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96篇
  免费   403篇
  国内免费   169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41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167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1103篇
内科学   1287篇
皮肤病学   82篇
神经病学   139篇
特种医学   1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309篇
综合类   2795篇
预防医学   952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3882篇
  38篇
中国医学   584篇
肿瘤学   216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225篇
  2021年   278篇
  2020年   216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241篇
  2016年   273篇
  2015年   341篇
  2014年   646篇
  2013年   620篇
  2012年   751篇
  2011年   817篇
  2010年   710篇
  2009年   695篇
  2008年   911篇
  2007年   782篇
  2006年   788篇
  2005年   804篇
  2004年   524篇
  2003年   566篇
  2002年   324篇
  2001年   228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硝酸酯类药物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 硝酸酯类药物用于贲门失弛缓症已有较长时间,但其疗效仍有争议。目的 评价硝酸酯类药物对贲门失弛缓病人的短期和长期疗效。检索策略 检索Cochrane对照试验注册资料库(2001年4期),MEDLINE(1966-2001),EMBASE(1980-2001),LILACS-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健康科学库(1982-2001),和CBM-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1981-2000),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手检资料中的随机对照试验。选择标准 各种硝酸酯药物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随机对照试验。资料收集与分析 按意向治疗的原则收集数据,包括症状改善,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压力波振幅,食管排空率,食管滞留率的变化,副作用等。计算以上改变的比值比(OR),预防1例不良事件发生需要治疗的人数(NNT)。主要结果 发现两个随机试验,但两篇报道均为交叉试验,都没有第一次分配后的治疗结果。因此其结果尚不能纳入本评价,目前正与两作联系。评价员的结论 现阶段还不能得出对临床实践的建议,评价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失弛缓症还需要多的随机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82.
本文对284例自愿戒毒的阿片类依赖者的部分社会心理因素进行分析。30a以下、初中以下文化的青年,特别是待业和个体户,性格不稳定者是阿片类物质滥用的高危人群,为预防的重点对象。阿片类依赖戒断治疗后的高复吸率,反映出目前的治疗仅注重戒断,忽视康复和回归社会后的随访工作。今后应在人力、财力方面向康复和社会随访方面转移和倾斜,方能真见成效。  相似文献   
83.
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小磊  李丹 《人民军医》2004,47(4):243-245
术后病人早期疼痛引起机体应激反应,明显地使应激质醇分泌增多,从而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加,肝肾血管和胃肠血管收缩,心肌耗氧明显增加,致心肌供氧/耗氧比失常,还使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摄取和利用葡萄糖氧化供能的能力下降。这些都将影响围手术期病人的生活质量及术后尽早康复。因此,术后镇痛及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对促进术后早期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4.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皮质类固醇激素(简称激素)外用对治疗某些皮肤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伴随着此类药物的普遍应用,也产生了许多副作用,尤其是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2004年1月~2005年8月,笔者收集了外用激素所致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50例患者资料,并进行临床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5.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目前国际上倍受重视的合成抗菌药。自60年代发现并合成以来,已发展到第三代,其抗菌作用优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目前已投入临床使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是:氟哌酸(诺氟沙星norifloxacin)1977年日本杏林公司开发,1978年日本、美国合制;甲氟哌酸(培氟沙星pefloxacin)1979年法国、日本合成;氟啶酸(依诺沙星enoxacin)1980年日本合成,1986年1月出售;1989年中国合成;氟嗪酸(氧氟沙星ofloxacin)1981年日本合成;环丙氟哌酸(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1983年德国合  相似文献   
86.
中国药品标准编辑部: 因贵刊旨在服务于药品标准事宜,所以是中国药典、药理学和药物学的进一步诠释者和其药品政策与法规的说明者、代言者。因此笔者对注射类药物的说明书提两点补充意见供参考,并希望能得到指正。  相似文献   
87.
阿片类药物最初源于鸦片类植物,如今,大多数阿片类药物是合成品,但结构仍类似于原有的生物碱类(Karch,2003年),其被作为鸦片剂和麻醉剂,用来减轻剧痛,他们同时还具有镇静作用和催眠作用,可以作为术前药物和麻醉时的止痛剂。但多次使用后,人的生理和心理上就会产生依赖性。对此,1971年通过的《药物滥用法案》中已谈到如何有效控制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此将从药动学和药效学两个方面对阿片类药物加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88.
严红 《医学文选》2003,22(6):926-929
近年来 ,许多大规模的临床试验都证实 ,3-羟基- 3-甲基戊二酰辅酶 A(HMG- Co A)还原酶抑制剂(statins,他汀类药物 )不仅可调整血脂水平 ,而且可减少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它竟争性抑制 HMG- Co A还原酶 ,具有比其它降胆固醇药更好的降低密度脂蛋白 (LDL)作用。随着对他汀类药物临床作用更深入的研究 ,发现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有益 ,但这些作用尚不能完全由基础及治疗后 LDL浓度来解释。这就使人们思考是否存在着其它非调脂机制 ,对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起到抑制作用。近期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表明 …  相似文献   
89.
据美国的研究人员报道,一种被称作slimline的新药物已使16例白血病病人中的11例病人的病情完全得以缓解。这种新药是由国立癌症研究所的Robert Kreitman教授指导的研究小组开发研制的,又被称作BL22。此药经精心设计,一半是一种抗体,而另一半则是一种细菌毒素。 Kreitman认为,一种抗体与一种细菌毒素结合本身并不是什么新发现,这样的“免疫毒素”被用于治疗某些肿瘤已有10多年时间了。但现有的BL22属于最新种类的免疫毒素,它被设计成较小的药物。Kreitman指出,此药物的耐受性较好,可更多地治疗病人;加之BL22的体积较小,能更迅速地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