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7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67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30篇
内科学   6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94篇
综合类   1038篇
预防医学   212篇
眼科学   2163篇
药学   373篇
  3篇
中国医学   136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259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应用玻璃体手术治疗有明显玻璃体牵引、伴严重PVR或多次手术未能成功的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简称网脱)37例37只眼。根据病情不同,合理选择玻璃体腔注气、完全气体/液体交换或硅油/液体交换作眼内充填,部分病例结合环扎术,术后取面向下体位。经过6-30个月(平均16.5个月)的随访,37例中30例视网膜完全复位,成功率81%,成功病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随访视力在0.05以上者共有19例。认为玻璃体手术是治疗复杂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对不同的眼内充填物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并提出各自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92.
患者女 47岁因左眼红、视力下降20天,于2005年2月20日来诊.以前曾于当地医院诊为左眼结膜炎,给予氧氟沙星眼水点眼,无明显好转.患者否认以往有外伤、眼病史.右眼视力1.2,左眼视力0.4(不能矫正).左眼球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瞳孔及虹膜未见异常.右眼球结膜中度混合性充血,角膜后羊脂样KP散在分布于下方,虹膜肿胀,瞳孔颞上方1.0 0~4.00方位后粘连.初步诊断,左眼前部葡萄膜炎,给予丁胺卡那霉素0.05 mg氟美松3 mg左眼球结膜下注射,每日1次共3日,局部点点必殊眼水、阿托品眼膏.病人眼红减轻,视力稍有提高,未再来院治疗.2005年6月,病人自感左眼视力突然急剧下降,左侧头痛,故再次来我院就诊.左眼视力光感,眼球中度混合性充血,角膜上皮水肿,前房充满暗红色血液,眼内结构不能见,眼球轻度下陷.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致病因素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9例(29只眼)感染性眼内炎患者,分析其致病原因、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29例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主要致病原因是内眼手术(55.2%)和眼外伤(37.9%);病原体检出率为24.1%,主要致病菌是革兰阳性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多见;7只眼行前房冲洗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6只眼行单纯玻璃体腔注药术,15只眼行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1只眼行眼内容剜除术,治疗结束共2只眼因感染无法控制而行眼内容剜除术,眼球保存率93.1%,术后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2.8±1.4,较术前明显提高(1.6±1.0),有统计学意义(t=-6.6,P<0.01)。结论感染性眼内炎常见的致病因素有眼外伤和内眼手术,常见的病原体为革兰阳性球菌,治疗上根据眼内炎的严重程度而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案,是控制炎症,挽救视功能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4.
20 0 0年 3月~ 2 0 0 0年 8月我们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以恒磁棒摘出磁性异物 2例 ,报告如下 :例 1,郑某 ,男 ,2 7岁 ,住院号 370 0 6 8。于 2 0 0 0年 5月 11日用铁锤打击铁块时不慎左眼有碎屑击入 7小时后入院。入院检查 :视力右 1 5 ,左 0 3 ,左眼球结膜充血 ( ) ,伴睫状充血 ( ) ,角膜中央有一长约 5mm规则横型创口 ,创口内虹膜嵌顿。前房轴深正常。瞳孔呈横梨形 ,直接、间接对光反应迟钝 ,晶状体中央有一横形创口 ,下方皮质浑浊。眼底检查 :视盘 (-) ,鼻下方约距视盘 1PD处有新鲜出血 ,嵌有一黑色“异物” ,黄斑区中心凹反…  相似文献   
95.
套叠式新生血管作为新生血管的一种特殊类型目前正成为新生血管研究的重要方向.套叠式新生血管被证明在眼内新生血管的生成和构建中起不可忽视的作用.不同于出芽式新生血管的发生方式,套叠式新生血管由于不发生血管基底膜的破坏、内皮细胞的增生,因而不会出现渗漏、出血等现象.眼内新生血管性疾病常因反复的渗出、出血、瘢痕形成最终危害视力,套叠式新生血管的发现给眼内新生血管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全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3年3月至2006年10月,共连续17例(17只眼)ARNS患者在我科做了玻璃体手术.伴有视网膜脱离13例,无视网膜脱离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玻璃体切除术,剥离视网膜前膜和坏死视网膜,部分病人做了松解性视网膜切开或切除,用重水压平视网膜后眼内光凝或直接眼内光凝,气液交换后,用C3F8填充2例和用硅油填充15例.取出以前环扎带1例和做环扎1例.结果 追踪时间至少半年,除膨胀气体填充的2例手术失败外,其余15例患者在术后1~12月顺利取出硅油,视网膜保持复位.最后一次随访最好矫正视力:光感至指数4例,0.2~0.3者5例,0.5~0.7者5例,≥1者3例.结论 全玻璃体切除术、眼内光凝和硅油填充治疗ARNS具有良好地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7.
B型超声介入眼科临床以后,对眼科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特别是使用高频超声探头后,观察眼球内外,解剖层次清晰度高,对眼球切面的检查更为清楚、详细,提高了超声诊断的准确率。现将我院1994年6月~2002年10月,应用高频超声探头检查的68例眼球疾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不同类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1999年9月~2003年4月治疗的134例(136只眼)不同类型青光眼进行随访,从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的控制情况、降眼压药物的用量、并发症的多少等各方面评价其疗效。结果 随访6个月时,61只眼(44.9%)IOP低于21mmHg,IOP平均下降了39.5%,抗青光眼药物的用量显著减少。一次治疗成功率为61.8%(84只眼),二次治疗成功率为78.7%(107只眼)。术中、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各种难治性青光眼降眼压疗效明显差于其他类型青光眼,难治性青光眼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较差。结论 半导体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疗效肯定、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易于被患者和临床医生所接受。为青光眼(尤其是各种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在药物和手术方法之外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9.
张述友 《眼科新进展》2011,31(9):881-882,885
目的探讨眼内屈光手术对高度近视患者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160例(320眼)高度近视患者分别接受透明晶状体摘出术和有晶状体眼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检查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的视力、立体视觉、屈光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60例患者术前平均裸眼视力为0.12±0.05,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0.81±0.13;术后平均裸眼视力为0.95±0.05,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1.24±0.28;与术前相比,术后裸眼视力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远、近立体视,与术前相比,术后远、近立体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屈光度和屈光参差患者参差度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眼内屈光手术可充分矫正屈光不正,减小双眼间的屈光差异,使高度近视患者在获得清晰视觉的同时,有效改善立体视觉。  相似文献   
100.
甲状腺机能亢进伴眼肌无力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例 1,女 ,2 7岁 ,因双侧上睑下垂 ,右侧 3个月 ,左侧 2月半于 2 0 0 2年 10月 10日来我院门诊。患者发病后曾分别就诊于多个医院。虽然患者上睑下垂的轻重与时间无关系 ,新斯的明皮肤试验阴性 ,仍然诊断“重症肌无力”。口服溴吡啶斯的明 2个月 ,眼部症状无好转。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