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67篇
  免费   1927篇
  国内免费   645篇
耳鼻咽喉   176篇
儿科学   329篇
妇产科学   150篇
基础医学   1087篇
口腔科学   248篇
临床医学   5269篇
内科学   2868篇
皮肤病学   284篇
神经病学   579篇
特种医学   67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1355篇
综合类   9595篇
预防医学   3165篇
眼科学   1184篇
药学   4278篇
  125篇
中国医学   3033篇
肿瘤学   826篇
  2024年   479篇
  2023年   1676篇
  2022年   2070篇
  2021年   2166篇
  2020年   1501篇
  2019年   1605篇
  2018年   692篇
  2017年   1167篇
  2016年   1314篇
  2015年   1288篇
  2014年   2196篇
  2013年   1857篇
  2012年   2079篇
  2011年   1999篇
  2010年   1426篇
  2009年   1008篇
  2008年   2029篇
  2007年   980篇
  2006年   858篇
  2005年   1355篇
  2004年   973篇
  2003年   1132篇
  2002年   1365篇
  2001年   546篇
  2000年   424篇
  1999年   303篇
  1998年   187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星形胶质细胞是脑内数量最多的胶质细胞,其总体积占脑总体积20%-50%,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存在广泛而复杂的信息传递,以直接、相互作用的方式与神经元发生联系,在神经系统的发育、突触传递、调控信息处理与信号传递、离子平衡、调节神经和突触的可塑性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星形胶质细胞在损伤状态下可以快速反应,转变为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此时其保护功能己经丧失,反而会加剧损伤。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并非为"全或无"概念,而是经历了从可逆的基因表达改变、正常结构区域内的细胞肥大,到永久性胶质瘢痕形成、组织结构改变这一系列变化的星形胶质细胞的总称。胶质瘢痕的增殖多伴随着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增加,因此组织中GFAP升高是中枢神经系统对损伤作出反应的一个标志性信号。星形胶质细胞功能异常或退变严重破坏了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导致神经元功能紊乱,诱发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产生,包括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亨廷顿病及肌萎缩脊髓侧索硬化症。因此,星形胶质细胞绝不仅仅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配角,而是极其重要的参与者。阐明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相关性可以为其有效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2.
993.
目的 研究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面部软、硬组织三维方向上变化的相关性,以及手术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比率,以期更好地对术后软组织外貌进行预测。方法 对20例骨性Ⅲ类错畸形成人患者分别于术前2周及术后3个月进行颅面CT扫描和三维重建及面部软组织3D摄影成像,将采集的数据导入Dolphin软件,转换为三维面像数字化模型,建立三维测量坐标系(轴面、矢状面及冠状面),筛选19个软、硬组织标记点并进行测量、对比和配对,共12对。读取标记点的三维坐标(X、Y、Z),进行手术前、后的定点对比测量,采用 SPSS 22.0 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对软、硬组织标志点在X轴即左右方向仅Pn/A、Gn'/Gn及Me'/Me存在相关性,在Y轴即上下方向仅Gn'/Gn存在相关性,在Z轴上所有软、硬组织配对点均存在相关性。除UL'/UI及UL/SPr外,均为高度相关。手术前、后,下颌的软、硬组织测量标志点的变化比率大于上颌。结论 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主要集中于Z轴即前后向的变化,各软、硬组织配对标志点间呈线性相关关系,且下颌软、硬组织位移比率大于上颌。  相似文献   
994.
995.
目的:探究中药枳实消痞汤结合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价值及意义。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3月期间某院收治的132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者作为研究对象,66例患者接受常规三联方案治疗作为参照组,另66例患者接受中药枳实消痞汤结合三联方案治疗作为探究组,以探究治疗效果。结果:探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幽门螺杆菌清除率都与参照组有差异,同时探究组的G-17、ET-1、胃蛋白酶原Ⅰ等指标都与参照组相比有明显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患者,中药枳实消痞汤结合三联方案清除幽门螺杆菌效果佳,患者恢复效果好,推荐临床使用中药枳实消痞汤结合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  相似文献   
996.
997.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中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性凋亡诱导配体(sTRAIL)和骨保护素(OPG)水平的影响。方法缺血性脑卒中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替普酶,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替普酶联合羟乙基淀粉。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 w后血清中sTRAIL和OPG的表达。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血清中sTRAIL和OPG的表达均下降,但是观察组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明显,且能对血清中sTRAIL和OPG的表达有更明显的下调作用,有效地调节内环境。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动态血压(ABPM)监测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门诊治疗的年龄≥60岁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收治的年龄<60岁非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对象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应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测定上臂-脚踝间PWV(baPWV),分析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动态血压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非老年组患者身高、体质量、偶测收缩压、偶测舒张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与老年高血压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非老年组患者腰臀比(WHR)、24 h平均脉压(PP)、脉压指数(PPI)、baPWV等指标均低于老年高血压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中baPWV≥14 m/s者SBP、DBP、PP、PPI均高于组内baPWV<14 m/s者(P<0.05或P<0.01);年龄、WHR、PPI、PP、SBP、与PWV呈正相关,DBP与PWV呈负相关。结论随血压水平程度升高,PWV明显增快,PPI与PWV关系密切,PPI、PWV可作为全身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信号,以指导早期预防干预。  相似文献   
999.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其与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对5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反流性疾病问卷调查,其中相关临床指标包括性别、年龄、吸烟、饮酒、BMI、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尿病并发症等,探讨其与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GERD发生率(14.2%)较非糖尿病组(7.0%)明显增高(P0.05);糖尿病组中年龄65岁组GERD患病率最高(16.9%),而45岁以下年龄组患病率最低(7.4%);女性人群在糖尿病组中的GERD阳性率(14.8%)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5.6%,P0.05);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并发症与糖尿病并发GERD相关(P0.05),吸烟、饮酒、BMI、空腹血糖与GERD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糖尿病并发GERD的患病率较高;糖尿病患者中年龄65岁组GERD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女性人群在高血糖时发生GERD相关症状的危险性增大;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并发症与糖尿病合并GERD相关。  相似文献   
1000.
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DRA)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β2微球蛋白(β2-MG)淀粉样物质在骨关节和内脏沉积是DRA的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腕管综合征、囊性骨损害与病理性骨折、骨关节病、破坏性关节病及全身淀粉样变性。随着透析技术的发展,DRA患病率和严重程度下降。高浓度β2-MG是发生DRA的先决条件,β2-MG淀粉样纤维具有细胞毒性,成核聚合模型可部分解释β2-MG淀粉样纤维的形成机制。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和β2-MG特异性吸附均能增加β2-MG清除,新型延展性透析技术清除效率更高;应用高生物相容性膜和超纯透析液可以减少β2-MG产生。肾移植是预防DRA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