见明显改变,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及脉血康组肾小管损伤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脉血康组肾小管损伤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P0.05)。③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SCr、BUN、TC、TG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脉血康组SCr、BUN、TC、TG水平均下降(P0.05)。④假手术组PAI-1、t-PA、u-PA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小球系膜细胞胞浆,肾间质表达极少;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及脉血康组PAI-1明显增多(P0.05),而t-PA、u-PA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脉血康组PAI--1表达明显减少,t-PA表达明显增多(P0.05),u-PA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脉血康可能通过调节脂质代谢下调肾脏PAI-1的表达,上调t-PA的表达从而促进肾脏细胞外基质降解,对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16例二尖瓣置换同期行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03—2015-05间收治16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合并房颤者,在瓣膜置换同时采用双极射频消融系统,用改良迷宫手术路线治疗房颤。观察和记录术前、术后当日、出院后1、3、6个月常规心电图等指标变化。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即刻恢复窦性心律16例,转窦率100%。术后当日恢复窦性心律15例(93.8%),房颤1例。术后1个月窦性心律14例(87.5%),房颤2例。术后3、6个月窦性心律均为12例(75.0%),房颤4例。结论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瓣膜病合并房颤,安全、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998.
背景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严重的低氧血症、弥漫性肺浸润和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所致的肺水肿.目前认为,ALI的主要发病机制为炎症反应失衡,促炎因子大量释放.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是调节目的基因表达的核内受体转录因子超家族成员,主要表达于脂肪组织以及巨噬细胞和其他脂肪贮存细胞. 目的 介绍PPARγ在ALI中的保护作用. 内容 PPARγ具有广泛的抗炎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其在ALI的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趋向 为预防和治疗ALI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 TB)在临床诊断骨与关节结核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54例疑似骨与关节结核患者外周抗凝血标本,依据细菌学检验、病理学结果及临床表现判定有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其中确诊骨与关节结核73例,非结核感染81例,分别进行T-SPOT TB和结核抗体(TB-Ab)检测,并分析T-SPOT TB在骨与关节结核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73例确诊骨与关节结核中,64例T-SPOT TB阳性;81例非结核中,72例T-SPOT TB阴性;T-SPOT TB检测敏感度为87.67%(64/73),TB-Ab为41.10%(30/73),T-SPOT TB诊断骨与关节结核的敏感度显著高于TB-Ab(P0.001);T-SPOT TB检测特异度为88.89%(72/81),TB-Ab为71.60%(58/81),T-SPOT TB特异度也高于TB-Ab(P=0.006)。在结核组中,涂阳与涂阴两组T-SPOT TB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5.45%(21/22)及86.49%(32/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核组中,病理诊断阳性率92.16%(47/51)与T-SPOT TB总阳性率87.67%(64/7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POT TB在诊断骨与关节结核中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血管局部联合转染c-myc反义寡核苷酸(AODN)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基因对损伤后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将同一只兔的左、右髂外动脉(各1·0cm)对换移植,移植血管分别用脂质体、c-myc-AODN和pBudCE4·1/tPA液浸泡,血管吻合口用上述3种液体浸泡过的缝线吻合。实验终点(术后3、7、14、28、56d)分为5个亚组,术后各实验终点取移植血管标本用于病理学检测、发色底物法检测tPA活性实验、3H-TdR掺入实验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术后各时间点联合转染组血管的内膜面积、管腔狭窄程度、3H-TdR掺入量和增值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且亦明显低于c-myc-AODN和tPA单独转染组(P(0·05)。结论血管局部联合转染c-myc-AODN和tPA基因能有效抑制内膜增生,防止损伤血管狭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